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的“反沉默螺旋”现象
2014-04-27欧阳伊岚
摘 要:西安“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最初从微博曝出,随后引发一场公众舆论的裂变,主流舆论经历了从一面倒的批判之声到一面倒的同情之声的发展历程。本文梳理了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受众的态度转变,并分析“反沉默螺旋”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网络传播的开放性、意见领袖的粉丝效应以及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关键词:手术台自拍;微博;舆论;反沉默螺旋;原因
一、事件发展
2014年12月20日微博网友@当唯美不再唯美发了一条微博称“作为一名医护人员我想说难怪医患关系这么紧张,手术同时你们在做什么?拍照留念。如果手术台上是你的父母亲戚你还会这么做吗?(西安某大医院)”,此外还附有一组图片,图片是医生们在手术台上的自拍照。该网友称,这是西安某大医院的场景,自己是从同学空间转载的。20日下午,该网友删除该条微博,并更新微博称,“关于这件事情,希望各位到此为止,每个人的想法不同肯定有不同的评论,为此只是说说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一位医生的辛苦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
当日18时左右,该微博首先被认证用户@陕西都市快报转载,随后陕西当地网络媒体西部网对此事件跟进并予以报道,标题为《西安一医院被曝医生手术台上玩自拍引网友热议》。
12月21日,事件关注度快速上升。据@西安市卫生局当晚回应称:经调查,网上所传照片拍摄于2014年8月15日,拍摄地点为西安凤城医院老手术室。西安市卫生局决定,给予涉事的西安凤城医院常务院长记过处分、留职察看一年,并免去分管副院长和麻醉科主任、护士长田某的行政职务;所有参拍人员写出深刻检查,记过处分,扣发三个月奖金。
22日,西安凤城医院在其官网上发表检讨书称,工作人员忽略了可能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与影响,医院为此向社会各界深刻检讨。该医院医务科主任表示,流传于网络的照片确系出自该院,但并非手机自拍,而是该院手足显微外科的巡回护士用相机拍摄。如仅供用于内部资料进行拍照并无不妥。
12月23日,《北京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为《“医生也不是神,他有感情啊”》,对“医生手术室自拍”事件的当事人郑晓菊进行采访,并配以当事人痛哭流涕的照片。郑晓菊是该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她说,当天的手术没吃没喝7小时,终于为患者保住了左腿,心情很激动,另外,手术室即将搬迁,也为告别这个手术室,所以拍照留念。这则报道被近200家网络媒体转发,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12月23日,通过公安机关的调查,将五张照片一齐公开发表并造成重大影响的,系西安市另一家民营医院的医护人员。
12月23日,照片中的病人白文海称:“医生们拍照我知道,也同意了。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
微博话题#手术台自拍#截止2015年1月8日阅读量达到6059.8万,共有3.6万条讨论。
二、“沉默的螺旋”假说与“反沉默螺旋”现象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德国社会学家诺依曼1972年提出的,1980年在其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书中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全面阐述,该理论是一种考察大众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系的理论。“舆论”是公众对于公共事务公开发表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作为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诺依曼提出,“沉默螺旋”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人对社会孤立的恐惧,这种恐惧感会使人们对多数意见产生趋同行为。