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4-04-28邓芳刘臻
邓芳++刘臻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讲述了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一改以往以Java或C++语言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而变为以面向对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设计与编码能力的培养为宗旨的教学。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分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在现代的编程教育中,Java是一门热门的语言,使得《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门专业必修课程的内容大多都围绕着Java开展,这样在教学内容上就只注重了Java语法及Java编程,而没有将面向对象的特点及面向对象编程思想进行讲述。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言不只一种,这样的教学内容,不免有些偏颇。因此,本课程教学改革主要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内容做了改变,从而加强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和基于Java实现面向对象编程的能力。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方面是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培养。这一部分内容详细地讲述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封装、继承、多态、抽象、接口、异常处理、事件处理以及Java程序设计语言编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是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面向对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设计与编码能力的培养。面向对象课程设计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该图体现了以1级能力培养为目标、以2级能力训练为途径、以3级知识框架和合作性学习方式为支撑的体系关系。由此图可以看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为培养面向对象的思维,具有面向对象的分析、设计,并依托Java语言的编码能力。
理论教学的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除将讲授面向对象知识外,还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将理论部分分为课堂讲授及合作研讨两部分。理论讲授以图1中的知识框架为主线,主要内容是以Java为依托学习面向对象编程技术。
1.课堂讲授教学
以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为主,构建比较清楚的课程学习主线以及讨论和实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基于以下主线:面向对象思想——Java基本语法——封装性——继承与多态性——异常处理——多线程——图形用户界面处理。这种教学内容一改原来以Java或C++语言为主体,以了解面向对象编程技术为辅的教学,变为以面向对象编程思想为主、以Java语言为辅的合作研讨式课程教学。
通过课程内容的改变,可以发现,本课程的重点由单纯地讲授Java语言,转变到以讲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编程思想为主,而辅以Java语言来实现面向对象技术中的各知识点。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通过深入地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学习,学会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从而实现并不仅限制到某种编程语言上。
2.合作研讨
合作研讨部分将学生分组,所有研讨以小组为单位。研讨主题围绕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展开。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
第一个主题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各个小组的综述报告,使全体学生对面向对象的特点及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并对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有个概括了解,增强学习课程的兴趣与主动性,增加从事与程序设计相关工作具有信心。第二个主题是逐步锻炼学生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能力,以及用Java开发程序设计能力与集成开发能力,鼓励成功开发小型软件产品,可以参加软件设计大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等。
实验教学的改革
本课程实验教学,课时占整个课程的50%。实验内容的设置较以往实验安排也有了优化。本课程以往实验教学设有14个实验项目,这种实验方式是以知识点划分章节的实验,虽然最终学生们也学习各知识点,但却没有将知识整合。
对此问题,我们将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实验以项目驱动方式进行依托Java语言开发实验项目,围绕实验主线展开(如图2),随着课程内容的不断深入,项目以“螺旋式”开发模式逐渐完善其功能。以项目驱动的实验项目如表2所示。
通过案例式、启发式、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内容改革,使得学生在学习面向对象编程思想、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严仲兴.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麻志毅.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