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分析
——基于广安门忆溯性人格量表 (GMPI)数据的分析

2014-04-24吕学玉周璇梓李桂侠李婧单志燕栗晓霞汪卫东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健康人失眠症教养

吕学玉 周璇梓 李桂侠 李婧 单志燕 栗晓霞 汪卫东

·临床研究·

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分析
——基于广安门忆溯性人格量表 (GMPI)数据的分析

吕学玉 周璇梓 李桂侠 李婧 单志燕 栗晓霞 汪卫东

目的分析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异常过程。方法运用GMPI对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进行调查,分析2组人群差异及发现某些规律。结果失眠患者与健康人在三个年龄段存在的差异不同,其中童年期的差异尚小,仅仅表现于自主性发展水平弱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格发展不足,重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恐惧感、自主性三个方面 (P<0.05或0.01);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三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上小学之前,小于36岁的患者与大于50岁的患者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P<0.05或0.01),但36~50岁之间的患者未发现与这2组患者的明显差异;在上小学至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但在这个阶段,在某些方面,小于36岁的患者组与36~50岁之间的患者组的差异也渐趋明显,尤其体现在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方面。普遍的,小于36岁的患者组失眠症患者在自我分量表以及情绪情感分量表表现出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特殊的,在事业观维度,小于36岁的患者组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结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的人格发展过程存在差异,而且具有时代烙印。

GMPI;原发性失眠症;人格发展

临床发现,心理因素是失眠症重要的发病因素,目前不缺乏针对失眠症患者心理特征的研究,然而,失眠症患者是如何形成如此心理特征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即是通过运用忆溯性研究方法,借助GMPI作为研究工具,试图对失眠症患者的发展过程做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此次数据涵盖的调查对象来源于GMPI研制所需资料收集过程中的健康人与失眠患者。我们对健康人的定义是症状自评问卷(SCL-90)筛查健康者,原发性失眠患者来源于广安门医院、西京医院、池州市人民医院、本溪市中医院等。调查对象要求年龄大于20岁,且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原发性失眠诊断标准参照CCMD-3原发性失眠症诊断标准。

1.2 调查工具 此次使用的调查工具是广安门忆溯性人格问卷 (GMPI)以及症状自评问卷(SCL-90)。GMPI是由广安门医院汪卫东教授主导设计并带领团队初步研制而成,目前对GMPI的研制处在深化研制过程。初步研制过程已经证实该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问卷的总信度为0.967,9个分量表的信度在0.779与0.981之间;与SCL-90相应的维度或分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存在较高相关;在结构效度,各分量表二阶单因素模型的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基本都小于0.1,非赋范拟合指数(NNFI)和比较拟合指数(CFI)2个指标均在0.90,基本达到拟合优度的判断标准[1]。该问卷由9个分问卷、40个维度构成,分别测量25岁之前3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格发展状况。问卷格式如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2组样本符合正态分布者用组间t检验,经方差齐性检验,方差相齐者用t检验,方差不齐者用校正t检验 (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用非参数分析,3组比较者用方差分析(ANOVA);计量资料统计描述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不符合正态分布者统计描述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 [M(QR)]进行描述。计数及等级资料数据采用频数 (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列出统计量及确切P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特点 此次研究共纳入健康人290例、失眠患者81例。首先分析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在3个年龄段人格发展状况差异。失眠患者与健康人在3个年龄段存在差异,其中童年期 (上小学之前)的差异尚小,仅表现于自主性发展水平弱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格发展不足,重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恐惧感、自主性3个方面。见表1。

表1 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在上小学至18岁差异比较

2.2 不同年龄组失眠症患者人格发展特点比较

对不同年龄段的失眠症患者在3个不同时期的人格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20~35岁为第1组、36~50岁为第2组、大于等于51岁为第3组,对3组进行ANOVA及两两比较。第1组与第3组,即≤35岁者与≥51岁者的人格发展在上小学之前存在明显差异;第2组,36~50岁年龄组者与第1组、第3组的差异较小。其中,第1组与第3组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教养方式、自主性、思维方式、委屈感、亲子关系及交往行为上,教养方式的差异最明显。结果见表2。果见表3。

表2 不同年龄组失眠症患者上小学之前差异比较

在上小学至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继续保持第1组与第3组的明显差异,但在这个阶段,第1组与第2组的差异也渐趋明显,尤其体现在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方面。第1组失眠症患者在不良教养方式分量表、自我分量表以及情绪情感分量表表现出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特殊的,在事业观维度,第1组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结

表3 上小学至18岁失眠症患者比较

在19~2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3个组的差异比较接近于在上小学至25岁这个年龄段,表明人格发展的异常在时间及空间上的持续性。结果见表4。

表4 19~25岁失眠症患者比较

4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25岁之前的人格发展存在着差异。由于本研究的失眠症患者为原发性失眠症患者,排除了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伴发失眠的可能性,相比较而言,单纯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的人格发展水平尚未表现出较大的偏离,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发现了单纯失眠症患者与健康人相比较,在童年期(上小学之前)的差异尚小,仅仅表现于自主性发展水平弱于健康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失眠症患者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人格发展不足,重点表现在思维方式、社会恐惧感、自主性3个方面。这与我们临床观察得出的经验相一致[2]:失眠症患者的高觉醒状态与患者本身存在的焦虑情绪密切相关,而这些焦虑情绪往往来源于患者对待睡眠的偏执性思维方式,患者对待睡眠有着 “高标准”,要求睡眠有深度、不觉醒、少梦甚至无梦、有长度,否则就是睡眠质量差,直接导致第2天精力不足及躯体不适感,而实际上,诸多不适并非直接源于真实的睡眠质量极差,而是源于患者对于睡眠的偏执性的要求;失眠症患者多有缺乏安全感的心理病理机制,在社会恐惧感这个维度的得分较高即说明这一点,缺乏安全感[3],导致对诸多刺激不能有效处理,这种潜意识的焦虑会促进大脑皮层的觉醒;自主性发展不足是失眠症患者25岁之前人格发展中的重要特点,缺乏自主性,原因可能源于不良教养方式中的过度保护或者过度的拒绝与否认,这些不良教养方式都会导致个体害怕探索外部世界,形成被动接受、喜退缩的性格特点,而此特点又成为社会恐惧感、偏执性思维的根源及促进因素,如此恶性循环。这些发现与目前对失眠症患者心理特征的研究结果相符合:高焦虑、高神经质[4]、自我内部和谐度低、家庭亲密度低[5-7]等。但这些研究仅是对失眠患者当前心理状态的研究,未得出纵深原因。

