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地理“6+1互动成长”课堂检测习题的创设与运用

2014-04-28林友忠

地理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先学习题葡萄

林友忠

地理“6+1互动成长”课堂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导学—问题检测反馈—课堂互动研讨—当堂训练巩固—课后拓展提升”五大环节。其中,先学先行环节可在课前,问题反馈、互动研讨、训练巩固三环节在课内,拓展提升环节在课后。课内问题检测环节是承接先学与后教、课前与课堂的纽带,同时也是引领课堂“6+1互动成长”的“火车头”。因此,如何使课堂“6+1互动成长”顺利完成,课堂检测习题的创设及运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笔者预设的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高三一轮复习课中的一组题(例1),浅谈地理“6+1课堂互动成长”检测习题的创设与运用。

例1:材料一:葡萄适合生长在南北纬38°~53°地区。水对葡萄很重要,春季发芽要求水分充足,成熟期则需干燥,遇高温高湿天气易遭受黑痘病等病害,影响产量、品质和收益。福建省福安市引种巨峰葡萄种植成功,突破南方高温高湿种不了葡萄的“理论禁区”,实现了产业化栽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修订福建省地方标准1个。葡萄种植从1984年12亩发展到2011年4.5万亩,每亩产值由3 000元跃升到1.2万元,惠及19万农民增收,赢得“南国葡萄之乡”的美誉。

材料二: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采用葡萄标准化栽培及雨遮技术(如图1所示),使巨峰葡萄达到无公害标准,果质优良,口感堪与日本进口的巨峰葡萄媲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方是葡萄的主产地,相比北方葡萄,福安市葡萄栽培最明显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

B.市场广阔

C.纬度低,春季来得早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葡萄品质好

(2)近几年来,福安市葡萄种植面积还在不断扩大,其主导因素是:

A.技术 B.市场 C.政策 D.劳动力

(3)据材料分析,象环村采用雨遮技术的目的是:

A.南方光照强,雨遮技术能有效抑制蒸发,保持水分

B.调节昼夜温差,保证葡萄生长所需热量

C.人工调节葡萄用水和光照

D.减少病害,保证葡萄生长

课堂检测题以习题形式呈现,是检阅学生课前先行自主学习过程中对地理学习能力和教材掌握的程度,也是让学生发现和暴露问题的手段。因此,“6+1课堂互动成长”检测习题的创设与运用具备其独特性,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目标的导向性

教师在认真分析课标基础上,既要反映课程三维目标,又要突出课堂重难点。题型和题组可根据课堂需要而定,但必须能够体现课标要求的地理主干知识与核心能力。上述课堂检测题的设置,是根据考纲要求和学生学情,反映本章节的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农业区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本章节的重难点。第(1)小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第(2)小题反映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是考纲的“双基”要求;第(3)小题考查自然条件改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也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地理图像提取有用信息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2.内容的层次性

教师应确切了解学生、掌握学情,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以及学生课前先学情况,选择难度符合学情的习题。课堂检测题设置的内容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有基础(课本内的简单内容),也要有提升(综合性的知识、能力整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需要。因此,在创设课堂检测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其习题数量和难度。如第(2)小题较容易,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先行预习后,基本可以自行解决。第(1)小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难度中等,部分学生感觉有些难。第(3)小题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无法自主解决,少部分学生虽然答案正确,但也不知所以然。

3.形式的创新性

“6+1课堂互动成长”检测习题的创设,归根结底必须服务于课堂互动研讨环节。“6+1互动成长”包含两个层面:既有学生6人小组合作、互动学习、互帮互学、共同成长的层面,也有师生互动合作、教师点拨、归纳拓展、教学相长的层面。因此,课堂检测习题的命制,必须力求创新,以原创题和改造题为主。既要考虑能够准确把握学情和课标要求,更要能够唤起学生互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如例题设置时,笔者既考虑应用农业区位选择的地理原理与象环村的葡萄种植生产实践相结合,又巧用乡土地理素材资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关注家乡的生产建设,增强学生的乡土情感,提升学生的家乡人文素养,同时也唤起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地理原理的学习热情和对家乡农业生产的探究兴趣。

4.检测的实效性

课堂检测目的首先是确切了解学生对该章节知识和能力掌握程度,即暴露问题、生成问题,进而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做准备;其次是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避免重复学生已掌握内容,集中时间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再次是促进先学,肯定学生先学成果,给予学生成就感,调动学生先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课堂检测题的设置应考虑检测的实效性。如第(2)小题绝大多数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复习都能完成,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与能力。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互动时完全可以避而不谈,节省时间解决学生不会的问题。第(1)小题在完成检测时部分学生易出现失误。通过小组合作、生生互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第(3)小题很多学生无法从文字材料“葡萄成熟期则需干燥,遇高温高湿天气易遭受黑痘病等病害,影响产量、品质和收益”提取有用信息,结合图中“雨遮技术”的敞开式塑料大棚,主要不是用于保温、保水、遮阳,而是用于东南沿海一带在葡萄成熟期降水过多遮雨所用,达到“减少病害,保证葡萄生长” 之目的。该小题不仅需要生生互动,还需教师点拔、讲解和归纳拓展,为互动研讨环节奠定基础。

5.问题的可挖掘性

课堂检测以习题为载体,不仅重视习题本身的质量,更重视习题背后隐藏的问题质量。它在6人小组互动中必须让学生能够从检测习题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不断地从习题中挖掘新问题,驱动学生相互学习,通过合作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学科素养。如课堂检测习题第(1)小题设置既考虑了本节课重点“农业区位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又考虑到学生在小组互动中从完成习题的同时挖掘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亦即有些学生会提出“为什么纬度低,春季提前是福安市葡萄栽培最明显的区位优势”,从“习题”发现“问题”,驱动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春季提前,葡萄发芽早,成熟早,上市早,价格高,效益好。

6.过程的可持续性

习题驱动重视检测结果,而互动研讨环节注重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重视小组互动过程。因此,将习题暴露的问题及生成的新问题进行整合,设置互动研讨题。驱使“6+1互动成长”课堂由习题驱动课堂向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课堂持续进行。教师根据学生暴露的问题及生成的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帮助、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如笔者在高中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高三一轮复习课中,根据学生课堂检测习题(例1)暴露的问题及互动研讨生成的新问题,预设一组与课堂检测习题有很大关联度的互动题(例2),既保证了课堂的连续性,又能够合理地将课堂由“习题驱动”转向“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

例2:材料见例1的材料一、材料二和图1。

(1)分析该地区种植巨峰葡萄的主要区位条件。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讨论该区域巨峰葡萄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措施。

课堂检测习题的创设及运用,是为了发现与暴露学生先行先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归纳拓展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准备,也是地理课堂“6+1互动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因此,抓好这一环节,不仅可为教师的“习题”和“问题”创作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同时也可为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问题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福建省中小学发展基金课改项目:课题编号FZJJ20130900733)

猜你喜欢

先学习题葡萄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一道课本习题及其拓展的应用
发挥先学先行作用 凝聚青年担当作为
抓住习题深探索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葡萄熟了
当葡萄成熟时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