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齿苋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2014-04-27张丹霞赖东梅江美芳谢峥伟黄华轼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丙三醇微乳透皮

张丹霞,赖东梅,江美芳,谢峥伟,黄华轼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药剂科,广东 深圳 518101)



马齿苋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经皮渗透研究

张丹霞,赖东梅,江美芳,谢峥伟,黄华轼

(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 药剂科,广东 深圳 518101)

目的:以马齿苋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制备治疗湿疹的经皮给药中药有效组分微乳。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及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筛选微乳组分,并以药物体外经皮渗透速率进一步优化微乳处方。结果:优选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Cremophor EL -丙三醇-水 (6.5∶29.25∶29.25∶35),平均粒径为24.54nm;马齿苋总黄酮稳态透皮速率为114.70μg·cm-2·h-1,比原湿疹搽剂的透皮速率提高了17倍。结论:马齿苋总黄酮微乳性状均一,澄清透明,质量稳定,透皮性能好。

马齿苋总黄酮;有效组分微乳;伪三元相图;体外经皮渗透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PortulacaoleraceaL.)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其水提取物作为外用搽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湿疹的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现代研究表明[1-3],马齿苋治疗湿疹的物质基础在于其富含的黄酮类物质(含量达6%~8%)。为提高马齿苋水提液的药效作用、生物利用度及外用药的舒适美观性,将原水洗搽剂进行改进,制备成微乳制剂。

微乳是油相(O)、表面活性剂(S)、助表面活性剂(COS)、水相(W)组成的均一、透明、各项同性的热力学稳定载药系统,粒径分布范围10~100nm,能同时增溶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透皮速率,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维持恒定的血液浓度[4-6]。

目前微乳制剂多将西药或者中药有效单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以中药有效组分作为研究对象鲜有报道,本研究以马齿苋总黄酮为模型药物,制备中药有效组分微乳,体现了处方中药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作用的特点,增强了药物经皮渗透吸收作用。本研究为中药有效组分微乳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探索模式。

1 仪器与材料

1.1 受试药材

马齿苋药材饮片,批号130912,购自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公司。

1.2 仪器和试剂

UV-1700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跃进),Nano ZS90激光粒度仪(英国马尔文),Sartorius BP121s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VAP G3旋转蒸发仪(德国Heidolph),DDS-307A电导率仪(上海雷磁),TK-12B 型透皮扩散仪(上海凯锴);芦丁对照品(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10080-201305),中链三甘油酯(MCT,广州纪雅)、油酸乙酯(EO,广州纪雅)、肉豆蔻酸异丙酯(IPM,阿拉丁)、十六烷酸异丙酯(IPP,广州纪雅)、Cremephor EL(EL,BASF),Cremephor RH40(RH40,BASF);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水,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有效部位制备

马齿苋有效部位——马齿苋总黄酮制备:称取处方量药材提取3次,每次加8倍量水,回流提取60min,滤过,合并滤液,加95%乙醇静置过夜,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滤液蒸干,真空干燥(60℃),干膏打粉,即得。

2.2 马齿苋总黄酮含量测定

2.2.1 马齿苋总黄酮鉴定 取马齿苋水提液200mL 减压浓缩至小体积,95%乙醇沉降除去水溶性杂质,滤过,滤液浓缩至干,加60%乙醇转移至25mL量瓶中。取1mL于试管中,加镁粉适量,再注入浓盐酸数滴(1次加入),在泡沫处呈桃红色。另取适量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喷洒1%AlCl3·EtOH 溶液,干燥后,黄色斑点在UV(254,365nm)灯下显黄色荧光,表明含黄酮。

2.2.2 马齿苋总黄酮含量测定[7](1)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芦丁对照品5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70%甲醇适量,置水浴上微热使溶解,放冷,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马齿苋水提液100mL减压浓缩至小体积,95%乙醇沉降除去水溶性杂质,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至滤液至干,加60%乙醇200mL,超声提取30min,过滤,取续滤液置250mL量瓶中,加60%乙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各溶液0.2mL置10mL量瓶中,加5%亚硝酸钠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加10% 硝酸铝溶液0.4mL,摇匀,放置6min,再加4.3%氢氧化钠试液4mL,摇匀,加纯化水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ⅤA)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标准曲线为Y= 10.191X-0.040 1,r=0.999 9 ,芦丁在0.020~0.120mg/m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行测定3个样品,测得马齿苋总黄酮平均含量为0.063g/g生药材。

2.3 微乳处方的筛选

2.3.1 油相选择 选取具有较好生物相容性的6种油相,分别为中链三甘油酯(MCT)、油酸乙酯(EO)、肉豆蔻酸异丙酯(IPM)、十六烷酸异丙酯(IPP)、橄榄油(LCT)、精制花生油(PO)。采用指标成分溶解量法,分别测定马齿苋总黄酮在6种油相中的表观溶解度。取过量马齿苋总黄酮纯化物置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各油相,超声至不再溶解,放入振荡器中,(25±1)℃,100r·min-1振摇 24h,所得饱和溶液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稀释适当倍数,测定各样品中指标成分含量,结果见图1。

