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起“七星坛” 唱响“借东风”——政府四部委局与两协会十载合力推进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领域中应用回顾

2014-04-24曹福成

中国军转民 2014年3期
关键词:军工数控机床机床

■ 本刊记者 曹福成

“借东风”说的是三国时期,当曹操征讨大兵压境,人皆以为东吴孙权必败之时,诸葛亮以其大无畏的勇气和智慧,设“七星坛”作法祭风,激励东吴将士们斗志,“借”东风,助周瑜大破曹军的故事。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党中央把军民融合提升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我国军队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政府四部门与两协会抓住机遇联手举办机床展会、召开军工行业与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十载大力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领域中应用,唱响了新时期的“借东风”。

搭建一个平台------举办数控机床展会。十届机床展见证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

展示我国乃至世界数控机床发展成就,推进机床装备创新发展,举办机床展会是一个好办法。2014 年2 月末,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凭借多年成功举办CIMT展会和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CCMT)的强大优势,并以CCMT2014 重回上海举办为契机,提出打造中国机床工具产业展览业务升级版的目标,着力提升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为广大参展商提供周到的服务和全新体验。然而,这只是该协会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的一个缩影。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资企业加紧在中国市场布局,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处于缓慢下行的大背景中,2013年,山崎马扎克大连新工厂竣工投产,森精机公司天津工厂开业,德国通快集团以72%的大股份收购了我国锻压行业知名企业江苏金方圆公司。这些现象一方面说明外企对未来中国市场更加重视,另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内中高端机床市场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机床协会坦言,我国机床工具进口额10 年来首度出现两位数下滑。进入2013 年后,中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额出现两位数下滑。前三平度,机床工具产品累计进口额同比下降193% ,其中金属加工机床进口额同比下降240%。金属加工机床中,金切机床进口额同比下降257%。这是除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 年外,机床工具进口额近10 来年首次出现两位数大幅下降。同时,近两年来我国进口机床工具产品的结构也发生诸多明显变化,对高精、高速、高效、智能型中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明显增加。

调查表明,随着世界科技进步和机床工业的发展,数控机床作为机床工业的主流产品,已成为实现装备制造业现代化的关键设备,是国防军工装备发展的战略物资。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及其性能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数控机床产业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实要求。

建设先进的国防科技工业就更需要国产高端制造装备的大力支撑。国防科工局计划司副司长宋宝丽接受采访时指出,军工生产能力不可能依赖从国外购买。况且从国外进口数控机床存在渠道不畅、易失泄密和需接受“最终用户访问”等安全隐患。同时,随着中国的发展崛起,西方国家也更不愿意把可用于军工生产的高端制造装备卖给我们。因此,军工行业采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是大势所趋,也是保障国防安全的需要。

为推动机床制造业发展,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于2014 年2 月23 日在上海浦东举办“2014 机床工具制造业CEO 国际论坛”。主题为,“新变化 新未来”。论坛采用了全新的访谈和对话形式,旨在为业界CEO 们搭建一个氛围宽松、有利于产生思想碰撞和智慧启迪的互动交流平台。24 日与会嘉宾们齐聚浦东,坐而论道,以全球化的视野,共同探讨未来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之路。

2 月26 日,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继续组织召开“海外并购企业座谈会”。这次海外企业并购会的主题是:“如何通过并购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为此,邀请美国GARDNER 公司专门从事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专家,就美国宏观市场形势、全球机床消费等进行分析和预测,旨在满足国内企业对开展跨国经营日益增长的兴趣和需求。高档数控机床专项成果及其应用展示在CCMT2014 展览会期间,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继续承办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高档数控机床成果及其应用展。

10 年来,一届届数控机床展会,助推和见证着我国装备制造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以往高端制造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一批自主研制的、包括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在内的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已经开始装备飞机制造业、汽轮机等高端军工、能源制造领域,在军工、能源生产能力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创造一种模式------建立“4+2”长效工作机制。十载举行军工行业与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俗话说,“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推进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领域中应用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的强大持久的推动力,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主管领导重视。为全面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工作,2005 年国家发改委和原国防科工委(科工局)联合召开了“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按照会议确定部署的任务,在军工重点用户和机床制造企业之间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2009 年起,参会用户企业增加了能源装备企业,形成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国防科工局四部门牵头,以政府部门政策为引导,行业协会具体工作为支撑,工作年会、进口设备国产化论证评审、优秀合作项目表彰、供需信息预报等制度体系作保障的、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运行模式,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协会服务的常效工作机制。

2011 年184 号文件将进口机床国产化论证评审作为军工固定资产投资中的一个固化程序予以明确,对军工企事业单位积极主动了解、采用国产设备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多年来一系列鼓励支持政策在军工系统得到了有效的贯彻和执行,进口机床国产化论证评审执行以来,共对137 个军工单位728 台进口设备进行了国产化论证评审,64 台(套)进口高档数控机床通过评审改为了国内采购,大量减少了国家投资。其中33 台(套)设备已经通过用户最终验收并投入使用,部分设备已具备批量生产的潜力。首台(套)政策执行以来,已组织了两次国产设备首台(套)设备认定工作,为相关单位减少近3000 万元的自筹资金。

王树年司长介绍,长效合作机制自建立以来,一直受到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原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同志不但是长效合作机制的倡导者,还多次出席“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并对长效合作机制工作给予明确指导;工信部苗圩部长也亲自出席“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原国防科工委(科工局)不但在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应用方面率先制定了实实在在的鼓励政策,孙勤副主任、王毅韧副局长也多次出席“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正是有各主管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长效合作机制才能沿着良性运行的轨道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才能从最初的一个框架设想逐步发展成为主旨鲜明、形式多样的有效工作机制。

