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2014-04-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抗生素药品我院

徐 翀

(安徽省芜湖市药品管理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某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徐 翀

(安徽省芜湖市药品管理中心,安徽 芜湖 241000)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提高用药安全,避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方法汇集整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间由医师及药师所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156例,采用Excel表格分类及人工筛选等方式进行统计。结果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及年龄段没有必然联系,抗生素类药品居引发不良反应排行首位,给药途径中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为静脉滴注方式,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中最为常见的是皮肤及其附件损伤。结论应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控力度及报告机制予以高度重视,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发生风险,避免其重复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作为一种药品安全监管手段,是通过汇集整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信息,科学评估分析,从中发现有价值的预警信号,从而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有效参考,维护公众健康。我院通过对2011年9至2013年8月间提报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深入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现状,以求能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技术依据,避免或者降低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汇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间提报的156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其中男87例,女69例,年龄分布在1~92岁,平均年龄49.2岁。

1.2 分析方法

通过Excel表格及人工筛选的方式,从年龄、性别、药品剂型、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

2 结 果

2.1 年龄及性别

患者各年龄段均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没有必然联系,详见表1。

表1 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

2.2 药物种类

患者使用药物中,以抗生素类药物引起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详见表2。

表2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及比例

2.3 给药途径

居于药品不良反应引发因素前两位的分别是静脉滴注(46.15%)及口服(39.10%),详见表3。

表3 给药途径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例

2.4 累及器官及临床症状

入选病例中临床表现最为常见及所涉及的器官最多的均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51例,32.69%),其次为消化系统(39例,25.00%),详见表4。

表4 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及主要临床症状

3 讨 论

药品不良反应对于公众的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不利影响,但从年龄构成方面而言,并非身体较弱的老人儿童或女性容易出现药品不良反应,通过本次研究表明,男女患者均可能发生,与性别不存在必然联系,同时各年龄段均有药品不良反应出现,且以30~49岁之间的青壮年为高发。但本次入选病例中50~60岁及60岁以上者的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8.59%及8.97%,这一现象表明老年人的机体免疫力及脏器功能较青壮年均有所下降,药物容易在体内蓄积[1],因此,当治疗老年病例时,应对血药浓度加以重视,联合用药种类应尽可能减少,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且大部分药品不良反应均存在此类症状,相对容易发现,应在治疗中认真观察。

通过对药物种类的统计分析表明,抗生素类药物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33.97%,其原因包括:①溶媒不当,例如青霉素若采用葡萄糖注射液,则容易加速分解,减低效价;②给药间隔不当,若给药间隔过长,或滴注速度较慢,容易造成血药浓度不足或药品分解产生致敏物质;③配制不当,部分抗生素类药物半衰期短,溶液pH值关系到其稳定性,若药物非现配,使药物尽快进入人体,则造成血药浓度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杀菌浓度,从而药效无法正常发挥[2];④联合用药不当,不恰当的联合用药,容易造成药理拮抗作用,从而导致不良反应。此外,过度预防用药、大剂量用药、无指征用药及用药疗程过长等均容易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增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严格管控,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及既往病史,对用药时间间隔及用药剂量进行严格规定,在联合用药时应认真做好皮试,从而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此外本次研究入选的156例病例中,给药途径造成的药品不良反应中,静注及口服居前两位。静注由于药物直接进入人体循环,无肝脏首过效应,过高的药物浓度对机体造成强烈,且存在渗透压、pH值、内毒素及药物微粒等直接诱因[3],均增大了静注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风险。而口服药物多为门诊患者,因不在服药,容易忽略其不良反应,应增大宣传力度。建议临床给药时,若非必要应调整静脉滴注的给药速度,若可以口服则尽可能避免注射。

[1] 钱玉兰,高杰,郑晓娴.310例抗感染药物ADR分析[J].抗感染药学,2010,7(3):216-218.

[2] 张露蓉,江心怡.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及趋势分析[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11(3):216-219.

[3] 刘俊.我院746例药品小良反应统计与分析[J].中国药事,2013, 27(3):338-341.

R954

B

1671-8194(2014)16-0245-02

猜你喜欢

抗生素药品我院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故事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