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4-04-24陈永恩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腰段融合术后路

陈永恩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骨三科,广东 东莞 523005)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观察

陈永恩

(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骨三科,广东 东莞 523005)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可明显促进骨性愈合,减少Cobb角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前路内固定融合术;胸腰段骨折

胸腰椎骨折是骨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脊柱骨折,且随着近年来交通事故和高处坠落伤的不断增加,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约占脊柱骨折的30%~60%,患者多伤情严重,部分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胸腰椎骨折的特点是因脊柱中柱受累,椎体会在轴向压力或压缩暴力伴屈曲力的作用下呈爆裂性裂开,因此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手术治疗,以进行骨折复位,恢复脊柱稳定性,减少脊髓损伤[2]。本研究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1例,女性35例,年龄均在18~71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43.91±3.2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8.21±1.02)h,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空坠落伤11例,摔伤8例,重物砸伤4例,其他原因2例;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44.43±3.39)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57±1.11)h,致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空坠落伤11例,摔伤10例,重物砸伤3例,其他原因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及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均经X线、CT或MRI检查确诊,椎伤均位于L2~T11之间,确定椎管占位和脊髓损伤情况,脊髓神经损伤判定依据ASIA神经功能分级[3],且排除:具有手术禁忌证患者;心、肝、肺、肾等严重脏器功能病变患者;具有明显的椎体骨质疏松患者;骨骼系统慢性病变患者;具有神经损伤症状或陈旧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左侧入路暴露伤椎及邻椎,切除伤椎及上下椎间盘组织,进行椎管减压,清除后韧带前方致压物,行植骨融合和骨折复位内固定,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置入引流管后关闭创口。

1.3.2 观察组

患者行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取仰卧位,保持腹部悬空,以伤椎为中心行正中线切口,暴露伤椎及邻椎,置入内固定椎弓根螺钉,进行椎管减压,行植骨融合和骨折复位固定,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置入引流管后关闭创口。

1.4 观察指标

手术前后进行X线片检查,测量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改变,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及平均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各组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分析临床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34)h、(699.32±22.12)mL、(12.32±1.04)cm和(12.16±1.82)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结果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h) 术中出血量(mL)伤口长度(cm)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8 4.87±0.45 1034.32±24.54 24.11±1.54 16.38±2.00观察组 38 3.12±0.34*699.32±22.12*12.32±1.04*12.16±1.82*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变化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和Cobb角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后缘高度值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变化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和Cobb角变化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椎体前缘高度(%)椎体后缘高度(%) Cobb角(°)对照组 38 治疗前 38.67±2.54 82.67±4.52 27.45±2.32治疗后 92.23±4.37* 94.65±4.41* 11.06±1.00*观察组 38 治疗前 38.91±2.20 83.01±4.25 27.84±2.41治疗后 93.42±4.65* 95.76±4.59* 3.12±0.42*▲

3 讨 论

脊柱骨折以胸腰椎骨折最为多见,由于胸腰段的特殊解剖学特点(处于活动腰椎与固定胸椎的转折点),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在外力作用下会导致骨折及脊髓损伤,影响脊柱的稳定性和神经功能,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4]。目前外科临床多采取手术治疗,以解除伤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恢复椎管的正常形态,重建脊柱的空间结构,有效矫正骨折畸形,以恢复其稳定性并提高其应力能力[5]。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依靠后韧带牵张力实现脊柱复位,可进行充分减压,恢复伤椎的高度,有效矫正后凸畸形,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理想手术方法,且手术创伤小,伤口短,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易被患者所接受。植骨融合是恢复脊柱空间结构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的关键,可有效预防术后矫正度丢失,内固定折断或松脱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6]。本研究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取后路内固定融合术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均有明显改善,且Cobb角变化较前路内固定融合效果更好,且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及患者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脊柱生理功能,恢复伤椎高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黄文哲,夏玉萍.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固定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2):4487-4488.

[2] 谢春华,谢玉明.浅析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7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36)132-133.

[3] Maynard F,Bracken MB,Greasy G,et a1.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neurological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pinal cord injury[J]. Spinal Cord,1997,35(5):266.

[4] 石金平.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98例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31):86-87.

[5] 王大民,肖克明,邵楠.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170.

[6] 文定华,梁志琪.脊柱胸腰段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手术的疗效[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9):115.

R687.3

B

1671-8194(2014)16-0264-02

猜你喜欢

腰段融合术后路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椎管狭窄伴退行性腰椎侧凸的疗效观察
膝关节融合术治疗挽救性人工膝关节感染可以获得持久的效果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