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2014-04-27丁薇
●丁薇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丁薇
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的不断扩大,各种关于企业的安全事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再一次摆到了公众面前。为了更加合理的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文章以利益相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内部利益相关和外部利益相关两个大类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为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指供一个参考。最后,就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实施提出了三点建议。
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 评价指标体系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这些企业在为社会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发展问题。新世纪初,证监会等国家有关部门就相继颁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文件来规范和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2013年,KFC黑幕、人造鱼翅和毒牛奶等安全事件不断刺激着社会的敏感神经,人们再次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到了一个新的认知高度。无论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都不断呼吁加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为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多的保障,如何评价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目前为止最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建立起一套符合我国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二、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起始较早,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的提出阶段,E.Penrose(1959)在他的专著中提出了人力资本与人际关系是构建企业的两个方面,由此奠定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第二个阶段是发展阶段,1984年,《战略性管理:一种利益相关者方法》的发表与出版显示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一个飞速发展;最后一个阶段是普遍认可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之中,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入到各国的相关政府文件当中。
什么才是利益相关者,针对这个问题的定义有27种之多(Mitchell,1997),
在本文当中,利益相关者是指能够和企业产生最直接联系的个人或者组织(Freeman and Reed,1984;Berman,1999)。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进行企业社会责任分析一个重要的基础,除了能够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指标范围外,还能让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不断变换新的思路。反过来,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分析也能让利益相关者理论变得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为了使得评价的结果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履行状况,同时,评价的过程又必须足够的简便,能够最大程度地节约成本,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就必须在以下几个原则的指导下进行。
(一)科学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就是在指标的选取和筛选方面必须是科学的和合理的,构建过程必须有相关的理论作为支撑,每个指标都必须有理有据,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企业的现实情况。
(二)可比性
可比性原则是企业社会责任构建过程当中必须遵守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要求不同的团队采用这套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同一个企业进行社会责任的评价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而且采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同企业的评价结果也要具有一个可比性,能够从结果中比较出优劣。
(三)系统性
由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多个方面的,因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具有系统性,才能保证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能够全面。除此之外,评价指标体系当中的各个指标之间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各个指标互相支持。
(四)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原则是要求各个指标的数据收集应该比较简便,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节约成本。一般来说,数据由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两种构成,为了保证操作性,在指标的设计上,应该尽量采用比较好收集的定量数据指标,对于定性指标数据的设计需要相对的简单。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上述原指标构建原则,在指标的构建过程要将主要利益相关者体现出来。根据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联系方式,可以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两个大类。
内部利益相关者是指从企业的内部对企业的运行产生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例如企业的股东和企业的员工等。
表1 内部利益相关者指标表
(一)股东
股东,是企业资金的投入者,通过资金投入来获取相应的收益,企业需要保证股东的利益,给予股东相应的回报,并且及时地向股东提供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股东可以分为控股股东和非控股股东,这两种股东之间存在一定的代理的问题。
根据企业对股东的权益的保护的情况,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第一,收益性指标,例如净资产收益率等;第二,稳定性指标,如经常性总资产收益率等;第三,增值性指标,如每股净资产等。具体的指标如下所示:(二)员工
表2 股东指标表
员工是企业的重要资产,能够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相应的,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相应的酬劳和劳动保护等。
用来衡量员工利益的指标有不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第一,年龄指标,如未成年员工所占比例等;第二,性别指标,如高管中女性所占比例等;第三,报酬指标,如工资支付率等;第四,权益指标,如劳动合同签约率等。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表3 员工指标表
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是指存在于企业外部,对于企业的发生能够产生影响的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了债权人、供应商和客户等。另外,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只能从企业给出的信息中来进行社会责任的判断,因此,加入了责任管理这个评价维度。
(三)债权人
债权人是企业的另一种资金的投入者,企业需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定时定量地返还给他们资金。有以下几个指标衡量债权人的利益:第一,短期负债指标,如流动比率等;第二,长期负债指标,如资产负债率等。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四)客户
目前的市场已经基本转换为买方市场,客户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客户与企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争取更多的客户是一个企业经营的目的之一,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衡量:第一,产品收入指标,如销售收入增长率等;第二,产品质量指标,如抽查合格率等;第三,产品售后指标,如是否提供售后服务等。具体指标如下所示:
表4 债权人指标表
表5 客户指标表
(五)供应商
供应商能够为企业提供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在企业的上游。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提高企业的经营生产效率。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资金指标,如应付账款周转率等;第二,信用指标,如合同履约率等。
表6 供应商指标表
(六)环境
企业需要消耗一定的环境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生产过程中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企业是环境问题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能源消耗指标,如单位收入耗电量等;第二,研发投入指标,如单位收入研发率;第三,废品利用指标,如单位净利润废物排放量等;第四,环保政策指标,如是否有环境保护记录等。
表7 环境指标表
(七)责任管理
从2008年开始,我国就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尤其是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披露做出了要求,由于各个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的信息存在不对称,因此,在社会责任的评价方面引入社会责任管理这个维度,通过这个指标来反应利益相关者对于相关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掌握的程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第一,政策制定指标;第二,报告公开指标;第三信息披露指标。
表8 责任管理指标表
综合以上类别,提出一个整体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表9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
五论与建议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于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评价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基本覆盖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为了推动企业去履行社会责任评价的实施,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增强政府的引导与监督
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当中应当起到引导者与监督者的责任,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从理论纳入实践当中。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正在不断转型,政府在社会经济当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改变,要想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政府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得到体现,政府可以两个方面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实施:第一,与相关的研究机构共同研究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第二,积极推动已有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现实当中的应用与改进。
(二)兼顾法律的激励与强制性
企业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但是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其道德风险,因此通过法律的途径来保证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完全履行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正在建设的初期,目前的评价都处于学术研究阶段,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证这些评价的具体实施。社会对于企业的信任问题必须经由法律的认可才能得到保障,充分发挥法律在这个方面的强制作用,将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问题常态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按照社会的要求健康发展。
(三)利用舆论的宣传与号召
充分利用电视与网络媒体,发挥各种宣传工具的宣传作用,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变为一种社会共同的价值取向。让企业通过自身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来实现改进,通过媒体宣传将这种改进或者现有企业的不足宣传出来,让大众进行评价。最终形成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的共识。
[1]Oliver Sheldon.The Philosophy of Management.London:Isaac Pitm an Sons,1924
[2]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仲大军.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J].中国经济快讯,2002(38)
[4]Wartick.S.L.,Cochran.P.L.The Evolu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Model[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5(5)
[5]Jeffery Sonnefeld.Measuring Corporate[J].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1982(6)
[6]Clarkson.A Stakeholder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and Evaluating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1)
[7]李正辉,李春艳.两型社会视角下工业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模型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06)
[8]宋建波,盛春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9(10)
[9]苗婷婷,徐鑫.基于过程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03)
[10]Mitchell R K,Agle B R,Wood D J.Toward a theory of stakeholder identification and salience:defining the principle of who and what really coun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7,22(4)
[11]Freeman,R.E.Strategic management.A stunk older Approach Boston:Pitmun,1984.
[12]Berman S.L,Wicks S,Kotha and T.M Jones.Does Stakeholder Orientation Matte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keholder Management Models and Firm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9,42(5)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 江苏无锡 214007)
(责编:纪毅)
F270
A
1004-4914(2014)07-2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