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研究

2014-04-24

陶瓷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廊道景德镇遗产

詹 嘉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研究

詹 嘉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 景德镇 333403)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是科技和艺术,文化和经济的浓缩与结晶,是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明的典范。文章依据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线性文化遗产定义,全面考察了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自然遗迹、文化遗存、生产遗址、生活遗物,阐述陶瓷遗产廊道线性地域的文化创造。按照《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文章系统评估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价值评估

自古以来,景德镇水土宜陶,得益于气候、河流、丘陵、矿藏、植被等生态禀赋,人们合理安排瓷石开采、原料加工、燃料砍伐,发展陶瓷生产,使景德镇由隶属浮梁,上升为管辖浮梁。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彰显了自然资源、社会环境变迁的特有景观,揭示了天人合一的生产规律。

一、遗产廊道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具备了世界遗产廊道的诸多要素,地面文物近900处,古窑址17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1],御窑遗址和湖田窑遗址体现了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乃至世界手工业文明的典范,科学地保护、合理地利用遗产廊道,凸显其蕴含宏阔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其使之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服务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一)世界遗产廊道的内涵

遗产廊道是线性遗产的特殊形态,指河流峡谷、运河、道路及铁路,或把单个的遗产点串联起来,具有历史意义的线性廊道,包括城镇、村庄、建筑、闸门、码头、驿站、桥梁等文化元素,山脉、陆地、河流、植被等自然元素,而不是局部的概念[2]。美国最早提出遗产廊道的概念,以此彰显遗产的自然价值和文化意义,强化整体保护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措施,实现自然、经济、文化三者并举,成为世界遗产保护的热点。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于1998年,成立“文化线路国际科学委员会”,2002年通过《马德里宣言》,达成了三点基本共识: 其一,文化线路揭示了文化遗产非物质的、富有生机的动态性,很大程度上超越了文化遗产的物质内容;其二,文化线路乃动态生成并富有生机,其动态性和历史文脉已经生成,并可能继续生成相关的文化要素,不能认为文化线路产生于或仅界定于诸如纪念物、历史城镇、文化景观等文化要素;其三,不宜将文化线路认定为“线性的”或“非线性的”文化景观。文化线路融物质与非物质的遗产于一身,具有可传承性特征,既可以通过物质文化遗存探析其构成过程和内涵,也可依据文化线路中的宗教、手工艺、民俗、地名、文化,确认其曾经的物质存在[3],以便结成不同国家、地区、民族之间的文化情感纽带,预防文化同质化,从而激活遗产廊道的资源。

(二)中国遗产廊道的研究

目前,中国逐渐掀起了研究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的热潮。王志芳、李伟、俞孔坚等在京杭大运河申遗项目的支持下,对遗产廊道、文化线路等进行了研究。王志芳等提出了遗产廊道是遗产文化保护的一种新的和有效方法[4]。李伟等指出中国有着丰富的线形文化景观遗产,但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还缺少遗产廊道这个层次上的架构,这一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诸如大运河等重要遗产的保护[5]。在中国建设遗产廊道既是保护众多的线形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的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6]。李伟等还提出了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领域最重要的动向,就是保护中国的陶瓷之路、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文化线路,这对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区域规划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

景德镇位于江西东北部,坐落于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以山地为主,还分布着丘陵、平原、湖泊,森林覆盖率达76.5%,动植物资源丰富。景德镇变质岩层蕴藏丰富的瓷石、釉果、耐火土,工匠发现了高岭土,并发明了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昌江经景德镇汇入东河、西河、南河,注入鄱阳湖。河水含沙量小,河床稳定,水体、水量适宜原料、柴薪、瓷器运输。元代以后,景德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茅舍倚岸夹江开,征帆日日蔽江来。”[7]对国内外陶瓷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中国陶瓷文化传播异域不晚于汉代,丝绸之路是汉唐时期最主要的线路,唐宋时期鉴于丝绸之路受阻乃致几度中断,海上陶瓷之路日趋发达。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与海上陶瓷之路连接,由宋至元成为与国外文化经济交往的主要途径,明清两代更趋繁荣,并且成为最重要的输出源头。宋代以降,来到中国,甚至到景德镇经商、晋谒、游历、学习、传教的商人、使节、僧侣、留学生、传教士络绎不绝,人们以陶瓷为载体广泛传播道教、儒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使景德镇陶瓷文化具有浓郁的域外色彩[8]。复原具有震憾力的陶瓷遗产廊道,激活景德镇深厚的陶瓷文化资源,是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陶瓷文化遗产的关键。

