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走在传统与现代间的“音乐精灵”

2014-04-25★文/姜

音乐生活 2014年2期
关键词:作曲作曲家讲座

★文/姜 楠

游走在传统与现代间的“音乐精灵”

★文/姜 楠

王斐南《我作品中的新性格主义及跨界元素》讲座侧记

2013年11月26日下午,旅美青年作曲家,跨界音乐人王斐南博士在沈阳音乐学院华彩厅举办了《我作品中的新性格主义及跨界元素》的学术讲座。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艺术学院作曲专业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范哲明教授主持。虽然天气严寒,但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师生们以极大的热情来聆听本场精彩的讲座。

王斐南,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学士,师从著名作曲家叶小纲教授。获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硕士及艺术家文凭,目前在波士顿大学音乐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美期间师从马丁·布莱斯尼克、陈怡和周龙等作曲家。曾荣获美国ASCAP青年作曲家大赛荣誉奖(管弦乐作品《午夜的红旗袍》)、中国音乐金钟奖铜奖(大提琴作品《女狙击手日志》)、中国音乐作品政府文华奖(民乐室内乐《非不-“半边悲怀”》)、中国新世纪艺术歌曲大赛佳作奖(《苏醒》)、“帕拉天奴”作曲比赛三等奖(钢琴作品《中国画艺》)等。她的创作领域涉及传统音乐、音乐剧、舞蹈剧、影视剧、民族音乐、爵士乐和实验流行音乐等。她在美国组建了YXM雅乐爵士古典乐团,担任作曲及主唱。她曾获中国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银奖、中央音乐学院歌手大赛“最佳女歌手”等。她的作品演出于维也纳勋伯格艺术中心、柏林音乐厅、纽约林肯中心、耶鲁大学音乐厅、瑞士苏黎士艺术学院、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中山音乐堂等。受委约的音乐节、艺术机构以及合作的乐团,包括欧洲青年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室内乐音乐节、瑞士苏黎世艺术学院巡回交流演出、德国柏林RIAS广播爱乐乐团、奥地利新音乐乐团、丹麦皇家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广东省歌舞剧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国防科工委艺术中心等。她于2011年发行个人专辑《双鱼独角戏-王斐南作品选》,多部作品乐谱被维也纳道布林格(Dob linger)出版公司签约。

讲座伊始,王斐南首先介绍了她的成长背景。她出生在一个音乐之家,正是在成长过程中的耳濡目染,对其在音乐态度、音乐审美、音乐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在美国耶鲁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的异国求学经历,进一步开拓了她的视野。接着,王斐南以自己的作品为例,向在座的师生们介绍了新性格主义的内容和创作。她指出,“新性格”既包含了个性,又包含了时代感和突破的含义。新性格主义的内容包括时代语言、性格特质、个体表情、多重文化、感官相通和推翻重塑。她以自己的作品《女狙击手日志》《Empyreal Oasis》《大气层斑马》《双鱼的独角戏》等为例,对每部作品的风格、线条、和声语汇、音乐元素、创作技法、美学意蕴等加以介绍,从多元文化的角度,将自己风格各异、色彩斑斓的作品介绍出来。结合自己的创演实践经验,谈如何运用不同旋律和不同配器来表现不同色彩,如何运用乐器组合来表达内心情感,从音乐风格、音乐元素、音乐语言等诸多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创作观、艺术观、美学观、价值观、人生观。她将中国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置于整个大文化背景下进行比较,兼容并蓄,展现出极具个性的现代风格、创作活力与创作精神,既注重传统又融合现代的多元艺术风格,传统与现代的契合,注重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注重南北方文化的融合。她强调,要充分运用周围的资源,做自己想做的音乐,用音乐去表现不同情绪、不同性格,写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在讲座结束后,笔者对其进行了采访。王斐南,这个祖籍杭州、长在北京的女孩,兼具了南北方女子的性格特征,动静相宜,青春逼人。她,充满了女性丰富的灵性和音乐想象力,细腻、有情趣、有美感,同时又很率真。虽然是第一次来东北,第一次来沈阳,第一次来沈阳音乐学院,但她已经感受到了沈音人那特有的热情和轻松的氛围,并给她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在谈到对她成长最有影响的人时,她谈到了她的父母亲。她说,父母亲在基因遗传上给了她很多音乐的因子。父亲虽然是搞音乐理论研究的,但是他的观念并不保守,他鼓励女儿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鼓励女儿接受新事物,也给女儿提供了很多机会。母亲除了给她优秀的音乐基因外,也给了她许多新奇的想法。她的老师叶小纲教授对她进入这个行当影响很大,要求她对待每一部作品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而不是当作作业,上一部作品缺失的东西要在下一部作品中补上,在创作中不断完善和丰富。谈到她在美国的导师,她说导师对她影响很大,导师喜欢个性、个人语言、风格性强的作品,师生互动自然,她欣赏斐南的作品,对斐南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周围的朋友也给了斐南许多灵感,分享作品,谈感受,激发创作灵感。斐南说她喜欢结交有才华的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灵感。

当请斐南结合目前所了解的情况谈一下国内外作曲教学的异同时,斐南谈到国内作曲教学传统方面的东西相对多一些,在技术方面的教育很深入、很成熟。但学院与学院之间也有差异,比如和声教学中都用斯波索宾的教材,系统性强,但实用性相对欠缺,与创作联系少一些。在美国,学校间差别也很大,他们把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糅成一门课,结合不同时期作品加以分析、教学与创作,与学生音乐生活息息相关。她强调在音乐实践中个人语言的表达,强调个性化,作为艺术家审美培养、音乐生活培养很重要,而国内的教育在个人语言创造、学生审美等这些方面稍显欠缺。

当谈到多元化发展对其创作的影响时,斐南谈到要保持勤于思考、勇于创造的状态。她想尝试走一条路线——音乐戏剧,以音乐为主体,用音乐表达戏剧的东西,但又不是传统的百老汇音乐剧。她说她的唱法本身就是多元化的,她在尝试新音乐的人声表演方式,把人声当作乐队的乐器,是一种自然的表达,演唱有益于内心听觉感的培养。斐南认为创作是本能、自然的体现,不会刻意尝试突出中国元素,而是在潜移默化中流淌出文化的东西。

在谈到女性作曲家的创作视角时,王斐南认为在性别上,音乐创作男女之间生理障碍不大。但是作品中肯定会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渗透着女性主义的音乐语言和作品主题。像作品《女狙击手日志》表达了作者想独立、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情感。也有的作品很细腻、很诗意、很抒情。她说她本人性格中既有细腻的一面,也有刚强的一面,这些性格在作品中都能找到影子。

邀请当下音乐界的80后年轻作曲家来我院讲学,实属第一次。打破了以往邀请国内音乐界具有极高学术声望的音乐家和外国著名专家的惯例,选择与学生年龄相仿、正在创作上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作曲家来讲学交流,她的讲座更受到了学生们的追捧。作为80后新生代现代派作曲家群里的佼佼者,王斐南以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和视角带来新的活力,给当代的创作及理论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一股清泉,拓宽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和学习思路,许多学生也把她当做学习的榜样。学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开拓、求真。在王斐南这个“音乐精灵”的身上,我看到了她对音乐的热忱,对音乐的痴迷,对音乐的虔诚,对音乐的执着和对音乐毫无保留的挚爱。祝愿这个游刃有余地游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孩儿在她的音乐之旅中自由翱翔。

猜你喜欢

作曲作曲家讲座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George Gershwin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