当人们在表明个人意见时,如果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或“优势”意见时,便倾向于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当自己属于“少数”或“劣势”时,一般人会在环境压力之下转向“沉默”、附和。一方的“沉默”会造成另一方的增势,这种增势使得“优势”形成更强大的意见环境,继而迫使更多持不同意見的人转向屈服和“沉默”。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反沉默螺旋”则是一种与“沉默的螺旋”相反的舆论发展模式,即“少数”或“劣势”意见在发展过程中被更多人接受,最终与“多数”或“优势”意见势均力敌甚至超越多数观点的现象。麦奎尔和温德尔1987年在评析“沉默的螺旋”模式时认为“这个概念指这样的情况,即许多个人不能相互交流私人的意见,从而感觉到他们属于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要取得这个理论满意的、经验主义的确证,必然是极为困难的,而且所有论证过程中最难和最易引起争议的部分,必然与媒介在特定意见上的一致和累积问题有关。”简而言之,他们认为“沉默螺旋”理论生效具有两个条件,一是个人之间无法相互交流私人意见时;二是媒介观点和受众的意见本身具有特定的一致性,并且这样的意见产生过预期的意识累积,持不同意见的人才会转向“沉默”。
这次事件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称为“沉默螺旋”再现:在照片刚爆出来之际网友纷纷对医生的行为表示不满,几乎是一边倒的指责,他们认为医生不顾病人安危丧失职业操守,激化了医患矛盾。12月21日00:00之前@陕西都市快报微博收到评论131条,其中表示不理解医生的有91条,理解医生、认为媒体在挑拨是非的有26条,14条评论未表明自己态度。这一阶段,受众的眼球被媒体的“医患矛盾”、“摆POSE”等字眼吸引,“严惩拍照医生”成为最强音,所占比例为69%。
该事件的“反沉默螺旋”阶段表现为:评论里开始出现呼吁理性的声音,不少评论表示“眼见不一定为实”,“媒体微博要了解事实真相,不能简单转发了之”。待媒体剥丝抽茧还原了整个事件后,围观者才知道这张合影是源于“手术成功后的庆祝”,以及“告别老手术室”的留念。再加上发布了涉事医生伤心流泪的照片以及诉委屈的报道,舆论场里,同情的声音一下子变主流。裹挟在“同情和理解”中,依旧也有一部分声音坚持在批评医生,坚持反对在手术室里合影留念。随着一步一步走近真相,剧情开始出现反转;最后当事病人出面,并且疑惑“医生辛苦那么久保住了我的腿,想不通为啥大家要批评他们”,整个剧情完成了大逆转。
12月21日微博新闻中心发起投票“医生手术完成后在手术台自拍,你怎么看?”,投票结果截止2015年1月10日11:20分如下表所示:
可以看出,过半的网友对医生手术台自拍表示理解,并且大多认为不应对涉事医生及相关领导重罚。舆论场里“主流舆情”发生逆转。最终,大众的批判对象从最初的医生成为了媒体,最初爆出这条消息的@陕西都市快报的评论里,辱骂媒体人员之声“不绝于耳”。
三、出现“反沉默螺旋”现象的原因
在这一场风波中,主流舆论之所以发生裂变,之所以出现“反沉默螺旋”现象,除了随着事件抽丝剥茧逐渐还原真相外,原因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1.网络传播的开放性
上文中我们提到,“沉默的螺旋”生效的前提之一是个人之间无法交流私人意见,在新媒体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和表达方式。网络传播的开放性和网络的即时互动性能够使来自不同网友的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和浏览,网络使用者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从前对大众媒体的依赖性。
最开始媒体的微博内容为“本是严肃认真的手术,患者还躺在手术台上,医护人员们却摆起POSE,竖起剪刀手,照起了合影”,从这段话中明显能感觉到博主的个人意见和情绪,大多受众在第一时间受到媒介表述框架的影响,表示了对医生的不满。这个阶段虽然偶有要求理解医生的声音冒出来,但呼声远不及批判之声,零星的支持观点仍处于“认知边缘”。“‘认知边缘作为少数派坚持自己的看法时,或者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地并发展壮大成为‘认知核心,或者随着其他势力的介入而成为多数派。少数派成为多数派的过程也就是网络舆情反沉默螺旋的形成过程。”
可以说,该事件形成反沉默螺旋发展模式,正是因为它发生在网络媒体极度发达的新媒体时代,公众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度大大提升,无论是发表“少数意见”还是“多数意见”,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受众的主动性、自由性增强,在网络上,作为“认知边缘”的少数派观点仍然可以为人们所注意。
