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快递 残酷的洗牌
2014-04-28李小米
文/李小米
疯狂的快递 残酷的洗牌
文/李小米
最新一期的《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快递业完成快递业务量91.9亿件,同比增长61.1%,这是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连续第三年保持在50%以上。同时,以阿里巴巴牵手“三通一达”、顺丰速运等成立“菜鸟网”为代表的一系列资本运作显示出快递业正在受到资本的重点关注,而市场统计也证明2013年我国快递市场正加快向前六大快递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度在进一步提升。此外,根据快递物流咨询网的统计,2013年也是加盟制快递企业加盟商亏损面最大的一年,是加盟商退出快递市场数量最多的一年。
在表象下的快递行业目前是何现状?我国快递业发展的轨迹有哪些特点?我国快递业面临怎样的行业终局呢?且听著名物流投资人,钟鼎创投董事总经理董中浪的麻辣点评。
“双十一”神话的背后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指出,对于2013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促销活动来说,快递企业不计代价购买了数百辆各式车辆,租赁了上千台专业运输车辆,新建集散中心150个左右;招聘临时工,组织“家庭团”应对“购物狂欢节”;同时,多数快递企业将原来在集散中心进行的“集包”作业改在了在加盟网点作业;还广泛采取了班车直发模式,减少了集散中转,大大地缓解了集散中心分拨的压力,最终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但是,由于存在资源过度浪费,同时快递价格杠杆没有起到调节需求的作用,多数快递企业在此期间出现亏损。
对此,董中浪认为,“双十一”这么大的单量,各个快递公司都没出现问题,这就说明这个行业产能已经过剩了。快递企业为了适应双十一,把自己的能力产能提升得特别高,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特别是现在国内的快递企业提供的大都是同质化的服务,产能过剩的结果就是大打价格战,低价竞争,而价格战的最终结果就是会死掉一批企业。
“都是给那几家电商送,我的产能高,你的产能也高,我要把你的订单拿来,我们要做的又都是标准化的服务,那我跟你有什么区别,只有是价格,因为产能得不到释放,投资也会赚不回来的。比如我具有每天处理110万单的能力,但实际上每天只有40万单,我很愿意把我的能力发挥出来,希望每天能达到七八十万单,那就只能降价,打价格战。但实际上,现在以通达系为代表的加盟制快递公司协同性不高,你愿意降价,但加盟商不愿意降,因为损害他的利益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对场站控制力强,对加盟商控制力强的企业就占优势了,比如中通、韵达就占优势了,而申通就不占优势。现在很多加盟商不是只加盟在一家,有加盟韵达,又加盟申通,谁给我的配送费高,我就替谁揽货,这就是现在快递行业的乱象。”
对于2013年快递业成为资本市场投资热点这一现象,董中浪坦言,就快递业的现状来看,他很难看出谁会在这样的红海大战中突围,但他认为对于二线的快递企业来说,比如全峰、天天等,在这种价格战中的处境会非常困难。“原来的价格下,每天处理30万单就是保险线了,但随着运费的降低,现在可能已经上升到需要更多的单量,你没有到了那个量级就不可能盈利,不可能有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也就是咱们常说的,老大老二在打价格战,老三及以下就死掉了。”
不一样的发展轨迹
董中浪坦言,中国的各个行业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投资一窝蜂,简单模仿,产品同质单一,而这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中国的快递行业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与国外的快递行业完全不一样的成长路径。国外是在没有电子商务以前就有了快递,所以国外的快递企业都是从服务制造业、商业、流通业这个角度发展起来的;而中国的快递业完全是电子商务的发展下带动起来的。电商的大市场催生出了如今的快递行业。
“也正是因为是跟着电子商务起来,中国的快递公司才派生出通达系的这种加盟模式。订单量增长快而不要把成本降到更低,这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果是自营,快速增长规模就要大量的培训,大量的购置设备,而且人工也很贵,因此加盟的模式则更适合于当今的现状,而且能够降低成本,不用规范化。”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也显示,2013年,“网购”快递占到快递业务量的70%,同比增长4%以上,它预示着我国消费类快件连续三年处于主导地位,与发达国家以商务快件为主的业务结构形成了较大差异。
对比中外快递企业的差异,董中浪认为,中国的快递企业提供的产品大都是标准化的,没有差异,而且定价权在电商手中,利润空间已经非常扁平化了,就需要以量取胜,而为了取得量的优势,又需要进一步降价。此外,为了应对双十一等活动,各个快递企业都进一步把自己的产能提高,“如果双十一那一天能处理1200万单,说明平时的处理能力在700、800万单,甚至900万单,但事实上平时只有300、400万单,那就有40~50%的能力是过剩的,”产能过剩导致企业的资产效率低,效益就不好,就需要更大的量来满足产能。而国外的快递企业不一样,他们是采用差异化的定价,可以不用看量,就靠自己的服务水平,把毛利空间拿到手。
四把交椅花落谁家
《中国物流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我国快递业市场加快向前六大快递企业集中,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这六家快递企业分别是申通快递、圆通快递、韵达快递、中通快递、顺丰快递和邮政速递。六家企业占我国快件业务量市场份额的80%左右,与往年相比同比上涨了5%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前六大企业服务范围较广,网店综合实力相对较强,市场定位覆盖高中低,多数电商都首选这前六大快递企业。而《报告》还显示,2013年电商自建快递物流继续扩张,其中亮点频出。比如京东推出了“极速达”快递产品以提升客户购买商品后快递服务时效的体验,提高竞争门槛,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而易迅网自建物流团队以引为傲的“一日三送”服务已经覆盖了北京、上海、深圳、重庆、武汉等多个城市;2014年电商企业如京东、苏宁易购、一号店和易迅等将开放快递物流平台。
据董中浪的观察,目前的这种模式和机构,也就是在一个区域里有4、5个快递公司提供服务。“目前来看,邮政速递和顺丰肯定要各占一席,电商自建的快递可能要出现一席,可能是京东,也可能是别的,还有1席或者2席,应该会出自通达系。”
一如《中国物流发展报告》对我国快递行业的展望,董中浪也认为,快递行业正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
据快递物流咨询网的推测,2014年将有50%以上的中小型快递企业亏损,如果没有资金注入,经营风险将进一步的加剧。今年年初,国强快递的倒闭就证实了这一预测。由于服务范围有限,缺乏经营特色,形成同质化竞争,仅仅靠降价难以提高市场份额,加剧亏损从而引发资金链断裂难免成为未来中小快递企业的覆辙。
董中浪认为,虽然我们的快递行业产能过剩,但像顺丰这样的高端物流还是缺少的,如果将来国外快递企业被允许涉足,他们一定会占领这部分市场。而对于中国的快递企业来说,细分市场,根据自己的实力准确地找到差异化空间,在如今的快递风市场中,即使不能后来居上,也能在将来的行业并购中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