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及中药药茶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2014-04-26潘东杰倪白妹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1期
关键词:药茶压豆耳穴

石 凤,潘东杰,倪白妹

(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01712)



耳穴及中药药茶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石 凤,潘东杰,倪白妹

(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01712)

目的:探索中医药干预对社区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各30例,对照1组采用西药治疗,对照2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治疗,治疗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及中药药茶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压变化, 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3.3%、76.7%、80.0%。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2组、对照1组降压疗效分别为86.7%、63.3%、60.0%。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可改善高血压临床症状;在西药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及中药药茶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有利于降低血压。

耳穴压豆;中药药茶;社区高血压;综合干预

高血压是常见的社区慢性病,它患病率高,危害性大,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社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耳穴压豆及中药药茶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眩晕的痰湿壅盛证标准:主证:眩晕、头痛、头如裹、 胸闷、呕吐痰涎;次要依据: 失眠、口淡无味、食少、心悸、舌胖苔腻、脉滑。西医高血压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中的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高血压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痰湿壅盛证患者;③年龄35~75岁;④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继发性高血压;②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择社区高血压患者90例,按门牌顺序编号,采用SAS统计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56.1岁,病程0.5~18年。对照1组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7.5岁,病程1~20年。对照2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4.5岁,病程1~2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血压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1组 选用替米沙坦片(金立源药业,40mg/片)40mg,每天1次,疗程为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压变化。

1.3.2 对照2组 在对照1组基础上,加用耳穴压豆治疗:取穴:降压沟、神门、交感、脾[3]。操作方法:将耳廓用75%酒精消毒,用王不留行籽粘于0.5cm×0.5cm的医用胶布上,然后分别贴压在所选穴位上,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4次,每次1~2min,3~5天更换1次,左右耳交替,10天为1个疗程,休息5天,开始下一个疗程,疗程为2个月。

1.3.3 治疗组 在对照2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茶治疗:①药用:罗布麻5g、山楂3g、松针5g、荷叶3g、陈皮2g;②方法:用上述诸药煎水代茶饮,每日1剂,疗程为2个月。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为:( 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 /治疗前积分×100%。

1.4.2 血压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①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或以上;②有效: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达到正常范围,或舒张压下降10~19mmHg,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照2组、对照1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76.7%、43.3%。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降压疗效比较

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63.3%、86.7%。治疗组降压疗效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和对照1组降压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症状和降压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1组比较, χ2=8.3,△P<0.05;与对照1组降压疗效比较, χ2=6.2 ,▲P<0.05; 与对照1组降压疗效比较,χ2=0.29,★P>0.05。

3 讨论

高血压病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丹溪心法·头眩》认为“无痰不作眩”,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现代研究证明[4],痰湿壅盛型高血压患者较其它证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可能性更大, 值得早期临床关注。本研究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中药药茶和耳穴压豆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研究选用耳穴降压沟、神门、交感区域有迷走神经感觉纤维的分布,稳定降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5];取穴脾,取其健脾化湿健运之效;中药药茶用罗布麻、松针[6],有降压、降血脂作用;山楂活血化瘀,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胆固醇作用;荷叶健脾升阳、利湿化瘀,可降血压、降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陈皮燥湿化痰健脾,诸药合用,煎泡代茶,服用方便。本研究证明,在药茶和耳穴综合干预的情况下有效改善了高血压的临床不适症状,有效降低了血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85-89.

[2] 刘力生.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10.

[3] 董淑敏,王美芝,刘玉萍.I级高血压社区非药康复疗法[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9.

[4] 王缘,潘涛.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现代研究[J].河南中医,2013(6):838-840.

[5] 高昕研朱兵,贲卉,荣培晶.耳-心-迷走神经反射[C].中国生理学会第21 届全国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6] 郑碧辉,林莘,郑敏钦,等. 中药药茶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2(4):38-39.

(责任编辑:宋勇刚)

2014-03-01

石凤(1977-),女,上海市青浦区香花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全科。

R255.3

A

1673-2197(2014)11-0063-02

猜你喜欢

药茶压豆耳穴
河南药茶
王双亮:做强药茶巧致富
药茶的应用与选择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中医推荐5种清咽药茶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