2.意见领袖的粉丝效应
支持医生派主要有以下几个代表:
在@陕西都市快报的评论中,获赞最多的是认证用户@泌尿医哥(个人认证,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医师)的评论“这是明显的钓鱼评论,节操尽失,激化医护矛盾!在手术室里面拍照是有不当,但首先能肯定的是这台手术是顺利的、成功的,医务人员庆祝一下,有错吗?”,他的获赞数为491个,粉丝9552人。
拥有超过160万粉丝的@白衣山猫(个人认证用户,浙江援疆外科副主任医师)发表微博“图1主刀已下台,两助手在缝合皮肤。图2、3手术全部完成,病人即将送回病房。一台高难度手术成功,病人安全,医生比病人家属还要开心。手术台边拍照合影以纪念本是好事。可@陕西都市快报却……恶意挑拨,居心何在?”转发量为11625条,收获12668条评论,获赞14774。
反对派有以下代表:
有19万粉丝的@成都下水道(个人认证用户,泌尿外科执业医师)在微博中表明自己观点:“错了就是错了,尤其是在手术室里摘下口罩摆pose,违规毋容置疑……”转发量为2021,评论1491条,并有958个赞。
认证用户@急诊科女超人于莺(292万粉丝)发表微博称:“手术还没结束,拍照片的已经脱下手套的手就搭在了还在台上的医生肩膀上。原始微博里一片倒的在骂媒体,唉,医生这个集体就那么接受不了批评么?……这件事,不管背后是多么大的喜悦,多么骄傲的拯救,当事方就是错了。”该微博有1225次转发,2241条评论,获赞1696个。
网络传播具有分众化、小众化传播的重要特征,每一个微博博主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传播主体。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媒体的信息生产模式已经发生改变,公共事件在微博的发展遵循着“普通用户爆料→意见领袖关注→意见领袖之间互动扩大事件的影响→粉丝转发评论→意见领袖发言引导舆论→传统媒体介入报道→官方回应→问题解决”的模式。而“意见领袖”由于拥有众多粉丝,他的一条微博可以随着粉丝的转发、点赞,以冠状式扩散传播,对更多用户形成影响。持“少数”意见的用户,因为恐惧网络社交空间的排挤甚至是语言暴力时,如果看到某一微博大V发表与自己相同的观点,能够激发其表达欲,从而促进“沉默的螺旋”向“反沉默螺旋”发展。
3.媒体公信力的下降
现如今,大多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都已开通微博,由于网络特有的传播机制,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的真实性往往时刻处于博弈之中,但媒体为了争取受众,试图在第一时间扑捉到最新的信息,不辨真假就加入信息“转发”的大潮之中,网络假新闻、网络炒作跟风、网络侵权问题及其他网络有害信息严重侵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不仅是网络媒体,近几年来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也在不断下降,“纸馅包子”、陈永洲等一系列事件,一次次挑战着受众的底线。当公众不再信任媒体,媒体又如何通过自己的发声宣扬自己的观点呢?
在这次“医生手术台自拍”事件中,@陕西都市快报在不辨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夹杂个人情绪传播消息,用“医患矛盾”的敏感议题来吸引受众,本身设想的议程设置最终引起了相反的舆论,导致沉默螺旋理论的失效。在媒介试图操纵舆论、背离人民意识形态、不断“制造人民同意”的情况下往往出现舆论背反。媒体应该代表民意,而不应该是制造民意,在这次事件中,不管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医生是否能够在手术室中自拍,媒体不应当在没有了解全部事实真相的情况下以“医患矛盾”为切入点吸引眼球。
参考文献:
[1][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英]麦奎尔,[瑞典]温德尔.大众传播模式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4]陈强,曾润喜,徐晓琳.网络舆情反沉默螺旋研究——以“中华女事件”为例[J].情报杂志,2010,(8).
[5]安亚辉.微博意见领袖初探[J].东南传播,2011,(9).
[6]刘建明.受众行为的反沉默螺旋模式[J].现代传播,2002,(2).
作者简介:欧阳伊岚(1992-12—)女,学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2014級新闻学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