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沙坝水电站施工汛期导流坝面过水设计研究

2014-04-26黄立群杨炳桂严烈冰

水力发电 2014年5期
关键词:坝面堆石坝坡

黄立群,杨炳桂,严烈冰,何 力

(1.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21;2.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科学研究分院,云南 昆明 650101)

1 工程概况

大沙坝水库位于西双版纳西南部的澜沧江一级支流南腊河流域内,水库上游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总库容6 800万m3,装机容量5 600 kW,属三等中型水库,主要建筑物为3级,水库具有灌溉、发电和防洪等综合利用功能。水库地处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地层属于老第三系软质岩,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和粉砂质泥岩。枢纽建筑物由大坝、灌溉发电 (兼导流)输水隧洞和溢洪道组成。大坝为粘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9.9 m,坝顶长176.6 m,宽6 m,大坝上、下游坡比相同,其中上部为1∶1.8,下部为1∶2;心墙顶宽5 m,底部最大宽28.4 m,心墙上、下游坡比均为1∶0.3,在心墙上、下游面各设有3层反滤层,每层均厚0.6 m。坝址以上流域面积为910 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5.12亿m3,水库流域暴雨集中、强度大,汛期时洪水量大峰高。因此,水库施工度汛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沙坝水库流域具有干湿分明、降水量集中的特点以及地质条件成洞差等因素,故施工导流应考虑尽量减小隧洞的洞径并充分发挥隧洞的作用。水库施工导流方案是枯期采用灌溉发电输水隧洞与导流相结合,洪水标准为枯期1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67.5 m3/s,由导流确定隧洞洞径;汛期采用坝面与导流隧洞联合过流泄洪,洪水标准为汛期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1 140 m3/s,其中,坝面过水设计流量为1 036 m3/s。通过计算,坝面过水时坝体填筑高度为11.5 m,坝顶高程651.5 m,坝面过水最大流速2.96 m/s,需采取保护措施:①在上游坝坡坡面650~651.5 m高程采用块石保护;②过水坝面采用0.5 m厚大块石保护;③下游坝脚堆石棱体顶高程652 m,略高于过水坝面,棱体外包浆砌块石保护,并且在坝脚3 m范围内堆置钢筋笼护脚;④在左右两岸边坡高程651.5~657 m范围内喷混凝土保护,由于左岸地质条件较差,在左岸边坡上、下游进出口处采用钢筋笼防护。水库施工导流度汛平面布置见图1。

图1 施工导流度汛平面布置示意(单位:m)

2 试验目的与模型设计

工程施工汛期采用坝面与导流隧洞联合过流泄洪。通过模型试验,找出不利于过水坝面的安全控制因素,并提出过水坝面、左右岸坡、下游坝坡和基坑的保护措施,确定下游坝坡溢流面的轮廓体型,观测坝面过水时上游基坑予以冲水保护的要求,以及其他不利因素的控制措施。

水流主要受重力作用,按照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模型。经过计算比较,选定的模型比尺为1∶30的正态模型。主要水力参数比尺:几何比尺λL=30;流量比尺 λQ=λL5/2=4 929.503; 流速比尺 λv=λL1/2=5.477 2;时间比尺 λt=λL-1/2=0.182 6; 压力比尺 λp=λL=30; 糙率比尺λn=λL1/6=1.762 7。河床糙率n=0.035,坝面糙率n=0.03,相应的模型糙率分别为0.019 86、0.017,实际模型糙率为0.014左右。考虑在坝的下游冲刷区预留动床,回填冲料,冲料粒径按河道冲刷流速V=3 m/s,经计算模型粒径Dm=6~12 mm,实际采用Dm<15 mm的河沙。

3 试验成果及研究分析

3.1 坝面泄流能力

由于受左岸溢洪道出口山体阻水的影响,试验实测的下游水位值比设计计算值偏高。例如泄流量Q=1 036 m3/s时,下游围堰处实测水位比设计值高0.39 m,溢洪道出口处也高1.48 m。如果下游水位偏高,那么过坝水流的落差将减小,水垫层则加厚,可减轻水流对下游河道的冲刷,是有利因素。其他代表性泄流量的实测值和计算值比较结果见表1。坝面过水流量系数m=0.251~0.397。

表1 坝面过水流量、上下游水位关系以及流量系数

模型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实际的模型糙率 (0.014左右)小于河床 (0.019 86)和坝面 (0.017)的相应糙率。抗冲是坝面保护的重要条件,如果糙率偏小,测得的水深偏低,相应的过流能力偏小,但流速反而偏大。在过坝面流量350~1 036 m3/s时,实测水深为2.76~4.89 m,按相应模型糙率反演水深为3.08~5.49 m,高于实测水深0.32~0.6 m。由此可知,试验实测水深偏低,误差在12%左右,相应坝面过流量偏小,误差在17%左右。故增加两岸边坡的保护高度可以提高坝面的过流能力。

