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部印象

2014-04-24曾小佳

中国军转民 2014年3期
关键词:写篇新闻稿部长

■ 曾小佳

与铁部熟识是因缘际会。那时,我还是一个“记者新兵”,来江南工业集团宣传部报社只有半年之久。因为单位人事变动,领导授意我担任《江南报》生产版的责任编辑。我十分惶恐,一为自己刚来不久,资历尚浅,对生产版的专业内容不甚熟悉;二为前任编辑方钢,在生产版纵横驰骋五六年,搞得风生水起,声名早已在外。我害怕辜负领导的信任,也怕砸坏了生产版的招牌。

印象一:牛气

徨惑之际,方哥(方钢)徐徐开口,为我留下锦囊妙计一条:“多找找生产部部长陈铁华,了解了解整个公司的运营动态。”生产部?陈铁华?虽然来报社有不短的一段时间了,但从未涉足生产方面,对这个部门和人名完全是一种陌生的感觉。心里很感谢方哥,带着好奇与希望,电话预约后,我直奔陈部长的办公室。

“陈部长,我是曾小佳,来宣传部还不久,方钢调职后接手生产版,没有一点经验。生产部直接与生产挂钩,请您多多指点帮助啊。”见到陈部长,我就像见到救星,把自己的来意像倒豆子一样倒出来。放下手中的工作,他抬眼看着我,友好的目光越过老花镜的金丝边投射过来,喃喃地说:“哦,新人,那是要多支持支持。”感觉到一阵温暖,我定神打量起他来。他50 岁开外,坚毅的面庞,友善的表情,看人的时候,头向下微倾,视线出现在金丝边眼镜的上方,眼神中透露出精明与探寻,青丝中夹杂着过半的白发,平添一股风度。“陈部长,你们部门最近有什么动态呢?”我继续直奔主题。“快过国庆节了,我们部门组织召开了一次节前生产例会,对节日期间的安全、保卫、保密工作进行了部署。”他娓娓道来,没有对我的直截了当见外,从容的态度让我焦躁的心稍稍平复。“那可以写篇新闻稿了?”“写稿子,当然可以。”当我还在思忖该怎么了解具体情况或组稿时,他已经拿起电话筒:“陈伟,上次的节前生产例会,你能写篇新闻稿吗?宣传部的记者同志想约篇稿子。嗯,那好,谢谢你。”此时,焦虑已离我远去,感激与惊异在慢慢滋生。我为有这样一个能干、热心、平易近人的合作部门领导而感到庆幸和感谢。我更为他与下属间平等、友好、顺畅的关系而惊讶。要知道,写稿子是个劳心的苦差,没多少报酬,员工们不愿意写,公司各单位领导一般也不会亲自下达写稿的“命令”,即使亲自“下命令”,员工们也不会答应得那么爽快。“那还有其他的动态吗?”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趁胜追击”。“前几天还组织召开了设备管理工作会议,从各单位加强设备自查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陈部长侃侃而谈,应对自如。“那又可以写篇新闻稿?”“没问题。”他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电话筒:“喂,阎松吗?上次不是开了次设备管理工作会?你看你能不能写篇稿子给宣传部送过去?”答案当然又是肯定的。末了,他对我补充了一句:“你可以来参加生产例会,了解各单位的生产动态和生产安排情况。具体时间可以问调度室的胡跃钢。”

第一次会面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后来,我很快拿到了两篇内容详实的新闻稿——生产部的员工亲自送来的。透过密密麻麻的字迹,我看到的是员工们对陈部长的尊敬、信服和爱戴以及陈部长指挥若定、运筹帷幄的牛气。