由图1可知,马齿苋总黄酮在IPM中的溶解度最大,且IPM的黏度较其它油相低,因而确定微乳的油相为IPM。

2.3.2 助表活性剂选择 采用指标成分溶解量法,分别测定马齿苋总黄酮在乙醇、异丙醇、PEG200、PEG400、丙二醇、丙三醇等6种助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测定方法同“2.3.1”项,结果见图2。

图1 马齿苋总黄酮在各油相中的表观溶解度

图2 马齿苋总黄酮在各助表面活性剂中的表观溶解度

图3 最小加入表面活性剂量MSmin

由图2可知,马齿苋总黄酮在丙三醇中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PEG200、乙醇,而在异丙醇中的溶解度最小。且在相同比例IPM-CremephorRH40的体系中,加入少量丙三醇即可形成微乳,因而确定助表面活性剂为丙三醇。

2.3.3 表面活性剂选择 测定形成微乳时表面活性剂最小加入量(MSmin):选择IPM为油相,丙三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固定二者比例为1∶2,在该体系中,逐滴加入各表面活性剂(Tween80,Tween60,Tween20,CremephorEL、RH40),每次加入混匀后,取一滴滴入10mL水中,观察油—水混合状况,并测定粒径,记录微乳形成时表面活性剂的最小加入量,并计算其在油-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中所占百分比,结果见图3。

由图3可知,以MSmin为评价指标,Cremophor系列小于吐温系列,且EL略小于RH40,说明其乳化能力最强,吐温系列中,tween80MSmin小于其它两项,吐温20的MSmin最大,预示其需要加入较多的表面活性剂才可形成微乳。且由于表面活性剂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减少表面活性剂用量有利提高药品的安全性[8]。因此确定微乳表面活性剂为CremephorEL。

2.3.4 伪三元相图绘制 对已确定的微乳各相成分,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进一步确定体系中微乳形成的区域。按质量比,配制好S/COS为1∶2、1∶1、2∶1的混合表面活性剂(Smin),将油相与混合表面活性剂按0.5∶9.5,1∶9,2∶8,3∶7至9∶1比例混合,室温下,逐滴加水,漩涡混匀,用电导率法观测微乳液的相变情况,同时采用目测法,记录体系由澄清变为浑浊或由浑浊变为澄清的临界点各相比例,用originpro8.5软件绘制伪三元相图,结果见图4。

图4 伪三元相图

由图4可知,S/COS由0.5增大到1.0微乳区域增大,这主要是因为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增大,乳化能力增强,形成微乳区域增大。而S/COS值由1.0增大到2.0,微乳区域略有减小,这可能由于表面活性剂的增加到一定值后,体系黏稠度增加,凝胶区域扩大,缩小了微乳形成的区域。且随着S/COS的增大,微乳形成的澄清点呈上移趋势。

表1 不同微乳处方

表2 不同处方微乳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

2.3.5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根据微乳的稳定性及载药量的要求,选取伪三元相图中心偏左下区域,筛选不同S/COS、不同含水量及不同含油量的微乳,微乳处方见表1,依照表1,分别称取等量有效部位药物加入到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混合体系中,超声溶解充分分散均匀后,滴加水相,制备得相同载药量的各处方微乳,外观均呈现均一、澄清、透明、褐红色,12 000rpm高速离心20min,未出现分层,所制备的各微乳稳定性良好。

取各处方微乳3mL进行体外透皮试验,采用Franz扩散池,渗透膜为小鼠腹部脱毛全皮,有效扩散面积2.80cm2,接收介质为生理盐水,接收池体积为18mL,于32℃、200rpm试验,各处方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见表2,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动力学曲线见图5,通过比较体外经皮渗透动力学参数(稳态透皮速率Js;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n),确定最佳微乳处方。

图5 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动力学曲线

由表3和图5可知,对于相同O/W(6/40)、不同S/COS(1/2;1/1;2/1)的微乳M1,M2,M3,随着S/COS的增加,微乳药物体外透皮Js、Qn呈减小趋势,这可能是随着S/COS的增大,表面活性剂比例增加,体系黏稠度增加,影响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影响透皮速率;对于S/COS=1,相同O/Smin,不同含水量的微乳处方M4,M2,M5,含水量由35%增大到45%,微乳药物体外透皮Js、Qn呈减小趋势,这可能是由于水分的增加,使得具有促渗透作用的油相IPM、助表面活性剂丙三醇含量降低,从而透皮速率减小;对于S/COS=1,具有相同含水量(35%),不同O/Smin的微乳M6,M4,M7,随着油相IPM由6%增大到7%,微乳药物体外透皮Js、Qn呈增大趋势,这主要是IPM具有促渗透作用,其含量增加,透皮速率增加。综合考虑到微乳的稳定性及透皮速率,因而确定微乳最佳处方为M4,即IPM 6.5%、Cremephor EL 29.25%、丙三醇29.25%、水35% 。

