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中药疗法治疗风湿病临床体会
2014-04-26张秀荣张鸿婷郭丹丹赵海燕
张秀荣,张鸿婷,郭丹丹,赵海燕,王 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针灸与中药疗法治疗风湿病临床体会
张秀荣,张鸿婷,郭丹丹,赵海燕,王 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目的:针灸与中药疗法治疗风湿病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风湿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内服中药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1.90%,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联合针灸疗法治疗风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针灸;中药;风湿病
我国中医辨证理论认为,风湿病属于“痹症”范畴,在《素问·痹论》中对风湿病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的病因解释,由此可见,风湿病主要是因人体受到外界湿邪、寒邪、风邪引发,三种外邪相互结合作用,和单纯的伤湿、伤寒、伤风疾病不同,多发于较冷潮湿的区域[1]。由于人体的素质有差异,所以风寒湿邪症也有偏重,痹症主要分为着痹、痛痹、行痹三种类型。当人体受到风寒湿邪入侵后,若患者伤湿症较重,则为着痹范畴;若患者伤寒症较重,则为痛痹范畴;若患者的伤风症较重,则为行痹范畴。若患者的着痹、痛痹、行痹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使邪气留存在经络得不到疏通,则会产生热痹症状[2]。经络是风湿病多发的部位,导致患者体内的气血阻塞,造成不通则痛的临床症状,由于外邪留置在经络中,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导致风湿病具有反复性、病程长等特点,通常会随着气候的变化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
(责任编辑:宋勇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42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定。所有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8~76岁,平均年龄为(48.6±2.4)岁,病程2~21年。所选取的患者均不伴有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心、肾、肝、造血系统疾病,局部感染及局部皮肤破损等。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内服中药方法进行治疗,对患有着痹症的患者采取除湿通络、祛风散寒方法,给予薏苡仁汤加减进行内服。药物组成:薏苡仁15g、当归10g、苍术10g、麻黄8g、桂枝6g、白芍12g、茯苓10g、防风10g、甘草6g。对患有痛痹症的患者,采取散寒止痛、祛风除湿方法,给予乌头汤加减进行内服。药物组成:麻黄9g、芍药9g、黄耆9g、甘草9g(炙)、川乌6g。对患有行痹症的患者,采取散寒除湿、祛风除湿方法,给予防风汤加减内服。药物组成:防风30g、甘草30g、当归30g、赤茯苓(去皮)30g、杏仁(去皮,炒熟)30g、官桂30g、黄芩9g、秦艽9g、葛根9g、麻黄(去节)15g。
治疗组患者在采取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的同时给予相应的针灸方法进行联合治疗,对患有着痹的患者,给予针刺下关穴、曲池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委中穴、水分穴、光明穴等进行治疗。针刺委中穴能够起到行瘀通络的作用,配合下关穴、曲池穴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针刺阴陵泉穴和水分穴能够对患者的肌肤麻木不仁症状进行治疗,配合光明穴能够对膝痛肢体不仁症状进行治疗;针刺阴陵泉穴和足三里穴能够对患者的腿膝肿痛症状进行治疗。对患有痛痹症的患者,给予针刺阳陵泉穴、足三里穴、秩边穴、承山穴、内庭穴等进行治疗;针刺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能够对所有下肢病症进行治疗;针刺阳陵泉穴和内庭穴能够对患者的足冷症状进行治疗;针刺承山穴能够对患者的腿疼转筋症状进行治疗;针刺秩边穴能够对患者的坐骨神经痛症状进行治疗。对患有行痹症的患者,给予针刺血海穴、太溪穴、足三里穴、昆仑穴、阳陵泉穴、犊鼻穴、秩边穴、腰眼穴、环跳穴、手三里穴、曲泽穴、合谷穴、外关穴、尺泽穴、曲池穴、阳溪穴、肩贞穴、臂孺穴、肩井穴、肩髃穴、百会穴等进行治疗。若患者伴有髋关节痛症状,则针刺秩边穴、腰眼穴、环跳穴治疗;若患者伴有肩关节痛症状,则针刺肩贞穴、臂孺穴、曲池穴、肩井穴、肩髃穴、百会穴治疗;若患者伴有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症状,则针刺太溪穴、足三里穴、昆仑穴、血海穴、阳陵泉穴、犊鼻穴治疗;若患者伴有腕关节、肘关节疼痛症状,则针刺合谷穴、手三里穴、曲泽穴、外关穴、尺泽穴、曲池穴、阳溪穴治疗。此外,针刺阳陵泉穴和曲泽穴能够对患者的手冷症状进行治疗;针刺肩髃穴能够对患者的肩膊肿痛症状进行治疗;针刺太溪穴能够提高治疗风痹的效果;针刺肩髃穴和曲池穴能够对患者的肩臂症状进行治疗,对上半身的机能进行调整,配合曲池穴和合谷穴能够对肘臂痉挛症状进行治疗。在使用针灸治疗方法时,若患者身体较为虚弱,则不可以使用泻法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留针20~40min,在留针期间每次行针的间隔为5min。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超过60%;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得到好转,证候积分减少超过30%;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体征、临床症状没有发生变化或者是出现加重现象,证候积分减少不超过30%。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内服方法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1.90%,治疗组患者使用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方法进行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 讨论
风湿病主要由营卫先虚,后外邪入侵引发,也有部分患者是由先受到外邪入侵,造成经络气血凝滞引发。在临床症状中认为,风痹或者是行痹的主要表现为游走性,主要以祛风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寒痹或者是痛痹主要以治寒为主;湿痹或者是着痹主要以除湿为主[3]。中医论证认为,风湿病主要由风寒湿外邪入侵引发,所以在用药方面主要以辛散通络为主,临床治疗中,在选择组方方面需要按照患者所伴有风寒湿病症的主次进行治疗,针灸选穴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进行循经选择,即在进行治疗时,应在患病部位所在经络或者是该经络的穴位上进行针灸操作,通常使用远隔穴位联合局部穴位的方法进行治疗[4]。本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的中药内服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没有治疗组患者通过中药内服联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好。由此可见,采取中药疗法联合针灸疗法对治疗风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娄玉钤,李满意.“风湿病”的病名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37-41.
[2] 刘健,万磊.风湿病中医临证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6):53-56.
[3] 李林雅,刘志松.风湿病疼痛症中医综合治疗的优选组合——附风湿病疼痛症中医优选组合治疗126例与对照[C].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208-209.
[4] 周道凡.中医治疗120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390-391.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5-28
张秀荣(1979-),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针灸治疗风湿病。
R593.21
A
1673-2197(2014)15-007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