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范妮:漫步于打击乐殿堂的寻梦者

2014-04-25

小演奏家 2014年3期
关键词:琴房演奏家打击乐

她,曾在众多学习打击乐的孩童中被选中成为种子选手。

她,曾在同龄人中独占鳌头,提前一年中国本科毕业,提前一年德国硕士毕业,又以优异的成绩成为德国柏林音乐学院年纪最小的博士。

她,曾是异国他乡苛刻评委们翘首称赞的“未来最有潜能和前途的打击乐演奏家”。

她就是范妮,也许她不是天才,但她真真切切是为打击乐而活的人。

2013年,24岁的范妮再一次用美妙绝伦的表演震惊了国际打击乐界,荣耀地成为德国万宝龙青年音乐家大奖获得者。就让我们一同领略打击乐的神奇魅力,走进小妮子“打”出来的天下。

心之所向 梦之始源

范妮出生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是小号演奏家,母亲是歌唱家,可以说范妮从小接触最多的便是音乐圈和这圈子里的人。对范妮来说,学音乐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然而范妮与打击乐结缘却是自己的选择。即便是早在4岁时就开始练习钢琴,范妮却对钢琴并不来电。9岁那年,范妮亲眼看见了伊芙琳·葛莱尼第一次来中国时的精湛表演,这位打击乐女皇鼓槌的每一次起落、敲击无不触动着范妮的心。据范妮的父母回忆,她几乎是用一种近乎痴迷的状态看完了整场演出,从那时起,范妮心中便有了一个关于打击乐的梦。范妮是幸运的,幸运在她有一双非常睿智的父母,在她开始对打击乐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积极引导她发展自己的兴趣。10岁时,范妮开始学习打击乐,2001年,范妮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中国爱乐乐团定音鼓首席刘瑛。6年的时间里,范妮跟随刘老师认认真真地上课,在刘老师的教导下,范妮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并于2007年顺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慧眼识玉 少年有为

进入大学后,范妮遇见了艺术生涯中一位重要的伯乐——打击乐大师、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教授李飚。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当热爱打击乐的范妮遇上享誉海内外的大师级伯乐李飚,才真正踏上了变身“国际范”的寻梦之旅。跟随李飚老师学习的前3年,范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步飞快,先后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及中国青年交响乐团杰出演奏员奖。她用3年的时间一气呵成,提前修完了本科专业的所有学分,并顺利通过严苛的越级考试,得以提前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9月,范妮考入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再次成为李飚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在李飚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范妮不负众望,用不到2年的时间攻读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的所有学分,在德学习期间,所有主副科成绩均为1.0,并先后获得DAAD奖、Start!up音乐奖及汉斯艾斯勒新音乐奖的第一名和第二名。2012年2月,范妮提前获得硕士学位顺利毕业,同月在柏林音乐学院Konzertexamen学位角逐中,又以全票通过,成为获此KE殊荣(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最高演奏家文凭)的最年轻演奏家。

在德国学习期间,范妮很快适应了留学生活,德语进步飞快,甚至被误认为是在德国长大的孩子。正因为范妮熟练的语言和良好的适应力,为她的学习提供了很多便利,她跟随柏林爱乐乐团定音鼓首席莱纳·西盖斯教授学习定音鼓,跟随柏林爱乐乐团打击乐首席弗朗斯·辛德贝克教授学习乐队打击乐,又跟随柏林打击乐团桑尼亚·菲斯塔教授学习室内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际范”。

留学期间,范妮还以独奏、重奏、协奏的形式多次举办个人音乐会,在柏林爱乐音乐厅、柏林音乐厅、门德尔松故居、柏林音乐学院音乐厅等诸多知名音乐厅,留下了自己无与伦比的美妙节奏。谈到未来,范妮坦言:“我身边那么多资深的打击乐艺术家就是我的楷模,也是我奋斗的方向。”如今的范妮更着重在精神上不断充实自己,她想到世界各地走一走,丰富自己的阅历,充实自己的内心,再将她的所见所获所感以音乐的形式得以表现。

