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小儿汗证发病情况及五倍子脐贴疗法的疗效研究*

2014-04-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关建敏周亚兵上海200092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自汗五倍子脐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医科 张 欣 关建敏 吴 敏 周亚兵 (上海 200092)

小儿汗证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儿汗多,腠理不密,表卫不固,易反复感冒、咳嗽、支气管炎等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中医学认为,汗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种病证,临床常用益气固表、调和营卫、滋阴降火、清热化湿等治法为主,由于疗程长,口服中药依从性差,小儿不易接受而影响治疗效果。脐疗是中医传统的特色疗法,且行之有效。本研究选取临床就诊患儿,观察其发病影响因素和发病特点,并研究五倍子脐贴疗法治疗小儿汗证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者为盗汗。

1.2 中医辨证标准 (1)肺卫不固证:以自汗为主,或伴盗汗,以头颈、胸背部汗出明显,动则尤甚,平时易患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2)营卫失调证:自汗或盗汗,遍身汗出而不温,畏寒怕风,不发热,或时有低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3)气阴两虚证:以盗汗为主,也常伴自汗,汗出较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渴唇干,舌质红,苔少或见花剥苔,脉细弱或细数。(4)湿热迫蒸证:汗出以额和心胸为甚,见肤热,汗渍色黄,口臭,口渴不欲饮,小便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气阳不足证:自汗或盗汗,面白光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或伴遗尿,口淡不渴,舌淡白,脉软。

1.3 纳入标准 (1)符合汗证诊断标准。(2)年龄≤18岁,男女不限。(3)从就诊治疗到无症状的患者。(4)就诊时1周内未服用过任何西药和中药。

1.4 排除标准 (1)不符合汗证诊断标准。(2)年龄>18岁者。(3)有脐部外伤或脐部感染者。(4)因药物和中毒因素、急性感染性疾病、佝偻病活动期、营养不良,或因风湿热、结核病等传染病引起的出汗。

1.5 剔除标准 未按照规定敷贴药物者。

1.6 病例来源及资料分析 全部患者均来自新华医院中医科门诊,符合诊断标准。共计收治患者150例,其中男80例,女70例。最小者6岁,最大者10岁,平均年龄 (3.9±2.5)岁。

1.7 影响因素分析 (1)过敏史:患儿中85人有过敏史,占患儿总数56.7%。(2)发病季节:在春夏秋冬均有发病的有60人,占患儿总数40.0%;在春天发病明显的有10人,占患儿总数6.7%;夏天发病明显的有40人,占患儿总数26.7%;在冬天发病明显有30人,占患儿总数20.0%;春夏发病明显者10人,占患儿总数6.7%。⑶汗出时长:昼夜均出汗者50人,占33.3%;上半夜者有40人,占患儿总数26.7%;整昼日者有45人,占患儿总数30.0%;午后汗出者15人,占患儿总数10.0%。(4)汗出部位:头颈部汗出明显者60人,占患儿总数40.0%;前胸后背明显者55人,占患儿总数36.7%;手足心汗出者35人,占患儿总数23.3%。(5)汗出肤温:汗出肤热者110人,占患儿总数73.3%;汗出肤凉着40人,占患儿总数26.7%。

2 方法

2.1 药物制备 挑选无虫五倍子干燥,粉碎,过80目筛,每取30 g分别装入密封塑料袋中,备用(委托虹桥中药饮片加工厂制备)。

2.2 用药方法 由专职护士在门诊特色治疗室指导和教授患儿家长掌握脐部贴敷方法。每晚睡前先将患儿脐部用温水洗净,擦干,然后取五倍子粉3 g,用适量温水调成团状,塞入患儿脐部,用纱布敷于脐上,胶布固定,1岁以下患儿敷贴0.5 h,1~2岁患儿敷贴1 h,2岁以上患儿敷贴2 h,每日1次,7 d为1疗程。

2.3 观察项目及观察时间 (1)发病因素观察:用药前观察其过敏史、发病季节、汗出时长、汗出部位、汗出肤温。 (2)疗效观察:用药前(第0天)、用药结束 (第14天)各记录1次症状计分。

汗出症状计分=自汗计分+盗汗计分,详见表1。

表1 小儿汗证主症评分表

2.4 评价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自汗、盗汗的疗效标准判定。以汗出症状计分为疗效评价标准。痊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排除环境影响因素,无出汗 (治疗后降至0分)。显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排除环境影响因素,汗出明显减少 (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8~11分)。有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排除环境影响因素,汗出较治疗前有所减少 (治疗后较治疗前减少4~7分)。无效: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排除环境影响因素,出汗无改变 (治疗后分值降低0~3分)。

2.5 临床资料的统计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

3 结果

疗效分析:通过五倍子脐贴疗法疗效统计分析可知,其中痊愈20例,显效20例,有效10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3.3%。患儿治疗前汗证积分为 (7.53±2.39),治疗后为 (2.80±1.94),治疗后症候积分有显著下降 (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4 讨论

小儿汗证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篇》“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明代万全认为小儿“肾常不足,肺常虚”,肾虚不能承上以滋肺,则肺虚易汗;肺虚不能养下以滋肾,则肾虚不摄。随着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脾运受阻也成为小儿汗证的主要病因,[1]由于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节、喜食肥甘厚腻,过服寒凉则易致脾胃受损,脾胃食积而致湿邪困脾,热邪内生。又因小儿肺卫不固,易于感触外感性疾病,损伤小儿元气,体虚则腠理不固,汗液外泄而多汗。以上几方面是现代导致小儿汗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出汗是一种神经反射活动,当外界刺激 (包括温热性与非温热性参考信息)经传入神经至发汗中枢,发汗中枢主要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在此经过整合,然后发出冲动,由交感神经传到汗腺分泌汗液,[2]暂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中医治疗小儿汗证优势显著,且多具有良好的疗效。五倍子酸平,长于敛汗固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五倍子中含有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黏膜接触到鞣酸以后,其组织蛋白即被凝固形成一层呈收敛作用的被膜,从而达到止汗的效果。

肚脐 (即神阙穴)是一特殊的穴位,有任脉、督脉、带脉、冲脉4条经脉通过,而联系五脏六腑。脐可通过经络沟通肌体的内外上下诸经和五脏六腑。以此通过刺激神阙可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及全身气血阴阳的平衡。[3]现代研究表明,神阙穴表皮角质层最薄,药物最容易穿透弥散,并且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因此渗透力较强;此外,脐部皮肤除了一般皮肤所具有的微循环网外,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因而脐部皮肤给药,更有利于药物吸收。[4]作为一种外治疗法,是值得在临床尤其是儿科临床中推广的传统治疗方法。

[1] 霍莉莉,朱盛国.肝脾同治在小儿汗证中的运用初探 [J].湖南中医杂志,2006,22(5):74-75

[2] 许温碧.论小儿汗证 [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6(2):120-121

[3] 刘炎.中华脐疗大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8

[4] 贺振泉,张进,陈文华,等.脐疗机制新解—经络筋膜说[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 099-2 100

(2014-04-29 收稿)

猜你喜欢

自汗五倍子脐部
告别自汗用牡蛎,四季都轻松
探讨个体化干预模式在脐部敷贴法治疗小儿泄泻100例的应用价值
乌梅板栗壳治久咳自汗
两种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对预防新生儿感染的效果比较
新生儿不同断脐长度对减少脐部感染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项颗教授治疗汗病经验研究
神厥穴敷药对自汗、盗汗患者的疗效分析
五倍子治疗蛋白尿的研究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
五倍子汤漱口止牙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