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与足月儿黄疸的蓝光治疗及疗效对比分析

2014-04-24李丽娟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足月儿光疗蓝光

李丽娟

(泸西县人民医院儿科,云南 红河 652400)

早产儿与足月儿黄疸的蓝光治疗及疗效对比分析

李丽娟

(泸西县人民医院儿科,云南 红河 652400)

目的探讨早产儿与足月儿黄疸蓝光治疗及疗效。方法通过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及足月儿的黄疸患儿,除外有窒息、出血、感染等因素,其中早产儿人数31例,足月儿人数为73例,通过对以上两组患儿蓝光治疗疗效的对比,了解各组蓝光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以两组的对比,早产儿组黄疸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足月儿组,虽然峰值较足月儿低,但光疗时间较足月儿长,说明光疗效果早产儿较足月儿差。结论蓝光治疗疗效好,方便简单,副作用少,对于黄疸患儿应早期应用,尤其是早产儿更应早期应用,以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

早产儿;足月儿;黄疸;蓝光治疗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及排泄的正常途径改变,使血清内胆红素之值超过正常范围;临床主要指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而致中枢神经损害[1];通过本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及足月儿的黄疸患儿,除外有窒息、出血、感染等因素,其中早产儿人数31例,足月儿人数为73例,通过对以上两组患儿蓝光治疗疗效的对比,了解各组蓝光治疗的疗效及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早产儿组:共31例,女9例,男22例,胎龄<31周者5例,胎龄32~34周8例,34~37周18例;体质量<1500 g的5例,体质量在1500~2500 g的26例;足月儿组:共73例,女34例,男39例;体质量在2500~3000 g的11例,体质量在3000~4000 g的56例,体质量>4000g的6例。

1.2 方法: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见文献。所有患儿均选择蓝光照射作为首先治疗方法,光疗时口服维生素B2,足月儿加服茵栀黄颗粒。

2 结 果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通过以两组的对比,早产儿组黄疸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足月儿组,虽然峰值较足月儿低,但光疗时间较足月儿长,说明光疗效果早产儿较足月儿差。见表1。

3 讨 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生理性和病理性现象;发生机制包括胆红素形成过多,肝胆对胆红素摄取、结合、排泄障碍和肝内外胆管闭锁等[2]。新生儿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寿命短且有旁路途径(红细胞外胆红素来源),导致胆红素产生增加,肝酶活性的不足(尤其是早产儿)使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低下,回眸新生儿特有的胆红素肠肝循环的特点使正常新生儿也会产生黄疸,常称“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病因复杂,溶血性黄疸、先天性疾病、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3]。

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主要是光疗;由于疗效显著,方便简单,副作用少,目前被普遍采用。国产蓝光灯管为420~470 nm与血清胆红素的最高吸收波长460~465 nm相接近,未结合胆红素经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后产生胆绿色和无毒的水溶性双吡咯,后者不易弥散到中枢神经系统,而经胆汗和尿液排出,无蓝光灯管时白光也有效,但比蓝光约差5%[4]。光疗的效果除波长外与皮肤受光面积、光照强度成正比,双面光照比单面光照的效果快而好,且可减少翻身,光照时除了遮盖两眼避免损害视网膜外,会阴部用小型尿布,尽量暴露。光照强度与灯管根数、排列方式、反光能力、使用寿命、有无积尘与皮肤间的距离和中间有无有机玻璃间隔有关。光疗时间的长短要根据病因及黄疸程度、血清胆红素的高低来决定,连续照射比间断照射效果好。胆红素下降程度与病因及光照前胆红素基灵长。距生后时间有关,一般光照24 h约下降胆红素幅度30%左右[4]。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大约2/3的新生儿在出生后早期出现黄疸,而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足月儿为10.5%,早产儿为25.3%,虽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生理性黄疸占大多数,但必须强调许多黄疸在早期难以区分生理性或病理性,而高胆红素血症对神经系统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胆红素脑病;黄疸在早产儿中发生率高,早产儿尤其是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儿由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胆红素代谢不完全,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长且重;而且早产儿早期经口喂养困难,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延迟,胎粪中未结合胆红素排出减少,回吸收增加,加重黄疸,对于早产儿黄疸应该加以重视,积极退黄治疗,以防核黄疸发生[5]。新生儿黄疸的危害在于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是相一致的,即间接胆红素越高,脑损害可能性越大,而并非以前所认为的只有胆红素脑病(核黄疸)才会有脑损害,故在国外对“生理性黄疸”也进行积极治疗[3]。综上所述,蓝光治疗黄疸有效,且方便简单,副作用少,对于基层医院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治疗黄疸的办法,因间接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作用,故对于新生儿黄疸应予早期治疗,尤其是早产儿(因早产儿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肠肝循环障碍、血脑屏障不完善等高危因素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以减少胆红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避免出现后遗症,降低致残率。

[1] 马加宝,陈凯.临床新生儿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0.

[2] 陈玲玲,丘惠娴,周曙明.新生儿黄疸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4)53-54.

[3] 张锡庆,徐祝平.儿科临床鉴别诊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31-132.

[4]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466.

[5] 侯红梅,郁敏,金未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16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1)184-185.

R722.6

B

1671-8194(2014)16-0190-01

猜你喜欢

足月儿光疗蓝光
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不同光疗策略的临床效果研究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强光疗与传统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比较/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蓝光特别推荐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近足月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