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观察

2014-04-26赵厚俊杨曙光赖培丰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伤椎腰段椎弓

赵厚俊,杨曙光,李 波,周 涛,赖培丰

(东莞仁康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临床观察

赵厚俊,杨曙光,李 波,周 涛,赖培丰

(东莞仁康医院,广东 东莞 523000)

目的:探究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胸腰骨折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同意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多椎体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3.33%,对照组治疗效果为73.33%,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下床活动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后分析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与治疗效果数据,经随访数据分析,观察组采用短节单钉固定手术治疗该类病人取得明显效果。

胸腰段椎体骨折;单钉固定;临床分析

根据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特点分析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的治疗效果。胸腰骨折后要及时进行治疗,通过治疗确保骨折的稳固性。现在治疗该类病症的方式是对骨折部位给予短节性固定,合理植入单钉使骨折位置复位,但由于手术治疗比较复杂,治疗后容易出现椎体高度丢失、视觉出现偏差与断钉漏钉等现象。为避免丢钉、漏钉、视觉偏差、角度丢失等现象,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腰骨折治疗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并记录患者在治疗过后下床活动时间、治疗效果,详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腰骨折治疗3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征求患者同意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跨伤椎多椎体固定方法治疗。病人选取标准:轻度骨折、破裂性、压缩性较为明显的患者,采用CT检测病人骨折程度,经医院检查全部患者均属于胸腰段椎骨折。30例研究对象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24.5±8.6)岁[1]。骨折原因:重物砸伤12例,意外交通事故18例;经检测受伤级别分为五级;一级2例,二级4例,三级10例,四级5例,五级9例。病人住院后进行常规检查(CT、X)等,了解患者骨折位移程度,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最长15天,最短5天;对照组治疗时间最长25天,最短9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受伤级别、骨折位移情况、治疗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运用短节段伤椎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前给予病人全身麻醉,检查骨折突出部位,采用椎弓根螺钉植入骨折部位,并向两边软骨给予单钉固定,邻边椎椎弓钉与软骨板相接近,终板在邻椎椎弓根螺钉向两边健侧软骨终板。手术时观察病人身体特征(血压、心脏跳动率),手术期间检查患者减压充分,两边神经组织松弛未出现椎板减压现象[2]。

1.3 观察项目

①患者治疗效果分析:运用国际医学界共同推出的骨髓评级标准进行评定分级,包含:I级、II级、III级、IV级、V级。I级:胸腰段椎体骨折现象较轻,患者治疗效果良好、无异向;II级:基本未受到伤害,神经组织下部位置均属正常,无异议,而且49%以上的关键肌活动能力为三级以上;III级:受伤较轻,神经组织下部位置正常,无异向,而且49%以上的关键肌活动能力在三级以内;IV级:中度受伤,神经组织下部位置功能受阻,49% 以上的关键肌活动能力降低;V级:受伤严重,骶部部位不存在感觉,病人存在运动感觉但运功能力消失。通过检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与治疗后神经组织受伤状况:①受伤功能恢复状况使用等级进行评定,优良提升两个级别以上,一般:提升两个级别,无影响:无提升级别;②病人治疗后下床运动时间:观察病人治疗后在无人帮助的情况下,自行下床运动的灵活度与时间,把刚下床的那一刻到下床结束后回到病房的那一刻中间的时间段作为下床活动的时间[3];③患者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访问病人5个月之后出现螺钉消失、复位偏移、固定板块破裂等此类现象的例数,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出现的人数/本组手术治疗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采用单钉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多椎体固定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数据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s)

2.3 随访数据

全部患者手术伤口愈合出院后,采取随访方式进行调查,时间为1~2年,平均时间(18.3±2.6) 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40例病人骨折前缘高度、复位角度等丢失人数,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观察组手术出院后疼痛度与对照组病人疼痛度数据对比,对照组疼痛人数、疼痛级别明显比研究组高。

