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新形势下高校保卫工作中的困境与创新

2014-04-26童静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2013年12期
关键词:困境新形势创新

童静

【摘 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保卫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高校安保工作,给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高校安保人员培养、利用新型网络技术多渠道进行师生安全教育,更新观念,敢于服务创新,实现安保的立体化,以及加强物防、技防新设施的建设,组织高校安防工作新型发展模式是做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安保;困境;创新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12-0135-02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高校保卫工作在维护高校平安稳定、构建和谐校园,确保学校师生顺利完成教学、科研等多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随着信息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新时期下高校办学模式不断改进,高校保卫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种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安保基础设备较弱,管理制度不完善

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犯罪手法的不断改变相比,当今高校保卫系统的发展却落后于高校的发展速度,难以跟上高校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和新发展要求。一方面,高校在新形势下开放办学的意识不断增强,高校与地方、高校与高校、国内与国外之间的交流活动日趋增多,校内人员成分趋于复杂,传统的“以雇人看守校园加巡逻”的封闭式管理方式已不能跟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科研的需要,高校内存有的剧毒物品、化危品、放射性物品和现代化的教学、实验仪器,高、精、尖的科研设备比较多,随之带来了人员安全、设备安全和科研成果安全等问题。一些设备、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则往往因无人通报造成安保部门毫不知情。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了高校在管理环节出现滞阻,部分管理人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比较薄弱。目前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往往只依靠人防,而对物防、技防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保卫工作的有效开展。正是由于这种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系统的监控设备,导致一些重要科研设备以及一些剧毒物品、化危品、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出现重大问题。1994年清华大学出现“朱令铊中毒” [1]、2013年复旦大学 “黄洋中毒事件”[2]等都给高校安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校周边环境较复杂,师生安保防范意识不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引发多院校合并、一校多址等新问题层出不穷。高校由原来单一的教学封闭型单位转变为初具规模的开放型社区,校园周边环境越来越复杂。如一些经营者瞄准了高校这块蛋糕,纷纷在校园里及其周边开设饮食摊点、小超市、网吧、KTV、出租屋、旅社等,且违法经营行为较为严重,从而带来了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和安全隐患,增加了校园安保的难度。

下面这份是 S 高校学生安全调查报告数据分析:

(1)超过30%的学生认为学校及周边的环境不太安全,调查显示高校学生所遇到过的安全问题主要有利用电话、网络诈骗,盗窃,暴力事件,网络安全以及消防安全等;(2)超过40%受调查学生承认学校很少组织安全教育或安全知识讲座;(3)52.3%的受调查学生承认曾经遇到过不同程度的安全问题,31.7%的受调查学生有过丢东西经历;(8)67%的受调查学生认为应该通过公告栏,讲座,园游等方式对校园安全方面进行宣传教育。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究其原因,虽说多为学生防范意识薄弱所致,但同时在新形势下,也为我国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做出调整。

三、高校保卫队伍总体上人员紧张,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根据相关政策,对高校安保人员的配备按国家师生总数3‰的比例要求,随着近几年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很多高校都未能达到这一比例,许多高校连1‰都不到。而目前开放办学的校园环境比之过去相对封闭、单纯的校园环境治安保卫的难度要大得多,人手少、工作量大,导致很多工作只能抓表面工作,而无法做到主动宣传和摸底,从而防患于未然。[3]同时,目前高校保卫人员大多是行伍出身或从其他岗位抽调而来,且年龄往往偏大。这些人大多政治觉悟较高,管理经验丰富,但其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年龄的限制,造成他们对法律知识及新技术应用相对欠缺,难以胜任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和高科技在保卫领域的应用,以及系统心理学知识的欠缺,这些都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以上三个方面,都说明了保卫工作一直沿袭的旧观念、旧机制是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亟待创新。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出高校保卫工作中的困境,实现高校保卫工作的创新,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物防、重视技防新设施的建设,组织新型发展模式

完善安保基础设备是安防工作的现代化趋势,也是高校保卫工作的发展方向,高校在新形势下应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保卫工作效率和水平。实验楼、行政楼、教学楼、学生公寓的物防、技防设施应按功能不同,统一规划,避免因功能混杂而造成难以防范和成本过高的问题。可采用安全防范工程公开招投标制,请专业公司在注重紧急疏散安全前提下进行全面整体设计,做到质量有保证、落实维修方便,拥有超前意识。总体上,实验楼、财务室、网络控制中心等,可在一般的物理防范措施外,加装门禁系统。门禁系统可对所有进出人员情况和时间进行记录并可减少管理成本。[4]在不涉及个人隐私权的办公行政楼、公共机房、食堂、图书馆、主要道路等公共场合,提倡使用监控报警系统,这样既能规范学生行为,监控识别违法犯罪分子,又能维护良好的教学、生活秩序,还可作为夜间报警设备使用,并可记录相关证据待用,尤其是在一些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日后查处上,更能显示其功效。对于群体性突发事件要事先制定应急预案,及早控制事态,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在组建“校园110”的同时,对校卫队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并保留部分备勤人员应对突发局面。地处城郊结合部的文教区和高教园区,要充分利用各校的保安资源,组建配备有机动保安力量的“校园110”,实施联动制,在保证通信畅通的前提下,各校每日轮值,以便迅速召集各校备勤人员以绝对的优势力量来震慑、压制不法分子,使事端消除于萌芽状态。利用学生会治保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巡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的同时也提高学生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在技防应用上,各校可根据各自实际需要因地制宜,采用综合探测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系统、门禁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监控报警系统、消防控制系统等多种技术防范设施来提高保卫工作的科技含量,减少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5]。

