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转型问题浅析
2014-04-27刘玉
●刘玉
会计人员转型问题浅析
●刘玉
随着财务工作进入后集约化时代,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性转变,实务会计冗余、管理会计短缺的矛盾凸显。文章针对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微观会计、前端会计转型,并详细阐述其工作内容。
管理会计 微观会计 前端会计 大会计
近几年,随着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财务工作的领域和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原先制证的功能由系统根据前端业务自动产生,账簿自动登记,报表自动生成,原先会计的工作基本上由系统取代。财务工作从繁重的核算中逐渐解脱出来,向经济业务事项的源头延伸,核算已不再是财务的主要职能,以规划、预算、分析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会计职能日益变得重要起来,财务会计人员面临转型问题。
一、现状分析
据统计,我国从事会计人员约有2000万人,其中财务会计人员占90%,按照财务集约化后,约有2/3的财务会计人员需要转型或分流。按照国家人社部估计,我国管理会计人员缺口大约560万人。因而一段时间内,财务会计人员冗余,管理会计人员短缺的现状将长期存在,形成这一现状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
国家层面长期重视财务实务的引导。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来看,初级资格包含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中级资格包括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从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来看,主要包括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基础与实务和初级会计电算化。无论是从业资格还是职称资格,会计实务均占据核心内容,而管理会计的内容仅在中级资格的财务管理中有部分体现。通过政策引导,财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得以迅速提升,也造就了大批量技术含量较低的核算型财务人员。
管理会计发展相对滞缓。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西方的管理会计,持续到90年代,在研究和实践方面均取得了巨大发展。自90年代后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停滞不前的局面。与日臻完善的财务会计体系比较,推进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日益迫切。
大型企业集团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建设加快。21世纪后,随着国有大型企业,特别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中央企业开展财务信息化和财务集约化,不断增强公司总部集约化经营、集团化运作的能力,基层财务核算由系统取而代之,财务人员出现大量冗余,而资金、资产等资源的大量集中,使得省级单位和总部对管理会计特别是管理会计师、精算师的需求大量增加。另外,虽然央企在全面预算、决策控制、规划、经济活动分析等管理会计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和实践,但尚未形成完整的行业管理会计体系。
二、财务人员转型思路探索
随着企业进入后集约化时代,企业财务正在成为衔接公司战略、经营、绩效的桥梁纽带,开展集团公司资源有效配置,并进行全面预测、衡量、控制,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管理职责正在发生剧变,进行会计要素准确计量、记录、报告的职能逐渐由财务信息系统取代,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心应该逐渐向战略决策支持和运营过程管控转移。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需要为会计人员转型进行政策引导和理论储备。一是需要推动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比重,应该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是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培养的“指挥棒”,这一转变有利于财务人员从注重实务培训过渡到实务与管理并重。二是要鼓励高等院校加强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建设和会计高端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建立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有利于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应用。
从实际工作层面来看,会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转型。从目前2000万会计人员组成来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约在16%左右。对这部分会计人员,需要经过相关培训和资格认证等,逐步向管理会计师转型,而对于其他学历较低难以承担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则要进行分流。从目前情况来看,大致有如下三个转型方向:
1.偏重向管理会计转型。这部分会计人员属于学历层次最高、管理知识储备深厚、实务经验比较丰富。工作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与企业规划、战略决策层面相关,一般包括公司总会计师、总经济师、精算师等等,这部分属于会计人员中的精英,工作方向则侧重于决策行为会计。二是与企业运营过程控制相关,一般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资金控制、资产管理以及资本运作等,这部分人员属于管理会计中的核心,工作方向侧重于成本控制会计。三是与企业经营活动分析、评价相关,一般包括业绩评价、投入产出效益分析等,这部分会计人员工作重点侧重于研究决策行为结果,为决策行为提供有效信息。
2.偏重向微观会计转型。后集约化时代,集团公司基层单位作为会计核算主体被撤销,比如国网公司的下属县、区供电公司,但财务管理的微观工作仍然存在。一是与财务报账相关的工作,原始单据(发票、收据)的初审、整理,自制原始凭证的编制等工作。具体体现在原始发票税务网站真伪鉴别、差旅费票据收集及补助计算、工资表的审核等业务。二是与资产相关的工作,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房产税、土地税等与资产相关属地税费分计算及缴纳、资产实物的盘点等工作。三是非财务信息的收集工作。非财务信息一般是指与财务预算、分析、控制相关的业务信息,与销售有关的客户信息、与生产有关的供应商信息、与期间费用相关的基层单位人员信息等。这些微观工作,虽然很细微琐碎,有的与财务核算,有的与管理分析息息相关。从事上述工作的财务人员,大抵学历层次较低、年龄偏低、工作经验丰富。
3.偏重向业务会计转型。后集约化时代,大量会计业务流向业务前端,业务经办人员接触、处理原先会计人员的业务,经办人员由于不懂财务业务处理不得当,而财务处于后端而后知后觉,造成业务处理反复,甚至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而需要引入大会计的理念,将业务前端从事与资金结算、会计事项有关的人员作为准会计人员。对于一些年富力强但又难于上升到管理会计层次的会计人员进行分流,转向业务前端,尤其是业财融合关键节点,促进这部分会计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一是与销售前端相关的工作,如国网公司的营销业务中,从事电费资金收费记账整理等工作人员,其实就是财务账务的延伸,实现营财一体化后,财务、营销记账科目、记账规则同步产生。二是与生产经营前端相关的工作,采购业务、自营工程、物料收发货、基建工程等,这些工作通过SAP系统实现与财务核算集成,经办人员办理工程进度款、物料收发等业务时,需要按照财务规则处理。三是与技经前端相关的工作,大修工程、技术改造以及大中型基建工程造价审核,对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项目列支是否符合财务要求等内容的审核。上述前端工作,既与财务审核密切相关,同时又会直接影响后端财务的准确性,将会计人员分流到前端,既发挥了会计人员财务专业优势,同时也实现了业务财务“紧”融合。
三、会计人员转型实例研究
某单位在财务集约化工作开展前共有会计人员76人,基层单位会计核算主体26个,具有财务专业学历但从事非财务工作61人。开展财务集约化工作后,取消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主体,在财务部设置会计核算岗位13个,对剩余59个会计人员进行转型,其中设置预算管理、对标管理等管理会计岗位4个,设置基层单位微观会计52个,设置前端会计42个,其中与生产有关的20个,与营销有关的16个,与其他相关的6个。前端会计大多由财务专业学历但从事非财务工作的人员中产生。通过这次转型,实现会计人员的有效配置,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1]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2014
[2]郑石桥,李宇立.关于管理会计研究的若干思考.财会月刊,2006(5)
[3]彭麒麟.关于构建新的企业主导型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研究.现代商业,2011(10)
(作者单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营口供电公司 辽宁营口 115002)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07-1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