二、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内涵

《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艺术成就,或创造性天才杰作;(2)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3)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见证;(4)作为一种建筑、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6)与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9]。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代表人类独特艺术成就,临河筑窑、沿窑成市、集市成镇,浓缩了古代工业城市的特征,历史悠久、窑址众多、工艺精湛、体系完整,其中的窑房、坯坊为正在消逝的文明提供了独特的见证,成为手工业建筑的杰出范例,展示了人类发展重要阶段。昌江集中展示了先进的民窑制瓷工艺和大规模生产,其自然与人联合工程的遗产,体现了天人合—关系。探索历代瓷业对原料、柴薪、河流的依赖,诸如科学性:产品与资源、功能与结构、文化与经济,社会效用与生态效率持续发展;整合性: 地理、气候、水文、生态,其格局完整连续;和谐性:五行齐备,其中金指矿物、火指烧制、水指河流、木指柴薪、土指瓷土,其物质代谢、能量转换、生态演替、社会进化保持了良性循环,景德镇把土与火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廊道历史文化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具有中国陶瓷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要素。南北朝烧造陶础供营造宫殿之用,隋代烧造狮像陈设于皇宫。唐代霍仲初、陶玉烧造的贡瓷名震关中,宋代烧造青白如玉佳瓷,受到宋真宗嘉许,瓷器远销海外。元代农业与瓷业分离,专业化生产日渐成熟,明清两代,御窑、民窑相互促进,新品迭出。与此同时,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逐步完善,由唐至宋陶瓷窑业聚集于东河上游、南河中下游,宋元两代东河上游逐渐衰弱,南河中下游日渐繁荣,明清时期东河、南河窑场集中于昌江,并且向珠山汇集,呈放射形分布,形成了“官民竞市”的格局[10]。

景德镇虽是中国四大名镇之一,却连县治所在地也不是,但在宋代建有司务监,元代设立浮梁瓷局,明清两代设立御厂,清代设立监镇厅,可见其政治、经济、文化的特殊性[11]。景德镇陶瓷生产型聚落主要分布在三处:一是东河流域的瑶里、高岭、寿溪、内瑶、绕南、长明、南泊等地;二是南河流域的湖田、银坑坞、三宝蓬、杨梅亭、黄泥头、塘下、盈田、湘湖等地;三是小南河流域的柳家湾、宁村、丰旺、南市街、西漠、月山下、半路港等地。景德镇逐步出现专业化生产聚落,生产组织以家庭、或家族活动为基础、以社会化分工、专业市场为纽带,既不同于自然经济低、小、散的小规模生产空间,又别于高、大、全的大规模生产空间[12]。

(二)廊道建筑工程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建筑或工程,其结构、形式、演进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作坊、窑房大多靠山临水,或邻近瓷石矿,或邻近松林灌木,且就近获得水力舂碓、水利运输的资源。廊道集中展示了先进的民窑制瓷工艺和大规模生产,特别是古代瓷业对原料、燃料、河流的依赖,揭示了举世罕见的瓷都发展之迷。陶瓷生产聚落的形态,可以分为点状、带状、片状,沿昌江流域分布,由传统农耕发展出家庭陶瓷副业,再由陶瓷副业转向手工作坊、专业生产、集约化生产,带动经济和人口增长,由乡村→乡镇→城市,形成各种城乡过渡的聚落,呈现出空间连续性[13]。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内,古代民居、宗祠、寺庙、商埠、客栈、碑刻、衙署、塔楼等广布。民居建筑多为穿逗式,构架穿多为逗式与抬梁混合,筑有马头式防火墙,梁柱、门窗等木质构件雕刻精细,人物、动物、植物等图案纹饰栩栩如生。瑶里敬义堂、华仁寺、程家祠堂展示了清代民居建筑的艺术成就,明清商铺形态和《南都胜会图》的商铺相同。高岭山旁的水口亭盘踞于石拱桥,跨越溪流连接山间小路,东埠古街蜿蜒于东河之上,楼鳞次栉比的吊脚临河而立。玉田村有明代广东左布政使戴弁的墓葬,石人、石狮、石马,以及仙人桥石墩依旧默立。清道光年间重修的浮梁县衙,布局规制完整且保存完好,是中国南方典型的衙署建筑。北宋修建的红塔为穿壁绕座式结构,塔身为六角形砖塔木楼,也是中国南方著名的塔楼。

