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力量还是官场力量?
——京津冀一体化角力
2014-04-28栏目主持刘道勤
栏目主持/刘道勤
市场力量还是官场力量?
——京津冀一体化角力
栏目主持/刘道勤
老编有曰:京津冀一体化在今年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话题也在最近持续升温。在这一过程中,惟有充分认识和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才能推动这一地区的发展。
京津冀三地要协同发展,难点在于制度的瓶颈。各行政区都存在只关注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利益思维,尤其北京的地位很强势,导致跨行政区域合作中的不对等,因此应该由市场而不是官场来配置资源。
冠冕说法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谈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时说,“必须跳出北京看北京发展、看区域合作,自觉把北京工作放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更加注重功能疏解和辐射,更加注重为兄弟省市提供服务”。
河北省委书记周本顺表示,“不能只想好处,不想做贡献”。在其后的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会议上,他还强调,河北的角色定位成“服务的角色”与“崛起的角色”。
天津在京津冀一体化中的想法是什么?天津市市长黄兴国在5月底指出,天津希望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重大机遇,把自身优势与天津的港口、区位、产业、政策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
有消息称,目前北京与天津和河北分别签订了十大项目的转移协议。但转移的项目类型有所区别:转给天津的,多是教育、医疗、高科研发等技术密集型;转给河北的,则多是需要占用较多土地资源、能解决大量就业的劳动密集型项目。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范恒山在5月28日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前不久发改委组织各部门按照综合和专题对这一地区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已形成相关的调研报告。
有曰一:目前的京津冀局势,与当年的长三角有些相像,各方制定规划的积极性都很高,公认规划利己利人,但各方面的利益怎样协调?达成共识颇费时日。当年,打破长三角僵局的是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照目前情势,京津冀也非依靠国家层面推进不可。
首善独大
在发布会上,范恒山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确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北京城市功能过于集聚,人口增长过快,“大城市病”比较突出;京津冀三地定位不够清晰,分工不够合理,区域内发展落差比较大等。
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彦军说,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首都经济圈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圈内行政地位或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畸形竞争,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城市之间利益冲突。北京的经济发展未能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繁荣,加剧了首都资源供给紧张和环境负荷加重。
20世纪80年代,北京为避免对天津港的依赖,舍弃离它最近的天津港,选择在河北投资修建自己的港口。再比如修路,据记者了解,北京曾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修筑通向河北和天津的公路和高铁。没有市场化的内生动力,还有恶意的外部排他性。河北交通厅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京津冀之间对接的公路中,“断头路”多达2300公里。秉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思想,河北的有些对接路就是开不到北京、开不到天津。
北京没有形成首都城市圈,说明这个特异的权力之城没有带动周边协同发展的能力,是个吸纳所有资源的黑洞型城市。如黑洞一般吸纳了河北甚至全国的富裕、强权、创新人才,在北京周边发展的城市成为资源与财富的输送区域,比较悲哀。
中国由市场化形成的城市群都没有类似北京的现象,珠三角城市群中小城市星罗棋布,中山、珠海、佛山、南海,谁也不比谁差,形成了完整的区域经济概念,而广州作为珠三角的政治、文化中心,深圳作为珠三角的金融、开放中心,相比其他城市并没有特殊的吸引力。一旦轻轨如绳索般串起颗颗城市珍珠,各经济实力相当的城市之间放开医疗、养老、教育等公共资源,珠三角城市群将获得更大增长,其实力不可忽视。
有曰二:京津冀城市群拥有中国城市群所有的弊病。从1986年天津市倡议下召开第一次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议至今过去了28年,京津冀城市群未见大的起色。北京作为吸纳能力无比强的黑洞城市,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心,其次是凭借传统优势占得一席之地的天津,其他城市则黯淡无光,不少乡村依然贫穷。
京津冀都市圈并未如长三角、珠三角一样享受到外向型经济区域普遍发展的红利。这个城市群市场化倾向先天不足。没有市场化的内生动力,还有恶意的外部排他性。如果锐意改革,目前画地为牢的行政规制,各自封闭甚或以邻为壑的狭隘文化必须首当其冲。
渐行渐近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现在到定稿阶段了,最快月底上报国务院。可以说,规划最直接地回答了总书记的要求。”接近国家发改委的消息人士表示,端午节之前,国家发改委召开内部会议商定规划,目前规划的名称已基本确定,即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规划,据发改委地区司相关人士透露,该规划有可能很快出台。
据了解,发改委已初步将京津冀区域划分为四大功能分区,即西、北部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覆盖承德、张家口),中部优化调整区(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南部制造业与耕作业区 (覆盖石家庄、保定、沧州)、东部滨海临港产业发展区(覆盖秦皇岛、唐山、天津、沧州)。
在四大功能分区的基础上,京津冀的总体布局也已具雏形,即“两核三轴一带三重点”,“三轴”指京津塘主轴、京-保-石拓展轴、京-唐-秦拓展轴,“一带”指沿海经济带,三个重点开发地区包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
范恒山表示,规划将着眼于疏解非首都的核心功能,推进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转型升级与转移对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对接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提升资源能源保障水平,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对这些重要的方面做出部署和安排。另外,还将提出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和财政、产业、投资、人口、社保、生态、环保、土地等具体保障措施。
消息人士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区域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全省,其核心内容是首都经济圈,首都经济圈是指围绕首都的城市再加上石家庄、邢台、邯郸。
从世界范围来看,首都经济圈是一个经济现象,东京经济圈经济总量占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左右,首尔经济圈经济总量超过了韩国的60%,而我国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0%左右。
“发展首都经济圈有客观需求,河北方面亟须发展经济,北京方面亟须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方面亟须跟京冀协作发展,华北雾霾、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区域发展,因此亟须形成区域联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表示。
据了解,发改委对首都经济圈也初步起草了四区四带的空间格局,四区是指中部核心功能区(覆盖北京、天津、廊坊、保定)、冀中南功能拓展区 (覆盖石家庄、衡水、邢台、邯郸)、临海文化发展区(覆盖天津、唐山、沧州)、北部生态功能区(覆盖张家口、承德、保定、北京、秦皇岛)。四带是指京津发展带(覆盖北京、天津)、京保石发展带(覆盖北京、天津、保定、石家庄、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京唐秦发展带(覆盖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岛)、滨海发展带(覆盖唐山、天津、沧州)。
有曰三:时至今日,无论在政府视线还是市场自由发展角度,京津冀一体化谱写新曲已经水到渠成,以往的明争暗斗,或将演变为一个愿舍一个愿得。
推进者希望北京把什么什么产业引向河北,而反对者则认为此路不通,凭什么把污染企业外迁到河北?还应该让市场说话,由企业根据自身的要求,以及成本忍受能力,自主决定把企业设立在何处,按照市场比较优势作出最有效率的选择,最高效,就是最优秀。京津冀中纳税的企业自主选择落脚地,政策不强加限制,才是改革重点。(本刊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