(二)高校安保人员注重与“时、技”俱进,在新形势下利用校园网络、微信、飞信等多种新渠道加大安保宣传。

目前,现实社会依托高科技手段在网上复制了一个虚拟社会,许多人甚至无网而不行。开辟网上工作渠道,建立保卫机构主页应成为新形势下提高保卫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保卫机构主页可设办事须知、岗位职责、报警求助、法律法规、案情通报、通知公告、部门简介、法制教育、安全宣传等栏目,方便广大师生网上自助查询相关事宜,主动接受法制教育和安全宣传,同时开通网上举报、报警、求助渠道。在对校卫队员的管理上,提倡运用电子巡更系统来提高管理成效,该系统既能实现对巡逻工作的有效监督,又能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来提高工作效率。[6]另一方面,在安全隐患形式多、技术高、隐蔽性强的新形势下,安全保卫工作不仅需要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也要有走出部门的能力,能够承担起安全知识宣讲的任务,能够组织各种安全活动,在校园里营造强化安全意识的氛围,将安全知识作为生活常识融入到每位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安全教育坚持以两类人群为重点。一类是学生,特别是学生治保干部;二类是从事学生宿舍(公寓)管理、物业管理、饮食服务的工勤人员。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高校规章制度、安全基本常识和技能等。安全教育的途径主要是日常教育(党团组织生活、班会)与集中教育(安全教育周或月)相结合;课堂教育(安全教育课等)与课外教育(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学校可以通过课堂、讲座、实践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法纪教育和安全技能教育,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报纸、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常识教育。如我校邀请有关专家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大学生安全与法》、《消防安全知识》、《交通安全知识》、《急救常识》等专题讲座;我校曾举办主题是“安全与稳定”的大学生征文活动,目的是为提高全体学生的安全意识,加深对校园稳定的认识,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2013年还举办了“安全起航——理工梦”创意设计大赛,内容可涉及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财产、饮食卫生安全、自然灾害安全等方面。作品创作源于同学自身的学习、工作、生活。参赛作品设计独特,诠释了校园安全的内涵,既体现了同学们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又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保卫组织不仅要确保高校稳定和谐,还要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具有安全意识,具备安全自救能力的公民。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根据现阶段高校安全管理的基本情况,宣传型的保卫组织的建立迫切需要安全教育走进课堂并且建立学分制这一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是日常学习中获得知识最多、最直接也是最容易的地方。课堂以及课堂外的宣传教育,利用师生熟悉的校园网络、飞信等开展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网络版),更容易让学生在亲近中达到其他宣传形式不可比拟的良好效果。因此,导入科技安保战略,树立保卫部门良好形象,显得十分必要。

(三)更新观念,敢于服务创新,实现安保的立体化

中国梦是大家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有一个健康完整的体魄,生命没有彩排。安保工作的稳扎稳打,安全意识的树立健全,安全理念的形成完善都非一朝一夕之功。“安全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清醒认识到高校安全工作形势,克服松懈情绪,增强做好高校安保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在校园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能安全”的良好氛围。共铸中国梦需要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执法、考核、监督功能,强化服务意识,搞好业务调研和指导,彻底变革以往包揽一切的工作体制。

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保卫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形成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坚持防患于未然,打下扎实的保卫工作基础,通过各部门安全责任人、班主任、辅导员、宿管人员、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形成工作网络,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以“一切为了师生,为了一切师生,为了师生的一切”为宗旨,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长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思想,为构建“和谐校园”,确保校园稳定,为高等教育事业和高校的兴旺发达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朱令事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741528.htm

[2]百度百科:黄洋中毒事件[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464478.htm

[3]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31(3):175.

[4]戴岷峰.浅谈高校安全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178.

[5]崔卓兰.高校安全服务社会化探讨[J].北方法学,2008(5).

[6]汤兆平.试论高校危机管理系统的建立机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1).

猜你喜欢

困境新形势创新
跟踪导练(一)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