尤其是景德镇御厂(御器厂、御窑厂),通过意识形态感知皇权空间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君主→朝廷→地方,对整个社会实行管控,体现于景德镇陶瓷发展,就是以御厂为代表的权力中心。御厂倚靠珠山,坐北朝南,体现了居中则贵、居高则霸的空间伦理,凸显皇家威严。而这种皇权景观由家天下的意志、忠君王的意识主导,表现为衙署规制、作坊布局,御厂成为权力演变的载体,御瓷成为制度和工艺的容器。御厂居交通中枢便于人员货物集散,居高临下俯视四周民窑,必然产生“势场”感应,不仅在行为上限制了窑工,还从心理上抑制了窑工。

(三)廊道自然生态

景德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多雨,四季分明,溪流纵横,山林葱郁,拥有山寨梯田、古木奇树、原始森林、珍稀动物、瀑布飞泉、奇洞怪石,构成了陶瓷遗产廊道独特的景观。廊道有古樟群、红豆杉、八角枫、紫荆、石楠、杜鹃、桃树、桂花、梅花、紫藤等观赏植物,仅竹子就有黑竹、方竹、罗汉竹,还有山蕨、花菇、苦菜、山芹、鸭脚板等野生食品,另有马蹄香、滴水珠、八角莲、万寿竹、兔打伞、威灵山等名贵中草药。白领长尾雉、绶带鸟、白天鹅、猴面鹰、猕猴、穿山甲、娃娃鱼、水獭、鸳鸯等嬉戏于林间水中。景观水体诸如清潭玉龙戏水、玉田狮子峰静卧绿波、湖碧波荡漾、溶洞豁然天成、高际山瀑布飞泻。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赋予了陶瓷生产的天然资源。

景德镇陶瓷矿产主要来自岩石,如石英、长石、瓷石、黏土,高岭土是质地较纯、结晶较完整的重要制瓷原料。景德镇及周边地区岩层中蕴藏着40余种优质陶瓷原料,尤其是高岭山出产优质高岭土,土质呈淡灰色,可塑性强。釉料也源于陶瓷矿物,釉果是重要的釉料,风化较轻,结构致密,含铁量少,草木灰是配釉的必要成分。人们通常在降水的季节,利用水碓粉碎陶瓷矿石,分别加工成陶瓷原料、釉料赋予不同的工艺属性。

景德镇市丘陵、谷地、平原兼备,水源充足,草木繁茂,植被类型多,分布广泛,具有宜耕宜陶的生态环境。景德镇烧制陶瓷的燃料由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构成,草本植物主要有蕨类狼萁柴、芭茅草等,木本植物主要有松柴和槎柴,柴窑就是以松柴为燃料的窑炉,槎窑就是以槎柴为燃料的窑炉。较之其它杂木树种,松木因针叶灰分含量低,灰分熔点高,着火温度低,不含硫、油脂多、火焰长、耐久燃,并维持还原气氛,是优质燃料。槎柴发热量很高,灰分含量也很高,油脂少、火焰短、不耐燃,在热工控制方面也不及松柴[14]。

三、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估

评价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就必须研究遗产的种类与分布,其形成、发展、演变以及历史地位、价值、意义等。《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突出了文物古迹的历史、艺术、科学的本体价值,历史价值真实反映历史,如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展示事件与人物的历史环境;真实反映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尤其是社会风尚、风俗习惯;真实反映文物古迹自身的演变;可以证实、修订、补充历史文献。艺术价值展示了建筑的结构、造型、装饰、形式;展示了人文、城市、园林、遗址等景观艺术;展示了文物古迹附属的雕刻、壁画、塑像等造型艺术。科学价值诸如布局选址、保护生态、防御灾害、造型设计等;材料、工艺、结构体现了当时的科技水平及其发展的重要环节。