协会部门主任陈晶晶回顾多年组织供需双方企业对接工作实践也感触颇深:机床协会与军工技术协会在日常工作中建立起了经常性的沟通交流渠道和良好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共同研究策划具体工作、共同承办座谈年会、共同组织军工建设项目设备国产化论证评审、共同组织国产数控机床优秀合作项目表彰评选、共同组织各种对接交流活动、共同研讨并解决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合作方式,工作中注重相互支持,步调统一。正是因为两个协会和各有关企业形成了合力,才使得长效合作机制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圆满地实施。

长效合作机制一诞生,政府部门、两协会就将如何与时俱进地推进长效合作机制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对待。在内容上,从开始时的召开座谈会、表彰先进、发布供求信息和组织进口设备评审等,逐步增加了组织供需双方实地互访、开展国产数控机床现场服务、举办重点用户工艺技术培训、高档数控机床应用讲座等丰富多样的务实活动,每年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使长效合作机制的覆盖面越来越广,企业参与度越来越高,正是因为持续不断的开拓创新,使长效合作机制成为保持蓬勃生机的动力之源。

历经十年发展,四部委局推动国产数控机床应用的长效工作机制,从最初的单一座谈会形式,发展到多种交流方式。国防科工委(局)一直积极在职能范围内,组织军工单位为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行业的应用创造条件。军工单位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克服种种困难,在和机床企业的交流中打破传统模式,发展出举办军工工艺培训、在生产一线进行供需对接等工作方式。例如,近两年,在沈阳飞机公司组织开展了飞机结构件工艺技术培训,在西安飞机公司组织开展了大型飞机关键件供需对接交流。这些新的工作方式很直接、务实,也在军工行业创新了常效工作机制。

抓好一个抓手-----借助国家重大专项。以需求牵引助推高端数字化机床制造及其在军工领域中应用取得长足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曾提出“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改变大型、高精度数控机床大部分依赖进口的现状,满足机械、航空航天等工业发展的需要。”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6 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涉及的首批项目距今已经实施了3 年。

按专项规划,到2020 年,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发电设备制造所需要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70%~80%将立足国内。专项基本以工程招标的形式支持国内高档数控机床的科技创新。

关于军工领域对高端数控机床的需求,宋宝丽副司长认为,军工核心能力建设需要大量高档数控制造装备做支撑。在航空、航天、船舶等军工领域,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军工生产能力建设,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突破解决军工制造工艺的高效、柔性、大型、精密、复杂等瓶颈问题,这些需要更多的高精度、高效、高可靠的高档数控机床做保障。这也为国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档数控机床的发展提升了巨大市场空间,也希望各机床企业抓住这个机会,在推动机床行业发展的同时,为军工建设继续做好支撑。与此同时,需求牵引促进了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领域中应用。

把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和在军工中应用重大专项作为抓手,近些年来,四部委局相继在军工行业国产数控机床应用座谈会上,通报介绍《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实施进展情况、主要成果和工作任务;通报供需合作最新进展情况以及近年来国内机床行业发展动态;表彰军工行业、能源装备领域国产数控机床优秀合作项目和相应的供需合作单位;发布《军工行业高档数控机床需求指南》、《国产数控机床推荐产品汇编》和《高档数控机床重大专项成果推荐汇编》等文件;机床工具协会与军工技术协会也加强军工、能源与机床等行业的协调,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接交流活动。通过开展用户关键工艺技术培训,解决机床制造企业对用户关键工艺缺乏深入了解的突出问题,促使其从“商品提供者”向“用户工艺师”的角色转变,为用户开发生产适用装备。

据了解,近年来两协会针对飞机结构件和航空发动机关键件组织两次培训活动,来自机床制造企业的12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对于提高机床制造企业为飞机和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提供有效装备和服务奠定了深入基础。通过开展重点项目前期供需对接交流活动,促进双方合作的关口前移,提高了机床行业为军工企业做好技术储备、装备研制和定向供应的前瞻性。已结合西飞公司和成飞公司的重点项目开展了2 次大型飞机关键件制造装备供需对接活动,38 家制造企业参加了交流活动。

调查表明,与十年前相比国产数控机床占有率明显提升,2013 年国产数控机床在军工、能源领域应用的数量增加了2 倍,占整个机床使用量的三分之二,是进口数控机床数量的2 倍;各军工集团公司“十二五”中后期进口机床数量比“十一五”初期下降了近60 个百分点,以往的进口大户航空工业集团的进口量也下降了近十五个百分点。船舶重工集团2013 年安排的总投资中,进口设备金额不到5%。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令人振奋:沈阳机床开发的A、C摆角的高速加工中心,解决了航空领域的大型铝合金高速加工难题;济南第二机床厂开发的桥式五轴龙门加工中心解决了航天领域的钛合金锻件加工难题;沈阳机床开发的大型车铣复合机床,整体提高了船舶大型曲轴加工的精度和加工效率,对于解决我国船舶动力落后问题发挥了有效作用;陕西秦川机床集团研发的五轴联动数控叶片磨床也已在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的发动机叶片磨削生产线上得到应用,保证了航空企业的批量生产需要。

十年来,以往高端制造装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一批自主研制的、包括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在内的国产高档数控机床已经开始装备飞机制造业、汽轮机等高端军工、能源制造领域,在军工、能源生产能力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军工数控机床机床
机床展会
数控机床的节能应用
2019,中国机床变中求进
高档数控机床数据采集应用
数控机床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基于通用机床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旋修
机床挤刀装置的控制及应用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PLC在数控机床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