右岸隧洞全长399 m,圆形内径3.6 m,导流隧洞进口底板高程647.5 m,出口底板高程647.16 m。库区4月下旬进入汛期,当H上≤651.14 m (即低于上游围堰)时,导流洞为无压流,Q隧导≤25.17 m3/s;随着上游来水的逐渐加大,当上游水位逐步高于651.5 m时,坝面与导流隧洞开始联合过流,当H上=654~656.5 m 时, Q隧导=47.5~57.5 m3/s, 由于水头不高,隧洞过流量变化不大,只占相应坝面过流量的13.55%~5.55%,故施工度汛主要以坝面泄流为主。

3.2 过坝水流的流态

坝体上游右侧接近河床弯道,左岸岸坡伸入库中,来流受弯道及岸坡的影响,在上游围堰处,主流靠近左岸,从实侧流速分布上看,左岸流速大于右岸。在上游围堰前,涨水和过流都有一个过程,水流开始越过上游围堰时比较缓慢,上游基坑充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当基坑内的水位逐渐升高至过水坝面的顶部高程651.5 m后,坝面开始过水,水流至坝末堆石棱体处,受堆石棱体顶部的阻挡,水位继续雍高,当水位超过堆石棱体高程652 m后,下游坝面开始溢流。

下游坝面泄流时,受上游左岸边坡的影响,坝面主流靠中、右部位,坝面左侧形成静水区。水流在2~4号断面间较为平顺,无紊乱现象,过4号断面后,水面坡降加大,水流逐渐加速。因河道左岸地质条件较差,筑坝时左岸开挖较多,而河床靠近右岸。因此,距坝轴线下游43~49 m坝面左岸收缩较大,坝面宽度由117 m急剧缩窄至79 m,在堆石棱体外缘 (6号出流断面)处,溢流宽度仅有64 m,水流受到挤压,加上水流溢流收缩,6号断面处水流坡降及流速迅速增大。过堆石棱体后,水流顺其坝坡流入下游河道。开始泄流时,下游基坑内无水,溢流水头较大,高差约7 m,坝脚处流速约9.4 m/s。随着泄流量的增加,基坑内的水位因下游围堰的阻挡而很快升高,从坝面溢流下的水流潜入下游河床,并向上翻滚,呈漩滚状,表现为底流消能。漩滚位置随泄流量的大小而变化,流量愈大,漩滚愈往下游移动。水流越过下游围堰后仍为急流。

3.3 过坝水流沿程流速分布

在下泄流量为1 036 m3/s时,过坝水流流速分布见图2。可知:粘土心墙范围的流速大部分在3 m/s以下,符合设计要求。水流经过粘土心墙以后,逐渐加速,当流至堆石棱体时,虽然流程只有47.31 m,但流速比4号断面的增加一倍以上。

3.4 水面线及压力分布

根据试验可知,在堆石棱体前的坝面水流比较平顺,左、中、右水深差较小。从1号到4号断面的水面坡降较小,当泄流量为350~1 036 m3/s时,平均坡降为0.155%~0.382%。在4号~6号断面水面坡降开始增大,平均坡降为3%~4.1%。表2列出了泄流量为1 036、350 m3/s时实测各断面的水深和流速情况,其中,V为断面平均流速,Vd为断面平均底流速,VOd为O-O线处底流速。

坝面泄流量分别为1 036、900、760、350 m3/s时,实测坝面沿程压力分布均为正压,最大压力为43.66 kPa(Q=1 036 m3/s),坝面上的压力随着泄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堆石棱体下游坝坡的压力分布见图3,由此可知:在棱体顶部压力为负压 (此处为折线联结,水流脱流所至),最大负压为-12.3 kPa(Q=1 036 m3/s,在棱体右侧)。其他部位的压力均为正压,并且压力值随着位置的降低而增大,坝脚处最大压力值为84.5 kPa(Q=1 036 m3/s,在坝脚右侧)。

图2 过坝水流沿程底流速分布示意(单位:高程/m、流速/m·s-1)

4 过水坝面的轮廓修改和保护措施

4.1 过水坝面的体型研究

表2 各断面平均水深和流速分布

过水坝面的体型影响水流的流速及水深。由表2可知,坝面泄流量在350~1 036 m3/s时,1号~4号断面的平均流速、平均底流速分布较均匀,大部分在设计允许的流速2.96 m/s范围以内,但2号断面的某些部位流速较大,故上坝肩中、左部位应重点保护。在坝末堆石棱体处,流速增大,最大流速达6.19~10.71 m/s;坝面溢流与下游水位交汇处以及坝脚的流速亦较大,交汇处V=5.69~8.4 m/s,坝脚处V=6.42~8.3 m/s,故堆石棱体、下游坝坡和下游坡脚是坝面过水重点保护的部位。应设法降低重点保护区的流速,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经优化设计得到最终方案 (见图4):坝面过水轮廓基本与设计原方案相同;堆石棱体垂直水流向的宽度仍为64 m,在距坝轴线的下游14m处增加缓冲坎 (高0.6 m、宽0.5 m)以便降低3号、4号断面坝面流速 (保护心墙顶);坝末堆石棱体顶部向下游伸展6 m,下游坝坡修改为阶梯形状,阶梯尺寸为宽2 m、高1 m、外缘连线坡度为1∶2。修改后坝面及堆石棱体的流速比设计原方案有所降低,最终方案坝面流速分布见表3。