2.4 微乳与原处方搽剂体外透皮吸收比较

按照处方M4制备载药量为2.5%,其中马齿苋总黄酮纯化物为0.6%(相当于马齿苋生药含量7.80 %)的载药微乳A,同时按相同生药含量制备原处方搽剂B。分别取A、B各3mL置于Franz 扩散仪的供药池,照“2.3.5”方法进行体外透皮吸收试验,微乳A和搽剂B中极性药代表成分马齿苋总黄酮透皮速率分别为114.70、6.37μg·cm-2·h-1,透皮速率提高了约17倍,可见制成微乳后,药物透皮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图6 微乳粒径分布

2.5 微乳粒径分布

粒径及分布是微乳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微乳粒径的大小和分布直接影响微乳制剂的质量[9]。取按最佳处方M4

制备的微乳3mL,运用马尔文Nano ZS90激光粒度仪,在28℃条件下,测定微乳样品,测得其平均为粒径为24.54 nm,呈正态分布,见图6,多分散系数PDI为0.189。

3 讨论

在制备载药微乳时,将药物在混合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分散均匀,而后滴加水相,较向空白微乳加药物更易制成微乳,这可能是由于药物在微乳微观结构的分布对微乳结构的影响造成的差异。

本研究确定了在传统中药马齿苋有效部位的基础上,通过微乳这一新型载药系统,对处方中有效部位多成分进行增溶,将原搽剂制成了复方微乳,制备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微乳粒径小(平均24.54 nm)且分布均匀,性质稳定,增强了药物的透皮性能。其中药效成分马齿苋总黄酮透皮速率提高了约17倍,有利于提升原处方药效作用。

本研究将传统中药搽剂制成微乳制剂,为中药制剂现代化提供了一种探索思路,为中药有效组分微乳的制备提供一种研究模式。

[1] 胡一梅.马齿苋提取物治疗急性湿疹的药效研究及作用机理实验研究[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2] 王国玉,王浩宇,佟继铭.马齿苋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现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2(1):82-85.

[3] 刘佃雨.马齿苋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多酚提取物制备工艺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 刘璇,张振海,陈彦,等. 秋水仙碱微乳的制备及体外经皮渗透研究[J].中草药,2011,42(10):1963-1967.

[5] 刘意,龙晓英,何琳,等. 穿心莲内酯微乳的制备及含量测定[J].中成药,2010,32(8):1424-1426.

[6] 李学敏,吴清,杜守颖,等. Box-Behnken法优化川芷微乳处方[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5):1-5.

[7] 易艳东,余南才,马威,等. 马齿苋水提液中的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9(5):424-425.

[8] 徐小燕,邱碧菡,潘林梅. 微乳透皮给药载体的制备及透皮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1,22(37):3528-3530.

[9] 易红,杨华,高进,等. O/W型微乳凝胶粒度分布特性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7):1-4.

(责任编辑:宋勇刚)

Preparation and in Vitro Transdermal Delivery of Portulaca Total Flavone Microemulsion

Zhang Danxia ,Lai Dongmei ,Jiang Meifang ,Xie Zhengwei, Huang Huashi

(Pharmaceutical departme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Shenzhen 518101,China)

Objective:Taking portulaca total flavone(PTF) as model drug to prepare transdermal delivery combination microemulsion used for curing eczema. Methods:Choosing microemulsion formulation by using single factor methodology and drawing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 The prescription of microemulsion was further optimized with in vitro permeation of drug. Results:The optimized prescription of microemulsion was composed of isopropyl myristate-cremophor EL-glycerol-water(6.5∶29.25∶29.25∶35).The appearance of the prepared microemulsion was clear with the mean diameter of 24.54 nm. The speed of PTF in COPTIDIS RHIZOMA and paeonol in vitro permeation were 114.70μg·cm-2·h-1and 74.09μg·cm-2·h-1, which are 17 times more than former preparation liniment’s. Conclusion:The PTF microemulsion was homogeneous,clear,translucent,stable,and highly infiltrative.

Portulaca Total Flavone ; Effective Component Microemulsion ;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 ; In Vitro Transdermal Permeation

2014-07-13

张丹霞(1974-),女,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

R284.2

A

1673-2197(2014)21-0017-04

猜你喜欢

丙三醇微乳透皮
微乳技术在伊维菌素剂型制备中的应用及展望
模拟电子烟烟液中丙二醇和丙三醇裂解形成小分子羰基物
“消失”的玻璃棒
强抑制高润滑丙三醇基钻井液体系研究与性能评价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叶面喷施丙三醇对烟叶碳氮代谢及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桂枝茯苓透皮贴剂的制备
中药透皮技术治咳嗽
中药透皮技术治痄腮
翻白草总黄酮微乳的制备及其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