根据《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业务指南》[15]相关条款,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充分考虑了价值评估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于2005年专门提出突出普遍价值(OUV)评估程序,需要分以下几个步骤[16]:定义它的品质,找出文化品质和遗产价值之间的关系,评估价值的普遍性,尤其是价值的突出特性。

世界遗产OUV评估标准包括了不同类型的遗产,共有10条评估标准,而作为文化景观遗产,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就具备了其中7条:(1)青白瓷、粉彩瓷等体现了创造精神,并成为人类的杰作;(2)餐饮具、陈设具、祭祀具、卫生洁具等成为世界重要的交换商品,对人类的进化产生过重大影响;(3)作坊、镇窑能够为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提供独特的见证;(4)临河筑窑、沿窑成市,里弄街巷随作坊而布局,及其建筑的材料、形式、技术成为独特的景观,展现历史时期的重要阶段;(5)东埠街、葡萄架等是传统民居的杰出范例,代表陶瓷生产与自然环境、社会分工的相互作用;(6)瓷业习俗、行业神祇等活态民风、传统信仰具有突出普遍意义。(7)红豆杉、娃娃鱼等具有生物多样性,是濒危物种的生境区。

2002-2003年,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提出六大主题:一是社会的表达/文化的联系:社会中的文化联系;二是创造的回响和延续(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创造性的表达(文物、建筑群、遗址):在设计建成环境中创造性的表达;三是精神反应:对精神需求的反应;四是自然资源的利用;五是人类的运动;六是技术的发展[17]。其内涵跨越了地区和种族,具有了全人类的普遍价值。2005年,ICOMOS提出的文化品质类型更加具体详备。科学评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是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键,必须突破现有从单体资源和单一区段的评价的方法,为线性遗产规划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和依据。充分考虑遗产廊道时空的聚集性和连通性,主要涵盖廊道资源、区域社会、廊道生境、旅游保障,突出遗产旅游的重点和特色,寻求差异定位。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具备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反映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社会发展的成就,其文化景观稀有独特、影响深远。我们通过研究历史→识别特征→评价品质,从普遍价值中甄别特殊价值,满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标准。如同一时期国内外陶瓷生产基地的比较,陶瓷在手工业中的地位,陶瓷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御窑和民窑的关系,贡品和商品的关系,确认其独特性。

(二)旅游资源的评价

旅游资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总称,具有地域性、观赏性、多样性、永续利用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自然资源包括气候、地形,动植物、海滩、自然风景等,人文资源包括历史古迹、民俗风情、饮食菜肴、工艺美术、文学艺术等。依据中国国家旅游局颁布《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对照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旅游资源,D类天象与气候景观尚未发现,G类旅游商品,F类建筑与设施单体活动场馆暂不讨论。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形成、发展、繁荣、鼎盛合辙于瓷都的兴起、发展、繁荣,考察其自然遗迹、建筑遗存、生产遗址、生活遗物,具备了原创性的陶瓷文化遗产、多样性的生物原生状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山丘、森林、动物、瀑布、墓葬、宗祠、庙宇、村落、民居、衙署、矿坑、水碓、坯房、窑址、商会、瓷行、古道、码头、闾门、碑林及庆典、祭祀、服饰等,种类齐全。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独特的旅游资源,给游客以全新的感受和独特的体验,满足他们对异质文化的追求。

中国旅游资源评价因子赋分标准,以量化值表示评价项目与评价因子,资源要素、资源影响力价值分别为85分、15分,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作为附加值,分正分和负分。依据国家旅游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评价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的赋值。

对照表2,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资源要素价值中,观赏游憩使用价值的赋值在30-22之间,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赋值在25-20之间,珍稀奇特程度值赋值在8-4之间,规模、丰度与几率值赋值在7-5之间,完整性赋值为3,共计在71-54之间;资源影响力中知名度与影响力赋值在10-8之间,适游期与使用范围赋值在5-4之间,共计在15-12之间;附加值中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赋值为-5;三项赋值为81-66。根据旅游资源的赋值标准,四级得分值域≥75-89分,三级得分值域≥74-60,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处于四级到三级之间,属于中上水平,还必须完善。

