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月悠悠二十载洗尽铅华更见真
——写在艺术歌曲《故园恋》创作二十周年之际

2014-04-25★文/刘

音乐生活 2014年3期
关键词:民族化艺术歌曲技法

★文/刘 聪

岁月悠悠二十载洗尽铅华更见真
——写在艺术歌曲《故园恋》创作二十周年之际

★文/刘 聪

艺术歌曲《故园恋》(杜志学词)创作于1994年12月10日,是经过多年学习与钻研,探索与实践,徘徊与困惑后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结果,也是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至今已整整二十年。此间,《故园恋》在1995年辽宁省获奖后,相继获得了全国比赛的多项殊荣:①1996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作品奖;②2001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规定曲目;③2002第二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规定曲目;④2005第七届全国声乐比赛备选曲目;⑤2008第四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规定曲目;⑥2010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参考曲目;⑦2011第五届中国国际声乐比赛必选曲目;⑧2011CCTV钢琴小提琴大赛规定曲目;⑨2012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参考曲目;⑩2013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比赛美声规定曲目。同时成为音乐会的首选曲目、多种版本的声乐教材、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课题等。正是由于《故园恋》所取得的成功,对我的音乐创作方向具有决定性意义,从而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艺术歌曲创作就是我的方向!于是便毫不犹豫,义无反顾,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与耐力和极大的热情和兴致,二十年如一日地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在这个时间点上写作本文,对于我个人而言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然而,本文不是对这首作品的创作方法的具体分析,而是对二十年创作的总结和反思,同时又对今后的创作具有指导意义,并阐明我对艺术歌曲创作理念与追求、技术与方法的概括,即:“刘聪艺术歌曲”的规格。

一、音乐语言民族化与个性化的探索

民族化与个性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彼此又有内在联系。简而言之,民族化就是中国的“中”、个性化就是自我的“我”;如何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做到“中”中有“我”,“我”中有“中”,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内在联系与辩证统一,是音乐语言民族化与个性化探索中的重要内容。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理解和处理,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1.歌词与旋律的关系

歌曲写作,就是旋律写作的无中生有。歌曲旋律如何从无到有,最直接的方法就以歌词的语音作为旋律生成的依据,将歌词语音功能放大。这是最感性,最直观,最易捕捉到的第一反应、第一印象,也是歌曲写作的切入点、着眼点。然而,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对于歌词与旋律的关系要注意以下三点:其一,要避免运用直接来自歌词语音的旋律生成方式,并在第一时间拒绝或抵制,以避免“字正腔圆”陷阱下的千篇一律、平淡无奇、似曾相识的共性加惰性思路和方法;其二,以语言声调为依据所生成的旋律,如果在语言声调与节奏的双重依附与限制下,所出现的近乎说唱的曲风,使音乐彻底沦为语言的奴隶,则更是与旋律的个性化追求背道而驰;其三,歌词语音层面的信息的复制,直接影响了歌曲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内容的表现,音乐个性的展示与音乐内涵的升华。因此,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词曲关系,区别于一般歌曲与民歌及民歌风格歌曲。如何从歌词的语音层面上解放出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淡化、摆脱、超越等方法,进行音乐语言民族化与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首要课题。

2.民族音乐素材的应用

民族音乐素材用于歌曲创作,已是众多前辈的共用方法,也是现今歌曲写作中的旋律来源之一。但采用经典民歌直接作为歌曲主题或大面积引用的做法,不是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旋律创作典型做法。对民族音乐素材的应用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其一,素材法。对素材的遴选,主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性音调,其结构越是短小,就越具有发展前途,个性化程度也越高。因此,以动机结构为最好,乐节结构次之。最好要避免乐句结构,更要杜绝乐段结构。否则,就成为改编、编曲、编创,而不是原创了;其二,生成法。对具有典型意义的特性音调素材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重新组织、发展、生成具有民族化与个性化结构的新的旋律;其三,化成法。将特性音调及素材通过大脑由物质到精神的加工与升华过程,再通过独特的方式表达,这就是充满民族神韵与智慧之光的化成之境界的应用。

3.音乐语言的个性化方法

在淡化、摆脱、超越语音的前提下,在民族音乐素材应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形成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体系、语言方式,是艺术歌曲创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其内容中,理性远大于感性,同时又将鲜活的感性成分进行高度理性化的加工与应用。即形成有效的个性化方法。其一,明确的定向,在艺术歌曲写作中,对声种与声部的定向,即可使构思和创作在开始就具有特定声种与声部的个性化信息。而通用的,缺乏明确定向的盲目创作,必然缺乏个性化追求;其二,准确的定位,在声种声部定向后,还要进一步进行准确的定位,其中包括音区、音域、语言、风格、形象等多方面的内容。使声乐写作的细水更为考究,这样就会更增加个性化内容;其三,对音乐主题的提炼与发展,要打破惯性和惯例,杜绝跟风,绕道前行,逆流而上,独辟蹊径,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切记,重复别人是盗版,重复自己是倒退。

