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探究
2014-04-26高利芬
高利芬
摘 要:“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其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不同的行业教育。PBL的五大要素: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的真实情境;一个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协作小组;一位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一套由学生创制的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习模式;探究定义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42-02
基于问题的学习,又译“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等,是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人们这一教学模式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PBL的创始人Barrows教授给出的定义是:PBL 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学习方式。作为课程, 它包括精心选择和设计的问题, 而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习者能够获取关键的知识, 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 自主学习的策略, 以及参与小组活动的技能;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 学习者要使用系统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以及处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2]。除Barrows外,还有很多其他学者也对PBL的定义做出了自己的界定,详见下表:
PBL定义表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与传统的以学科为基础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PBL 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 PBL 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PBL的理论基础
基于问题的学习,其理论基础主要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和情境学习 (Situated learning)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起主导作用,教师起指导作用,是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一定的学习辅助信息而获得的。由此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四个关键词即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必须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的建构,因此,情境创设成为教师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协作”是指收集并分析学习资料,提出并检验假设,评估学习效果等。学习伙伴之间要通过“会话”的形式商讨完成学习任务的步骤和方法,会话是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活动的最终目标。因此,学习活动中学习者获得多少知识是由学习者自身知识建构的能力决定的,而不是由教师传授知识的能力所决定的。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二)情境学习 (Situated learning)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具有个体性,更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情境学习强调两条学习原理: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像专家、 “师傅”一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的本质,是个体参与真实情境与实践,与他人及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培养参与实践活动能力、提高社会化水平的过程;是一种文化适应及获得特定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 (姚梅林, 2002) 。
二、PBL的五大要素
(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驱动问题(driving question)
一个好的驱动问题应该符合现实生活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有同感。问题应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但又不能太难,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必须和学生的旧知识有一定的联系。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为复杂问题的答案一般不止一个,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得出多个答案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解决复杂问题要用到不同学科的综合性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一个能对驱动问题展开探究的真实情境
教师紧扣教学目标,通过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实践等方式精心设计问题产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发疑惑、惊奇、诧异等情绪反应,进而激发学生产生一种积极探究的愿望,进而集中注意、积极思维,不断萌发情感和想象,自然地获得知识、能力。
(三)一个合作解决问题的学习协作小组
一同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和促进者要对问题解决的目标形成共同的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要确定对解决问题而言很重要、而他们又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概念,即学习要点(1earning issues)。在学习的开始,小组成员再次集合,沟通他们所学的东西,基于他们新学习的东西生成新的解决问题的假设。
(四)一位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师
帮助学生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提升能力。在学习的开始,教师可能会更多地引导,比如问学生是否该把某些概念列在他们的学习要点中。随着学习的进行,学生能更多地管理他们的学习要点,促进者就要慢慢地“隐退”。教师应做到以下四点:提出开放性的复杂问题,并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组建具有协作精神的学习小组;引导学习者充分倾听其他组员观点,同时也使他们极力进行自我辩护,整理思路,以扩展问题的深度与广度;激发学习者对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对问题可能之结果进行预测,建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培养终身学习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五)一套由学生学创制出的能解决问题的可行产品(products)
这些又称制品(artifacts),是课堂学习的成果,是可以公开分享的。
三、小结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较新的学习模式,也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变革了传统的“我讲你听,我做你看”、“预习-听课-复习-考试”传授式、填鸭式和满堂言的教学方式。但关于如何正确科学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则需要高校教师进行长期和艰巨的摸索过程。另外,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并不适合所有课程,也不是能实现所有教学目标的万能模式,我们对这一教学模式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Hmelo-Silver, C.E..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and how do students learn?[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4:235-266.
[2] Barrows, H S, Kelson, A. Problem - based learning: A Total Approach to Education[M ].Illinois: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993:208-239.
[3]Barton,L.D.&J.Nancy.;№with understanding:lessons from research on problem-and project-based learning [J].The Joum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1998(7):271—311.
[4] http://cyber.ncue.edu.tw/class/learn.htm
[5] Edwin M. Bridges. Problem Based Learning For Administrators [R] .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Oregon, 1992:4- 5.
[6] 黄晏.两种研究型学习模式的对比研究[ J ] .河南教育,2004,(1):38.
[7] 汤丰林,申继亮. 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 比较教育研究,2005,(1):73-77.
[8]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33—36.
[9]陈爱萍,黄甫全.问题式学习的内涵、特征与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08 (1): 38-42.
[10]姚梅林.SOS!救助情绪(译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