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潜能、努力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2014-04-25周海宏

音乐生活 2014年3期
关键词:车尔尼练习曲业余

★文/周海宏

爱乐传习连载十五

潜能、努力与成就之间的关系

★文/周海宏

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制作一个图,在这个图上,包含了三个因素,横轴是努力的程度,纵轴是成就水平,这根红线,就是潜能的极限。

最初,随着努力水平的提高,成就水平随之迅速提升,但是,越接近潜能的极限,成就水平的提升就越缓慢。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即使付出的努力增加很多,而成就的提升也非常有限,无论如何努力,成就的提升也不可能达到潜能的极限。这是两条永不相交的渐近线。

再请大家设想:横轴还是努力程度,纵轴还是成就的水平。绿线是学生A的潜能极限,蓝线是学生B的潜能极限,红线是学生C的潜能极限。

当学生A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时,他的成就接近自己了潜能极限的高度。而学生B,仅付出一般努力时,他的成就就达到了学生A的极限水平。而学生C,仅付出了很少的努力,也达到了同样的成就水平。而当他们都付出了同样的努力时,学生A的水平达到极限,学生B的水平,已经在学生A之上,而学生C的水平,已经是学生A、B无法企及的了。

由于潜能高低的个体差异。三个人达到相同的水平,需要付出的努力完全不同;而付出相同努力的时候,获得的成就水平差异就很大了。

了解了以上这些道理后,大家就应该明白,这个音乐圈内人人都知道的事实:那些在音乐领域内获得巨大成就的人,与那些没有取得这样大成就的人,付出的努力是差不多的,但是成就却高得多。

大家都知道,海菲兹是小提琴领域世界顶尖的大师。他的技术完美程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文豪肖伯纳就曾经感叹地说:“海菲兹先生,您能不能拉错一个音,让我们知道你是人,不是神。”很多人都会想,要想拥有这样完善高超的演奏技术,得经过多么艰苦的训练呐。而海菲兹自己却说“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每天练琴需要超过3小时”,而且其间还要休息好几次。

我在音乐学院这个圈里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专业最优秀的人,往往不是最用功的人。

潜能的表现

潜能的高低,制约着一个人可能达到的水平。而努力的程度,决定着这个人能达到什么水平。

这两句话矛盾吗?不矛盾!潜能再高,不努力,也不会有成就。在潜能的极限内,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就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在较低成就水平时,努力对成就水平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潜能对成就水平的制约作用不太明显,但它对进步速度影响很大。

但是,当成就达到了一定水平以后,努力对成就水平提升的影响就不太明显了,而潜能对成就水平的提升,影响就非常显著了。

以钢琴学习为例:钢琴演奏的程度通常是以练习曲难度来区分的:按以下层级由低到高排列,入门级:拜尔钢琴基础教程;业余初级:车尔尼钢琴练习曲作品599号,简称599;业余中级:车尔尼849;业余中高级:车尔尼299;业余高级:车尔尼740;专业级:莫什科夫斯基《练习曲》;专业级:肖邦练习曲;专业高级:李斯特练习曲;大多数人通过一定的练习,都能达到599以下水平,有些孩子达到849的程度,就开始有些困难了,多数孩子到了299时,就不得不停下来了。只有很少的孩子在业余学琴的情况下,可以达到740的水平。

一个孩子的钢琴技术程度,到哪一层级不能进步,是由潜能制约的。

顺应潜能的重要性,忽略潜能的害处

我们的家长都知道,努力可以提高潜能表现水平,但是都不知道,潜能的极限到底在哪里。所以就要让孩子不断地努力,付出最大努力,探索潜能的极限,要把孩子潜能的极限发挥出来。对于大多数家长而言,他们不是不知道潜能是有极限的,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极限在哪里;他们不是不知道到了极限就得停下来,而是不愿意在极限到来之前就停下努力的脚步。

家长的想法

在家长看来,把孩子的潜能尽量发挥到极致总是有益无害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使他们总是认为孩子的努力还不够,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用功一点,成绩再提高一点,哪怕一点点也好。

努力用功有什么不好呢?成绩再高一点,有什么错误呢?其实,恰恰是这种想法导致出现很多教育问题。

忽略潜能的限制出现的问题

设想一个图的横轴仍然是努力的程度,纵轴仍然是成就的水平,绿线为成就水平提升的情况,红线是潜能的极限。但是这张图里多了一根黑线,这根黑线表示痛苦感的水平。

大家可以看到,随着努力程度的增加,伴随成就水平提升,还有痛苦感水平的提升。而且随着越来越接近潜能的极限,成就水平的提升越来越缓慢,而痛苦感水平的提升,则急剧加大。在成就水平与痛苦感之间的这个区间,是快乐感的体验。

刚开始起步时,付出的努力不大,痛苦感很低,但获得的成就很大,人的快感体验很强,当付出一定程度的努力时,成就水平提升很大,但是痛苦水平提升并不大,这时候,快乐的体验最强。但是随着努力的程度继续增加,而成就的水平提升变慢了,痛苦的体验提升很快,二者此消彼长,快乐的体验变小了。

而在接近潜能极限时,成就水平提升极小而痛苦水平急剧提升,两者之差已经是负数了。这时,痛苦感就成为整个活动带给人的主要感受。

问题的关键在于:快乐的感受有多强,决定着学习的动力就有多大。快乐的水平高,学习的动力强,快乐的水平低,学习的动力小。当在一项学习活动中痛苦大于快乐时,这项活动就难以为继了。

所以我在这里要建议家长

在孩子学琴的活动中,不要试图通过拼命的努力,探索孩子潜能的极限。而是要通过关注,分析他努力的程度与水平提升速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来判断孩子大致的潜能极限。当孩子的水平提升开始放缓,痛苦感明显增加时,家长就应该意识到,现在孩子的能力,已经快接近他的潜能极限了,如果这个时候,孩子的水平仍然没有达到可以从事音乐专业工作水平的话,那么大家就应该知道在这个时候,再试图提升孩子的努力水平,就会得不偿失了。

这时候,需要的不是加大努力的程度,而是控制痛苦的水平,在保持努力程度不变的情况下,让学琴的活动可以持续下去。

猜你喜欢

车尔尼练习曲业余
业余也疯狂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兰巴”主题少年小钢琴家音乐会练习曲
你不欣赏,我也演奏
你不欣赏,我也演奏
绘事感言
卡尔·车尔尼
声乐练习曲教学的几点思考
我们业余,但我们很专业
论车尔尼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