图3 过水坝面压力分布示意(单位:kPa)

表3 各断面平均水深和流速分布 (最终方案)

4.2 保护措施

4.2.1 上游坝肩

上游坝坡 (上坝肩)在650~651.5 m高程仍用块石防护,通过流态观测,在650 m高程以下采用预充水保护。护面块石大小 (粒径)可按工程设计中广泛采用的苏联伊兹巴士公式

式中,V为断面平均流速;Y为稳定系数;s为块石容重;γ为水容重;Ds为块石化引直径;α为下游坝坡坡度;g为重力加速度。最终方案试验中,2号断面 V=2.07~3.99 m/s代入式 (1) 得到 Ds=10~31 cm。上坝肩中、左部位的块石化引直径为63 cm,相当于要用50 cm×50 cm×50 cm块石保护。

4.2.2 下游坝肩、坝坡、坝脚

下游坝肩、坝坡、坝脚是坝面过水的保护重点部位。下游坝脚堆石棱体坡比为1∶1.5,设计拟用厚0.5 m的浆砌块石保护。在试验过程中,对浆砌块石和钢筋笼两种保护方式进行了模型试验。

图4 沿程坝体过流面轮廓修改前后纵剖面

(1)浆砌块石保护。模型试验时,保护模拟是不相似的,仅能将设计初拟保护块石按比例缩制成1.7 cm×1.7 cm×1.7 cm的混凝土块,干砌在下游坝坡上,定性观看在什么水位和流量下被冲毁,试验结果偏于安全。从试验得知,当H上=653.06 m,Q=74 m3/s时,在下游坝坡上干砌的混凝土块即被冲跨。若按原设计方案试验,在6号断面处用式 (1)计算的防护块石化引直径为0.51~2.56 m,在施工中有一定的难度,不予采纳。

(2)钢筋笼保护。模型试验时,首先将钢筋笼防护的阶梯做成定床,施测各阶梯上及与两岸岸坡交接处的流速分布;然后根据钢筋笼的尺寸,按比例缩制成5 cm×5 cm×3.3 cm的铁钢砂混凝土块。模型基本符合重力相似,几何比尺λL=30,重力比尺λG=67 500。缩制的铁钢砂混凝土块干砌在下游坝坡上,定性观看在什么水位和流量下混凝土块被冲跨。经试验,拟定钢筋笼尺寸为1.5 m×3 m×1 m,每笼宽3 m (水流方向),钢筋笼布置见图5。

图5 下游坝坡钢筋笼防护示意(高程:m;尺寸:mm)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大沙坝水电站施工汛期导流方式,由于水库流域暴雨集中、强度较大,汛期洪水量大峰高,故采用坝面与导流隧洞联合过流泄洪的方案。通过坝面过水模型试验,依据水流速度和水深,对过水坝面体型进行了优化设计,并据此提出了坝面过水保护的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借鉴。

[1]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大沙坝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R].昆明: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1999.

[2] SL 155—95 水工 (常规) 模型试验规程[S].

[3] 国际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大沙坝水库坝面过水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报告[R].昆明:国际电力公司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科学研究所,2000.

[4] 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碾压式土石坝设计手册(上册)[R].北京: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1989:499-512.

[5] 徐琳.天生桥一级水电站96年坝体渡汛水力学模型试验[R].贵阳:电力工业部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1995.

[6] 陈及新,张元生.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坝面过水设计和施工实况[J].云南水力发电, 1999(1):38-41.

[7] 胡去劣,李屏君.天生桥堆石坝施工期渡汛过水试验研究[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991(4):90-101.

[8] 高盈孟,冯家和.施工期渡汛过水堆石体水力学特性及其体型选择试验研究[J].云南水电技术, 1991(1):68-72.

[9] 周菊华.援喀麦隆拉格都水电站拦河坝施工期堆石坝坝面过水水工模型试验报告 [R].昆明: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科研所,1978.

[10] 夏明跃.国外过水堆石围堰块石护面试验研究情况介绍[J].水力发电, 1981(7):60-64.

[11] 夏明跃.过水堆石围堰铅丝笼护面稳定性近似计算[J].水力发电, 1983(2):61-64.

[12] 李仕成.天生桥一级水电站围堰及坝面过流保护[J].云南水电技术, 2000(2):22-24.

[13] 应宁坚,朱丽萍.珊溪水库面板堆石坝施工渡汛保护方案浅析[J].水力发电, 2000(10):38-40.

猜你喜欢

坝面堆石坝坡
河道生态修复低水头液压坝工程设计探讨
严寒地区某尾矿库坝面排水沟设计要点
基于拱梁分载法的拱坝应力分析
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的土石坝稳定分析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非稳定渗流场对黏土心墙坝坝坡及心墙稳定的影响分析
Neonatal cholestasis and hepatosplenomegaly caused by congenital dyserythropoietic anemia type 1: A case report
考虑坝体柔性的重力坝坝面地震动水压力计算
砂岩压重对病险土石坝坝坡稳定性影响分析
高混凝土面板砂砾石(堆石)坝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