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经世致用思想,促进技能人才成长

2014-04-26肖桂军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湖南人湖南德国

肖桂军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53-01

一、经世致用思想的内涵

经世致用思想起源于明清时期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辞源》中对“经世”的解释为:治理世事;对“致用” 的解释为:尽其所用。《辞海》的解释为:明清之际主张学问有益于国事的学术思潮。由此可以给经世致用下一个定义:经世致用就是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并用所学解决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简而言之,就是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一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求实、务实的思想特点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晚清思想家魏源,就是经世致用思想的主要倡导者。嘉庆道光之时,清朝已入衰世,魏源以天下为己任,讲求经世之学,力图以此谋求国富民强,从而成为晚清学术的开风气者。他由习王守仁心学而改从今文经学,论学以“通经致用”为宗旨。对于充斥朝野的考据学风和理学的性理空谈,皆加贬斥,提出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他根据林则徐所主持译编的《四洲志》,参以历代史志及两人记录,辑为《海国图志》50卷,后续增至100卷。《海国图志》率先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状况,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中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行者之一,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我们今天倡导经世致用思想,就是要引导广大学子把远大理想抱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努力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又要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学好知识、学好技术,成为祖国最需要的人才。

二、经世致用思想对人才成长的影响

经世致用思想是湖湘文化的精华,对湖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她从遥远的过去一路蜿蜒,不仅滋润着一代代湖湘儿女,而且为一代代湖湘人物所发扬和光大。湖南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岳麓书院门首有副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为湖南走向世界的这张响亮名片,就是对湖南人才辈出盛况空前的描述。近代以来的湖南,从“碌碌无所轻重”的闭塞地区渐次变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的省份,成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至深至巨影响的四个地区(湖南、粤闽、江浙、四川)之一。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在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一代代湖南英才的崛起和人才社会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历史上,湖南出的人才很多,一是以魏源、曾国藩、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时期,在全国出现了“无湖南人不成衙门、无湖南人不成军队”的局面,官至省部长(巡抚、总督、尚书)的多达30多人,全国8大总督,湘人占据5个;二是以谭嗣同、黄兴、蔡锷、宋教仁为代表的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时期,“以守旧闻天下”的湖南成了最有生气的省份;三是以毛泽东、蔡和森、刘少奇、彭德怀、贺龙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籍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杰出人才灿若群星,辉映神州。在近代著名的761位历史名人中,湖南有83人,占10.9%。在495名中国共产党党史人物中,湖南有89人,占18%,其中党的杰出领导人和创建时期的主要领导人有13人,占4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的52名领导人中,湖南籍的有10人。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选举的17名政治局委员中,湖南籍的有7人。中央军委在1989 年确定的33 名军事家中,湖南有14人,占总数的42 %;《国民党高级将领传》收录了255 名将军,其中湖南有30名,占11.9%,如宋希濂、郑洞国、廖耀湘、唐生智、程潜、陈明仁等;《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收录了254 位将军,其中73名是湖南人,占28.7%,其中,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粟裕、黄克诚、杨勇、杨得志、肖克等人均是一代名将,十大元帅,湖南占了3个。所以,当代学术大师钱钟书曾说:中国有三个半人,两广人算一个,湖南人算一个,江浙人算一个,山东人算半个。可以说,湖南在近现代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与湖湘文化的熏陶特别是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三、弘扬经世致用思想,促进技能人才成长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人才,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人才。湖南历史上之所以涌现出那么多的政治家、军事家,就是基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战乱时期,为了救国救民、治国安邦,就必须要有一批军事家站出来拯救国家,挽救民族,救民于水火;在社会变革时期,就必须要有一批改革家、政治家站出来,冲破陈腐观念,改革不适应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当今和平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大国,但是,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制造大国这个层面上,还必须向制造强国迈进。而在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国家最需要的就是高技能人才。因为,我们现在的制造技术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正是因为制造技术的落后,才使得我们的产品价格低廉,同样的产品在发达国家生产的和在国内生产的价格差距相当大,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质量没有别人好。而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大家知道,德国的产品质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世界上最贵的相机、数控机床等都产自德国,世界上最贵的十大名车德国占了4席。为什么德国的产品质量会有那么好,究其原因,除了他们拥有好的生产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德国工人眼里,所有的产品都是艺术品”,他们精湛的技艺和优秀的职业操守为德国企业在世界上开具了一张“信誉”保证书,企业产品成为了高品质、高水准的代名词。德国前总理科尔在谈到德国科学技术与经济迅速发展的奥秘时指出,德国人们所具有的文化素质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是促成德国今日强盛的关键所在。德国的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在工人当中所占的比例达40%以上,而我国还不到7%。为什么我们跟德国的差距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德国的传统文化重视职业技能培养,人才评价不唯学历。在德国,职业技能教育非常受重视,能工巧匠颇受尊崇。包括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内的许多成功的政治家和大企业家都是出身于手工业者,他们的职业生涯也大都是从技工开始,因此,技工职业在德国享有很好的声誉。而在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影响了人们的职业选择,人们把著书立说、入仕做官当作高尚的事业,把生产制造、经商贸易当作下贱的职业。人们所追求的是学历、文凭,把学技术当工人作为退而求其次的无奈选择,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因而技工往往不被看重,没有应有的社会地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往往都是普通高中和普通高校的落榜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差,这也是职业学校难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为当代的青少年,必须大力弘扬经世致用思想,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不应该片面追求高学历,而应该以祖国的需要为首选,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彻底摒弃“重学历、轻技能”的陈腐观念,选择技能人才成长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湖南人湖南德国
我是湖南人
为什么久坐久站腿会发麻?
“梦梦”“娇庆”德国行
大数据告诉你湖南人如何“打年货”
湖南人
湖南童谣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在湖南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