3 讨论

通过短节伤椎单钉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是治疗骨折的首选方法,经过抽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胸腰椎体骨折病人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采用单钉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伤椎多椎体固定方法治疗,数据显示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5]。手术后分析病人身体健康恢复情况,检查手术治疗风险,经随访数据分析,观察组采用短节单钉固定手术治疗该类病人取得明显效果。出院后病人骨折矫正角度丢失6.6°,未通过固定手术治疗患者丢失矫正度多数在12°以上,通过单钉固定后丢失情况大幅度降低,并且丢失现象和病人骨折级别无任何联系。在新技术未引进前,治疗胸腰椎体骨折采用四颗钉固定,此后治疗人员更加重视固定板块破裂、矫正角度丢失等问题。相关报告显示骨折手术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原因与手术治疗方式有关,骨折内部固钉承受的压力较大,骨折左、右位置边缘容易偏移,中间椎容易向后移动,后凸现象较多,致螺旋钉断裂。同时相关数据指出,运用五颗钉固定手术方式对胸腰椎骨折进行治疗是可以实施的,采用四钉进行固定,可降低治疗风险,有效防止断裂,少打钉能比多打钉减少角度丢失、断钉现象的出现,并提高手术治疗。根据分析骨折短节段上椎单钉固定手术,使用这项治疗方式可以对骨折位置更好地进行固定,有效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患者手术治疗后,椎体部位出现骨折损伤,以“空区”骨折的形态出现,小梁骨不能全部恢复,出现固定性差、抵抗性差的现象。通过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治疗胸腰椎体骨折可巩固受伤部位,防止因负荷较重使椎体出现倒塌,实行椎弓根植入、固定、复位等共同治疗,治疗后有效改善病人神经系统,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单钉固定手术治疗后造成内部固定钉破裂、丢失矫正度的因素有:①治疗结束后手术部位小梁骨长期未愈合,导致固定效果差、承受力较低,容易出现椎体角度丢失等;②治疗时单钉固定不牢固,位置出现偏移,致使手术部位负荷能力降低、承受压力较大等,或由于固定设备较为集中,导致椎体角度过高、丢失矫正度与固定钉破裂等。文章通过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治疗情况,比较后采用五颗钉实施固定手术治疗,在椎体高度、矫正度内手术失败率等均比四颗钉手术治疗低。短节段伤椎单钉固定手术与传统治疗方式对比,存在以下有利因素:①采用五颗钉固定比采用四钉固定更利于病人恢复身体健康,降低复位难度,并且降低生理承受度椎体压力承受力,提高神经系统能力的恢复,预防矫正度的丢失、椎体高度的偏移等,提高手术治疗质量;②采取五钉固定之后椎体位置由钉棒、连杆、前方韧带连接形成稳固的构造,并与身体组织相互融合,可以长时间保证复位,具备六钉固定的成效。研究组在随访中五钉丢失、角度偏移平均率为5.2°,与六钉固定角度丢失的情况相同[6];③大部分因为另外一边椎弓跟出现损坏,防止五钉在损坏位置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稳固钉,提高手术难度,对于进行六钉固定比较容易,降低了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可靠性,缩短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④相对于传统手术方式采用五钉进行固钉,有利减少手术材料,帮病人降低手术费用;⑤单钉固定方式(放置椎弓根)治疗胸腰性骨折,有助于降低骨折倒塌率,提高病人伤口愈合度,防止因椎弓根的放置出现螺旋钉相互挤兑,导致骨折部位出现挤压,有助于缩短病人愈合时间,防止手术后期断棒、断钉现象的出现。

分析该类手术特点与常规手术特点基本相同,全部患者手术前均采用CT、X线设备检测,检测要求要存在一处椎弓根健全,并且椎体骨折程度要在79%以下,否则会加大手术治疗难度,降低手术质量。根据病人胸腰椎体骨折程度合理使用螺钉,防止因螺钉挤压形成骨骼、 螺旋钉分离、断裂的现象。椎体受伤情况表现为边缘上方出现损伤,可提升腰部骶角防止触碰骨折位置。本次手术多采用轴钉,不仅可降低单钉植入的难度,还能利用轴钉的活动区域调节单钉植入的位置,利于脊柱平衡发展。针对骨折较为明显部位,首先实施降压、打压恢复,其次再进行复位,防止因手术复位骨块使病人神经系统受到破坏。帮助复位再实施植入手术,将其植入到骨折位置,提高愈合效果。

[1] 李再学,冉雪莲,谢文伟,等.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27):230-245.

[2] 毛国庆,李明.后路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1(25):266-276.

[3] 王守国,徐用亿,谢跃,等.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6):278-288.

[4] 董泽民.75例髁关节骨折手术后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13):320-366.

[5] 胡新华,汪金平,唐建坤.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3):359-368.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3-02

赵厚俊(1985-),男,广东省东莞仁康医院骨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科临床。

R274.1

A

1673-2197(2014)11-0071-02

猜你喜欢

伤椎腰段椎弓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经皮伤椎强化联合经皮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治疗Ⅲ期Kümmell病的效果观察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内固定+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及短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