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学习”理论与中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
2014-04-25陈爱平赵树立黄天娥
陈爱平 赵树立 黄天娥
摘要:掌握学习理论基于“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根本思想,主张采用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学习活动的前、中、后阶段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注重“反馈—矫正”过程等。这些都与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倡导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想,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内容相吻合。但是,掌握学习理论与我国的大学英语改革在产生的背景和所处的环境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应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实践,把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
关键词:“掌握学习”理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教学评价;反馈;矫正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4)01-0103-03
一、引言
自2004年初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并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教学要求》)以来,全国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关注并着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普遍认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很多高校建立起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采取措施不断促进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凝聚了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心血,借鉴了国内外多种教育学和语言学理论。笔者发现,《教学要求》所反映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向,与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学习并对照“掌握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反思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把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使大学英语课程在国家社会经济建设和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二、“掌握学习”理论及其主要思想
“掌握学习”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本杰明·布卢姆。自20世纪60年代末起,他相继发表《为掌握而学》(1968)、《掌握学习理论导言》(1974)等论文和专著,系统阐述其“掌握学习理论”。该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形成教育思潮并产生广泛影响,一度被列为是美国“最有意义的教育研究成果之一”。时至今日,掌握学习理论仍有其现实意义,对于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一)“掌握学习”理论的核心
“掌握学习”理论是研究课堂教学系列化和课堂教学管理结构化的教学理论,就其实质来说,“是一个改进课堂教学的综合计划”(吴杰,1989)。基于“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根本思想,布卢姆反对根据学生成绩简单划分等级的做法,认为只要能找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那么从理论上说,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并获得及格以上的成绩。为此,他与他的助手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最终确立起“教师为掌握而教”“学生为掌握而学”“教学应面向绝大多数学生”等基本教学理念,使得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得以确立,并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得以完善和发展。
“掌握学习”理论这一核心思想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一大挑战。在传统的群体教学模式下,大多数学生在同一时间,以基本相同的方法,学习相同的教学内容。更为糟糕的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以后,人们期望学生的成绩呈所谓“正态分布”。布卢姆坚决反对用“正态分布”描述学生的成绩,认为这个正态分布曲线是人为的,并不能真正反映出教育的结果。他断言:成绩的正态分布,是传统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它说明我们的教育努力是不成功的,因为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布卢姆,1987)。
(二)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也非常重视教学评价和反馈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掌握学习理论的评价体系由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个有机部分构成。对于在学期或学年末进行的终结性评价,我们都较为熟悉,此处不再赘述。诊断性评价一般用于课前,其目的主要是测试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确定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任务的先前准备,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评价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为了提供教学反馈。达到教学要求的学生获得积极反馈、经验和信心;而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获得矫正反馈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学习”理论的“反馈—矫正”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以求所有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完全掌握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反馈,检查教与学的方法是否恰当,并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补习矫正。矫正性工作通常在课外进行,而且并非完全由教师完成。布卢姆主张,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利用同伴的个别指导,鼓励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和合作。这样,随着掌握学习的进程,需要个别帮助的学生人数、次数和所需时间都会逐渐减少,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水平。
三、掌握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启示
通过10年来不懈的努力,我国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我们还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发现并解决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说明国外语言教学理论还未能与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大学英语教学未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未能很好地落实《教学要求》。笔者认为,认真学习掌握学习理论,有助于我们找到上述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破除传统观念,明确教育目标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文秋芳做过一项调查,发现目前大学新生中,达到《新课标》8级以上的占10%~15%。由于我国外语师资和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全国英语教学质量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明显,新生外语水平呈两极分化之势,学生需求的差异性比以前增大(文秋芳,2013)。在国内很多高校,新生一入学即参加分级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被分流到快班、慢班或者A班、B班、C班等,以落实“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那些进入快班或A班的“优等生”获得了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格外关注。能否转专业、修第二学位、享受何种教育资源等都与成绩挂钩。
不难发现,这一传统观念严重违背了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中“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这一核心思想,同时说明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曲线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延续这样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势,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除了《教学要求》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个笼统的描述外,还应该有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适合更多学生、更加具体的、可落实的目标。掌握学习理论采用形成性评估模式,使学习目标任务具体化,从而更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我们的教育管理和研究部门、各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使我们的大学英语教育目标真正为所有学生,也是为国家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完善评价模式,打通环节壁垒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这个系统主要涉及“教、学、考、管、研”等环节。掌握学习理论为这几个环节赋予了新的内涵。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而是立足“所有学生都能学好”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思想,注重学生情感、信心和能动性。学,不是盲目、孤立、狭隘的学,而是目标明确、主动参与、协作互助。考,不是要比出高低、排出名次,而是注重过程性评估,发挥“反馈—矫正”作用。
同时,笔者认为,这几个环节是一脉相承、不可割裂的。比如,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解决大班上课和生师比过大的问题,采用了多媒体授课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如果评估的内容和手段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教学管理上仍然用旧的制度,也没有进行综合研究,就可能造成前后脱节,最终降低课程改革的效果。
(三)多种模式结合,发挥群体优势
受扩招和资源紧张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普遍采用大班授课的群体教学模式,教学时间也极为有限。《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及交际的能力。大班授课模式能够满足传统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要求,而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等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大班群体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少,水平较低学生的自信心经受考验,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发展往往被忽略,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程度和进度,很难提供对每一位学生的科学评估和反馈,所有这一切都不利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和交际技能的提高。
“掌握学习”理论主张采用群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而这一主张与我国一些高校近年的教学实践相吻合。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英语普遍采用混合式教学,即“课堂面授+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模式。大学英语读写课程采用面授形式,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课堂环节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进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大学英语的视听说课程采用有指导的网络自主学习模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进度和时间,自主进行网上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通过后台管理、监控和指导、网上辅导答疑和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形成课上课下、网上网下、自学面授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混合式立体教学模式。根据笔者所在高校教务部门提供的数据,首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2007级学生“四级”一次通过率达85.79%,较2006级通过率(81.20%)提高4.59个百分点。其中通过网络自主学习进行的听力单项平均分由155.6提高到165.5。这说明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学习,更利于发挥群体优势,更大程度地挖掘学习者的潜能。
参考文献:
[1]吴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2]B·S·布卢姆.教育评价[M].王纲,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71-84.
[3]B·S·布卢姆.为掌握而学[A].布卢姆掌握学习论文集[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6.
[4]李建刚.掌握学习的实验与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郑建.浅谈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J].外国教育研究,1990,(1).
[6]井维华.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1999,(3).
[7]文秋芳.大学英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课程论视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2,(2).
责任编辑、校对:焦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