千磨万砺 玉汝于成

凭借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良好的学习环境、打击乐顶尖教授的豪华教学阵容,加上自己勤奋的努力,范妮成了打击乐界新锐先锋的代表,曾被德国打击乐界和国外媒体誉为“未来最有潜能和前途的打击乐演奏家”。范妮对此倒显得很从容,她说:“李飚老师告诉我,当你手捧奖杯的那天也就是你忘记这个奖的那一天。”光鲜的桂冠不只是一个聪明的头脑和一腔热血就能得到的,漫长的学习追梦之路充满了艰辛、曲折和坎坷,范妮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韧,努力编织了这顶灿烂的桂冠。

从开始学习打击乐到如今小有名气,范妮始终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14年的学习生涯可以简单概括为家与琴房间的无数次折返,在校学习期间,范妮每天的生活就是家到琴房,然后从一个琴房再到下一个琴房。由于所练习的乐器不同,一天下来,她往往要奔走好几个琴房,匆匆行走的她身上永远是一个装满谱子的袋子和背后硕大的双肩槌包。课间或休息的时候,她也会靠在窗边晒一晒太阳,和我们细数她各种各样在外行看来甚至有些眼花缭乱的鼓槌。

演出和排练时她是最快乐的,因为她知道这是为自己的进步又印下了一个扎实的脚印。无论如何疲倦,也掩饰不住排练带给她的兴奋。如今的范妮所积累的独奏、重奏曲目已超过300分钟,各种风格的演出她都有所涉猎,能够驾驭多种风格的作品,而且她的吸收能力惊人,一首多乐章的独奏乐曲,范妮一两周就可以掌握甚至背熟。她的技术更是让人折服,李飚教授比喻她的敲击像瑞士钟表一样准确。高超的技巧和超强的驾驭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就,范妮告诉我们:“我从初二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现代作品,因为当时写谱子的同学是一位好朋友,尽管当时她还很小,但敲完之后完美的效果引来越来越多的人找她合作。因为现代作品很多记谱法和传统音乐不太一样,最开始的时候连谱子都看不懂。经过慢慢磨炼,现在看到一个新作品就不会觉得特别难了。在德国,每年都有大量的现代作品、新音乐作品的排练演出,能驾驭这些作品,也得益于她早期的介入。”

学习乐器的过程充满艰辛,千万次的磨炼,无数次的重复再重复,然而面对枯燥的练习,面对冰冷的乐器,范妮却乐在其中:“老师曾经问我们什么是成功?他说成功就是在追求理想的不断努力过程中。我不觉得练曲子枯燥,只是觉得时间总是不够用,要练的曲子太多。”为了练曲子,范妮把琴房当成了根据地,一待就是一整天。她回忆自己的大学时光时说:“那个时候练鼓到了中午吃饭时就得跟琴房管理员交钥匙,我怕中午吃饭回来晚了琴房被人先借走,所以就常常吃在琴房。”经常一瓶水、一个面包就是她的午餐,她甚至不舍得浪费一分一秒,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了练习上。即便是到了德国,她的习惯仍然没有改变。一个人在国外,她不看电视不上网,即便是给父母打电话也是趁着吃饭或去公交地铁站的路上简简单单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就是在这样的勤奋刻苦之下,范妮不断地超越自己。

接下来的日子里,范妮仍然需要留在德国完成自己的学业。谈到未来,她充满了期待,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和老师一样卓越的打击乐艺术家。可以想见,这个看似平凡的女孩将释放出何等绚烂的光芒,未来的她一定会在世界的舞台上敲击出震撼人心的世界波!祝福范妮!

采访后记

范妮也许不是天才,但她真真切切是为打击乐而活的人。从一个对打击乐充满好奇的孩童,到执着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勤奋女孩,再到享誉海外备受瞩目的打击乐新星,离不开父母的开明引导,离不开刘瑛、李飚等众名师的悉心教诲,更离不开她自己不畏辛劳、风雨兼程的学习和锻炼。试问,通往梦想成真的道路到底有多远?范妮用无数次琴房间的折返,真切地描绘出属于自己艺术人生的乐谱,她踏出的每一步都坚实而响亮,一如隆隆的鼓声催人奋进。endprint

猜你喜欢

琴房演奏家打击乐
游广州沙湾文峰塔有咏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打击乐“打”出一片新天地
陈少伦 中国打击乐擎旗者
浅谈贵州花灯打击乐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论钢琴音响在音乐厅与琴房的差别
笛子演奏家
笛子演奏家
打击乐国际“论剑”开坛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