印象二:傻气

几天后的一个大晴天, 公司组织员工深入各社区开展义务清扫。我拿着撮箕,准备承担倒垃圾的重活。那天下午,太阳毒辣,责任区(某家属区前的公园)一片热闹:有拔草的,有清除电线杆上牛皮癣的,还有清扫花园落叶的……我穿梭于垃圾堆之间,以“消灭”一个个“敌人”为乐。这时,我发现斜对面的一个树叶堆似乎不一样,其中还夹杂了数块石头。不管它了,照撮不误!我靠近它,埋头苦干起来。一直立在旁边的“创造”垃圾堆的主人也开始移步,挥舞着大大的竹扫帚,硕大的石块和着树叶慢慢被赶进了我的撮箕。我瞟了垃圾主人一眼,居然是他!陈部长亲自上阵,而且扫得这么卖力专心!“陈部长好!”我带着敬意打着招呼,抬着沉甸甸的撮箕往垃圾桶处走去。等我回来,他又发现了“新大陆”。公园里有一块地稍稍有些凹陷,树叶和石头都往里面钻。他拿着竹扫帚试探地扫两下,结果发现这个凹陷比想象中深很多,树叶被许多石块死死地压在凹陷底部,不见天日多时了。天气太热,大家身上的厂服被汗水打得透湿,又闷又累,已经纷纷停下来休息“观战”。“铁部,算了吧,那本来就是个石头坑。”“铁部,休息一下吧。”大家七嘴八舌地劝阻着,不乏有其他单位的员工。可铁部很“执着”,他依然挥舞着大扫帚,把那些笨重的石块和腐烂的碎叶往我撮箕里扫,十分吃力。就这样,他一遍遍地清扫着,我一遍遍地倒着垃圾,最终让土坑现了原型。我深呼一口气,抬眼一看,整个公园里我们是最后停工的人,真傻!无法想象浑身透着一股精明劲的铁部也会有傻傻的一面。作为新人的我,确实要好好表现,可贵为部长的他,又是图什么呢?

印象三:幽默气

10 月底的一天,我从生产部调度室处得知隔天要召开生产例会。当天,我早早来到会场,既兴奋又好奇地看着陆续到来的诸单位生产负责人。一会儿功夫,会议组织者铁部到了,一身笔挺的厂服,手里提着个黑色的公文包。他在会议桌一端坐定,看见了我,带着鼓励地微微一笑,狡黠的眼神在金丝边眼镜上方闪耀。那神情似乎在说:你确实来了,不错。

在那次会议上,铁部充分发挥他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水平和幽默天赋。他让各职能部门提出相关要求,各生产单位提出需上级协调解决的问题,生产部的各负责人阐述所负责产品的生产安排。请别人发言时,他总是用一种探寻的语气,如:“某某——,你有什么要说的吗?”语调上扬,态度亲切,仿佛只是在咨询你的意见,不是在下达一种命令。特别是对待自己的下属,他更是显得随和谦虚。他管符春平副部长叫“春平部长”,客气但不生分。面对各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提出的要求和问题,他总能当机立断,当即作答,仿佛一切问题到他这里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在他幽默的话语和清晰的思路的主导下,原本枯燥无味耗时长久的生产例会变得轻松愉快、有条不紊。但会场讨论难免有争吵。生产部责任人责怪物资采购中心采购的配套件不能按时到位影响生产进度,物资采购中心负责人一脸委屈说已经催了几次,但配套件受生产环境、产品质量的制约。来来回回争辩了几次,气氛有些尴尬,收不了场。这个时候,铁部就笑呵呵地打圆场:“配套件问题确实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如果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公司就有很大希望完成今年的经营指标。某某,你们可以派人守在配套件厂家嘛,天天催促,日日盯梢,应该会比现在的效果好。”听到这话,物资部负责人的委屈与不平消退了一些,默不作声了。铁部趁机提高语调拉长声音说:“能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吗?嗯——?”“能。”对方终于应允了。

年底,公司按计划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据说,物资采购中心立了大功。公司领导表扬说,物资部拿下了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得知这一消息,铁部激励物资部负责人“立下军令状”的场景浮现我眼前,耳边似乎响起他那拉长声音的“命令”。突然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叫他“铁部”而不是“陈部长”,或许是因为他虽然外表活泛,内在却是如铁块一般硬吧。

猜你喜欢

写篇新闻稿部长
总得缓一缓
部长通道:从“躲”到“等”新气象
牌子问题
太想过年
新闻稿中的记者工作方法浅析
丝绸之路旅游部长
不要滥用“据了解”
毛泽东笔扫千军的新闻稿
文艺评论家与部长
反对一投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