4.旋律写作的审美取向

旋律写作是依据歌词所进行的声乐写作。由于同一歌词可以有多种写法,这些写法不仅反映了曲作者的技术水准,更反映了审美标准、审美追求与审美取向。这种对美的评价标准与取舍范围,带有明显而强烈的自我意识,它直接影响到声乐写作的内容。其一,对“字正腔圆”的理解的不同(如前所述),会使旋律写作的结果出现天壤之别。中国传统的戏曲、曲艺,以及民歌的共同审美标准,与艺术歌曲创作中注重音乐个性,淡化语音作用的区别,就会出现不同的审美评价标准的取舍;其二,关于音乐主导,是以音乐为核心的声乐写作,歌词的作用是提供音乐得以驾驭、发展和升华的文学基础,最终需要通过音乐的立体陈述进行完整的表达。音乐与文学结合中不谋而合,既是浑然天成。当二者相左时,需要注重语意兼顾语音。当二者相背离时,则要服从音乐表现与发展的逻辑;其三,关于雅与俗,这是一个典型的审美取向内容。雅与俗是具特色与个性的,而雅俗共赏则必然是以削弱和牺牲双方个性为前题的融合。在强调个性化,甚至是极端个性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折衷实属下策;其四,关于民族化与国际化,是艺术歌曲创作的两个极端的二元关系。无论是雅俗的选位,还是审美取向的同异,都要找出彼此能够实现对接的方法。这其中,用音乐说话,并对歌词内容与主题进行深刻揭示与升华,将民族神韵融于音乐之中,赋予其典雅而高贵的气质,或许能成为民族化与国际化之间的桥梁。

二、音乐技法沿袭与创新的定量控制

音乐写作的技术是共通的,并不分声乐与器乐。但从个性化的角度理解,任何一件乐器或声乐的声部,都有不同的特性。艺术歌曲创作,就是将人声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独奏乐器声部,以及与其他声部或乐器(伴奏)的合作关系的总和。其写作技法的沿袭与创新,由于受到声乐演唱风格流派、声种声部、技术方法、音乐形象的制约,以及作曲技术能力与审美取向的不同,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由于音乐创作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而创新的步伐,技法新旧的融合、衔接、比例等,则需要合理应用、不断出新、有效把握、定量控制。

1.技法沿袭中的巧

沿袭是指按已有技法行事。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前人用过的均属于已有技法。运用这些技法进行创作,就是技法的沿袭。但由于现有技法丰富多样,使沿袭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传统技法的沿袭,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作的情况是很多的,但对传统技法的笼统概念,直接影响到技法应用的新与旧、多与少、精与粗。传统技法是区别于20世纪现代技法而言的。如果按年代粗略划分,将17世纪定为早期、18世纪定为中期、19世纪定为晚期,近300年的传统技法发展空间与技法含量,则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本文所指的是对传统技法发展的晚期的沿袭,因其更有实用价值与现实意义;其二,民族音乐技法的沿袭,与前者一样,都是在已有的技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中进行选择和应用。而与前者相反的是,民族技法在时间划分上,越是古老就越具有深厚的积淀与底蕴;其三,对现代技术的沿袭,是指对20世纪作曲技法的沿袭。这种沿袭更需要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轻而易举。总之,在运用已有技法,即传统技法的应用中,不能盲目照搬、生搬硬套,需要在“巧”字上下功夫。

2.技法延伸中的新

在技法应用的沿袭基础上,通常会结合个人的心得与音乐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变化与拓展,使原有的技法在应用中得到延伸。其中包含三层意思:其一,出于技术创新的延伸,这类延伸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有些则是殊途同归与不谋而合,即彼此在各自的创作中均根据音乐发展的需要不约而同地延伸了某一技术所致;其二,出于音乐表现的延伸,这类延伸带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又与音乐发展的逻辑关系紧密相联,但更多是属于音乐创作的惯性使然;其三,出于个性风格的延伸,这种延伸带有较强的选择性、目的性、倾向性,与个人的兴趣、爱好、优势相关,是形成个性与风格的重要手段。总之,在技法延伸中首先获得的,就是求“新”。因此,这种技法延伸中的新,是在具有扎实的传统音乐技法基础上的,有限的、具有定量控制的特点的延伸。

3.技法应用中的融

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技法应用,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这显然具有多元化特点,即通常所说的各种技法在应用中的多元融合。其一,是指古今相融,将过去的和现在的技法进行融合,可以解释为“古为今用”,这在中国艺术歌曲写作中尤为重要;其二,是指中外相融,将外来的技法与民族技法进行融合,则解释为“洋为中用”,这在当代艺术歌曲创作中十分普遍;其三,是指新旧相融,将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进行融合,则是当前声乐写作的重要课题,需要在理论探索与实际应用中进行努力尝试,以实现在多元化基础上通过熟练掌握、大胆实践,达到克服相互排斥,加强彼此融合。特别是将以上三种融合在艺术歌曲创作中,根据需要统筹考虑,创造性地选择应用,相互融合,形成复风格,则具有较大幅度的创新潜力与可能性。

4.技法猎奇中的度

猎奇,指刻意搜求奇异的事物。因此,在艺术歌曲创作中,为达到猎奇的效果通常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其一是指运用非常规、非传统的某些追求奇异与刺激的音响或写法所制造出来的音响效果与音乐形象。这在20世纪现代音乐,以及流行音乐中,这类技法相对较多;其二是这种技法的运用通常不是单一和孤立的,而是多种形式与手段的同步。如音乐创作、演唱、演奏、服装道具、灯光布景、人物造型、音效等方面,使各种猎奇技法与形式具有一体化的特点;其三,一些猎奇往往是在音乐技法以外去寻求新的刺激,但这是与音乐无关的哗众取宠,并不可取。因此,这类技法的应用重要的是要把握其“度”来实现定量控制,以避免游离于音乐之外的不知所云。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民族化艺术歌曲技法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