不同年龄组的患者表现出发展水平差异,在童年期阶段,小于等于35岁的患者与大于等于51岁的患者人格发展在上小学之前存在着较明显差异,36~50岁年龄组的患者与前述2个年龄组患者差异较小。其中,第1组与第3组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教养方式、自主性、思维方式、委屈感、亲子关系及交往行为这些维度上,教养方式的差异最为明显。在上小学至18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格发展方面,继续保持了第1组与第3组的明显差异,但在这个阶段,在某些方面,第1组与第2组的差异也渐趋明显,尤其体现在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及自主性等方面。普遍的,第1组失眠症患者在不良教养方式分量表、自我分量表以及情绪情感分量表表现出的发展水平较低,而特殊的,在事业观维度,第1组表现出较高的发展水平。在青年期阶段继续保持了这一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的个体,其人格发展的特点不同,而且造成这一不同的原因大多源自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但并未发现某种特定的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独占性,也就是说相比较于51岁之上的被试,在小于50岁的患者中,报告了更多的不良家庭教养方式,这一特点持续到青年期;在童年期的人格发展水平上,36~50岁的被试与其他2组的被试几乎没有差异,但到了青少年期,36~50岁的被试与35岁以下的被试类似,都与51岁以上的被试在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独立性、自主性等方面表现出差异,差异的类型是发展水平不及51岁以上被试;而比较特殊的,小于35岁的被试在事业观维度的发展水平要高于51岁以上年龄组。这些差异体现出一定的时代性,越年轻的患者越表现出对不良家庭教养方式越深刻的体会,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对他们的影响越大;越年轻的患者表现出的独立性、自主性越不足;而仅在事业观方面,51岁以上被试表现出较低的发展水平,这可能解释为正是由于该年龄组经历过更为艰苦的岁月,以及怀着为事业奋斗终身的动机,从而增强其自主性、独立性的同时,让他们面对事业挫败时表现出更为深刻的创伤感。

通过对失眠症患者GMPI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人格发展的弱点始于童年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出纵深的发展异常,而这其中的关键点是否是自主性不足以及安全感不足尚待进一步研究;不同时代背景的患者,其人格发展有着时代的烙印。

[1] 吕学玉.基于中医学思维的忆溯性心理发展水平结构及测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

[2] 杜辉,李桂侠,吕学玉,等.失眠的心理生理发病机制探讨[J].世界中医药杂志,2013,8(5):507-509.

[3] 李桂侠,吕学玉,汪卫东.安全感与不安全感之阴阳辨证关系[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1):1-4.

[4] 谢永标,徐莉萍,刘破资,等.原发性失眠患者的心理特征[J].中华行为医学科学,2005,14(5):412-414.

[5] 刘罕隽,兰光华.失眠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家庭功能关系的初步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2006,18(6):339-341.

[6] 贾燕燕,张红菊,张斌,等.原发性失眠患者神经心理及认知功能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4):301-304.

[7] 梁学军,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失眠症患者的认知心理相关性研究[D].西安:第三军医大学,2005.

Analysis of the Abnormal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Prim ary Insomnia-Analysis based on Da-ta of Guang'an Men Memory-tracing Personality Inventory(GM PI)

Lv xueyu,Zhou Xuanzi,LiGuixia,Li Jing,Shan Zhiyan,Li Xiaoxia,Wang Weidong.*Guang'an 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053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abnormal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of primary insomnia.Methodsto investigate the patients and healthy controls by GMPI,and to find the differences and regularity.ResultsDifferences in three periods of patients are various:during childhood,the differences are relativelym inor,whichmanifested in lower autonomylevel in primary insomnia;as grow ing up,more deficits i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of primary insomnia appear,whichmainly resides in abnormal thinkingmode,excessive social phobia,and alower autonomy level(P<0.05 or0.01).Thosewho live in different timesmanifest their own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In childhood,those younger than 36 years old developed obvious differently from those who older than 50 years old(P<0.05 or 0.01),while those age between them did notmanifest such obvious regularity among them;as in the second developmental period,the trend continued.However,in certain dimensions,patientswhose age between 36 and 50 years turned out to be develop differently than those older than 50 years old(P<0.05 or 0.01),especially in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dimensions and autonomy dimensions.Generally,patients younger than 36 years old had lower developmental level in autonomy and emotions dimensions.Particularly,they had superior developmental level in career value.ConclusionDifferences in personality developmental level between primary insomnia and healthy controls are found;what ismore,the differences have brand of times.

GMPI;Primary insomnia;Personality development

100053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汪卫东,E-mail:prof_wwd@126.com

Correspondence Author:Wang Weidong,E-mail:prof_wwd@126.com

猜你喜欢

健康人失眠症教养
基于16S rRNA测序比较探讨气虚证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的结构特征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教养方程式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化学位移MRI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胰腺脂肪含量的比较研究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