表1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18]Tab.1 Tourism resources along Jingdezhen Ceramic Heritage Corridor

表2 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评价[19]Tab.2 Evalu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long Jingdezhen Ceramic Heritage Corridor

但必须指出的是,中国旅游资源评价因子赋分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类旅游资源,而不是针对遗产类旅游资源。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要达到四级赋分标准,还需要修补生态,诸如保持水土、疏浚河道、封山育林、繁育动物等;针对格局尚在、原貌尚存的陶瓷文化遗存,尽可能采取原地保护,以及整体修复的措施,对零星遗存、特别是原地难以保护的遗存,可采取易地保护的措施。通过科学地利用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可以为现存或消逝的陶瓷文明提供独特见证。

[1]景德镇市文物局内部资料, 2012.

[2]贺云翱.文化遗产学初论[J]. 南京大学学报, 2007(3): 12.

[3] 姚雅致, 李小青. 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涵[J]. 文物世界, 2006, (1): 5.

[4] 王志芳, 孙鹏. 遗产廊道——一种较新的遗产保护方法[J]. 中国园林, 2001(5): 13.

[5] 李伟, 俞孔坚, 李迪华. 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 城市问题, 2004(1): 17.

[6] 俞孔坚, 李伟, 李迪华. 快速城市化地区遗产廊道适宜性分析——以台州为例[J]. 地理研究, 2005(1): 4.

[7]元·蒋祈. 陶记[M]. 康熙21年(1682年)版《浮梁县志》.

[8] 詹嘉. 中外陶瓷文化交流[M]. 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4: 21.

[9]贺云翱. 文化遗产学初论[J]. 南京大学学报, 2007(3): 12.

[10]詹嘉. 构建陶瓷文化遗产廊道[J]. 景德镇党刊, 2003(6): 34.

[11] 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10-11.

[12] 詹嘉.历史时期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演变[J]. 农业考古, 2009(6): 204.

[13]詹嘉. 陶瓷之路与江南旅游都市[J]. 中国陶瓷, 2005(6): 30.

[14] 詹嘉. 景德镇陶瓷烧制与生态景观的演变[J]. 陶瓷学报, 2010(12): 15.

[15]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 Scientific and Cultral Organisation,Intergovernmental Committee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orld heritage conservation. 2005:19-20.

[16] World Heritage Center. ICOMOS Background Paper[EB/OL] [2005-05-27] whc05-29com-inf09Be。

[17] 史晨喧. 世界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D]. 清华大学, 2008: 378-379.

[18] 参考国家旅游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网站(www.cnta.gov.cn).

[19] 参考国家旅游局.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旅游局网站(www.cnta.gov.cn).

Tourism Resources along Jingdezhen Ceramic Heritage Corridor

ZHAN Jia
(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 Jingdezhen 333403, Jiangxi, China)

Jingdezhen Ceramic Heritage Corridor, an outdoor museum showing the achievements of ceramic science, technology, arts, culture and economy, is a model of civilization in China and even the world. This paper has mad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natural heritage, cultural relics, production sites, and living relics along Jingdezhen Ceramic Heritage Corridor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COMOS defnition of the linear Heritage, elaborated the cultural achievements of this linear region, and systematically evaluated its tourism resources by “the 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 of the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and “the General Survey Standards of Tourism Resources in China”.

Jingdezhen ceramics; Heritage Corridor;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TQ174.74

A

1000-2278(2014)05-0542-06

10.13957/j.cnki.tcxb.2014.05.018

2013-11-20。

2014-03-05。

江西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江西省文化厅“景德镇陶瓷遗产廊道的保护和利用”的成果。

詹 嘉(1961-),男,教授。

Received date: 2013-11-20. Revised date: 2014-03-05.

Correspondent author:ZHAN Jia(1961-), male, Proferssor.

E-mail:zhangjiajxjdz@126.com

猜你喜欢

廊道景德镇遗产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鹰潭市绿色廊道景观格局探究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遗产怎么分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千万遗产
长城廊道能使陕西旅游更丰富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