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材料的场发射理论
2014-04-27杨光敏
杨光敏
(长春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1 纳米金刚石的场发射机制
目前,对金刚石膜的场发射机制已有很多的研究。场发射性质受基底材料的功函数、基底/金刚石界面的粗糙度、界面层的电导率、以及金刚石膜表面的形貌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经过了以下过程:
1.1 电子从金属/金刚石界面的注入
从金属/绝缘体界面或金属表面处的载流子注入有两个基本模型,即肖脱基(Schottky)发射和Fowler-Nordheim注入。在两种模型中,由于绝缘体导带和金属费米能级的不同在界面处会产生势垒Ф。
由于金刚石本身的化学惰性和宽禁带的特点,要使其与基底间形成欧姆接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电子并不能直接通过传导到达金刚石膜体内。与金刚石相接触的电
极材料的基底都是金属或导电性良好的低阻半导体(如钼或低阻硅),金刚石和基底之间形成肖脱基接触,在接触面上存在较高的势垒,从而阻碍了电子的输运。从金属到真空的电子需要穿越的主要势垒就在金属/金刚石的背接触处。
图1 金属/金刚石能带图
电子在金属/金刚石界面上的注入可用能带图来进行解释。图1为金属/金刚石膜的能带图,它考虑了接触处的能带弯曲,保证有足够高的隧穿几率,得到可探测的发射电流。隧穿距离d、内场F以及导带底与金刚石费米能级之间的差值ECBM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关系式:F=ECBM/(ed),e为电子电荷。金刚石场发射的电流-电场特性与金属FN发射十分类似,发射电流以指数关系依赖于外加电场,这是因为金属/金刚石界面处的隧穿以指数关系依赖于内场,而内场与外场成正比。
电子从基底的费米能级注入到金刚石导带后,聚集在导带底邻近处,随后电子从金刚石/真空界面处发射,界面处的导带被电势降落ΔV所降低,ΔV正比于外加电压V0及膜的厚度,反比于膜的介电常数E。其中发射电子的动能E可以表示为
式中Xdiam为电子亲合势;EF为费米能级。因此,为了使电子从基底注入到金刚石的导带中,金刚石的导带底必须被降低。因为金刚石表面的电子亲合势非常小,其表面势垒比金属/金刚石界面的势垒要低很多,使得金属/金刚石界面的注入机制可能成为电流限制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基底上沉积金刚石膜时,基底与金刚石之间形成的界面的结构与性质均有所不同,使得场致发射的性质也有所不同。
1.2 电子在金刚石膜体内的传导
在固体薄膜的场致发射过程当中,对导电性能较好的膜,最重要的机制是电子隧穿过界面势垒,因为电子在体内的传导相对比较容易。而对于绝缘性好的膜,体内传导则变得更为重要,并且影响到发射的电流密度。因此,在金刚石膜的场致发射中,体传导机制在电子传输与发射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在体内的传导,导体中是遵守欧姆定律,而在绝缘体中通常由带隙中的缺陷或杂质的深能级所控制,材料的绝缘性使电荷发生累积,当电压增加时,电流的增加受到限制,称为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机制,该机制常在外加高电场和高电流密度下的绝缘体中发生。
上述模型中,电子在CVD金刚石体内传导以SCLC模型为主要的传导机制,晶界通常被认为是电子在CVD金刚石膜中的主要传导途径。
由于金刚石是绝缘体,电子的传导只能通过掺杂或者缺陷机制来实现。晶粒的边界是缺陷和杂质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认为晶粒边界为提供电子传输的通道,场发射的电子正是通过这些导电通道传输到金刚石表面,再从金刚石表面发射出来。此外,也有人认为CVD金刚石中的sp2碳在金刚石体内形成sp2-金刚石-sp2微结构,其形式类似于金属-绝缘体-金属(MIM)微结构(因sp2碳是导电的石墨颗粒),在外场作用下由这些微结构区域形成传导通道。还有人认为电子在金刚石膜体内的传导为类弹道的热电子传输,Cutler等报道了金刚石膜中电子传导的类弹道行为。
电子来自于金刚石与Si基底之间的界面,它们向上通过晶界处由杂质(如石墨)或缺陷形成的传导通道。CVD金刚石膜的柱状结构对电场有增强的作用。Lacher等认为石墨杂质可能成为嵌入的场发射尖端,有利于电子直接发射到真空或发射到金刚石膜的导带中。传导通道内的高电流密度会导致快速的局部发热。局部温度容易超过周围金刚石在真空中石墨化的温度(1700K),这也会增加沿这些途径的传导性,导致更高的发射电流。
2 结论
场发射理论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半导体技术及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把场发射理论应用于半导体及纳米材料,但其大体理论框架并没有改变。仍然是基于金属的F-N理论。虽然对理论本身有了一定的改进,但并没有突破其理论的经典局限性。所以我们应对场发射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使之应用到更广的领域。
[1]王如志,王波,严辉.场电子发射研究现状及理论概述[J].物理,2002(02).
[2]彭自安,朱宝华,陈其略,冯进军,李兴辉,朱洁,毛东军,曹安源.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1999(06).
[3]於黄中,彭俊彪.场致发射阴极材料的研究与进展[J].材料导报,2005(01).
[4]杨延宁,张志勇,张富春,张威虎,闫军锋,翟春雪.纳米金刚石的变温场发射[J].物理学报,2010(04).
[5]柯春和,彭自安.场发射显示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1996(06).
[6]蒋学华.场致发射的研究进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