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2014-04-24陆永和刘建浩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6期
关键词:药制剂抗菌药品

陆永和 刘建浩

(梅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11)

某院1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陆永和 刘建浩

(梅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梅州 514011)

目的通过对168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收集的168例ADR报告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ADR发生在60岁以上的比例最大,共65例,占38.69%。涉及抗菌药物,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物等48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60例,占95.20%。ADR引起皮肤、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多个系统器官的损害。其中有1例属新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有部分ADR是因超中药的功能主治范围用药所致。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加强ADR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用药安全

近几年,国家医保制度的改革很大程度地促进了各级医疗机构的业务发展,如何在临床诊治中减少ADR的发生,力保医疗服务安全、有效,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迫切问题。为此,我院于2010制定了ADR报告制度,笔者对我院16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有益的参考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2013年由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呈报的ADR报告168例,对收集的每一例ADR报告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特点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年龄

168例报告中,发生ADR的年龄为1/2~97岁,其中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最多见,占38.6%。详见表1。

表1 ADR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2.2 药品种类

统计中渉及48个品种药品,其中抗菌类药20种,引发的ADR97例,占57.7%,其次为中药制剂8种,引发的ADR42例,占25%。详见表2。

表2 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例数及构成比

2.3 给药途径

由168例ADR报告统计,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0例(占95.2%),肌内注射4例(占2.4%),口服4例(占2.4%)。

2.4 发生时间

ADR最快发生于用药后1 min,最迟发生在用药后8 d。其中≤10 min 39例(占23.2%),10~30 min 47例(占27.9%),30 min~1 h 29例(占17.3%),1 h~1 d 30例(占17.9%)。详见表3。

表3 ADR发生时间段

2.5 临床表现

按照ADR累及器官分类进行分类统计,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92例(占54.76%),其次为全身性损害19例(占11.3%)。详见表4。

表4 ADR涉及的器官损害及临床表现

3 讨 论

3.1 年龄与ADR的关系

根据表1显示,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65例,占总ADR人数的38.70%。有资料表明,成年人ADR发生率3%~12%,6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ADR发生率逐渐增加:60~69岁ADR发生率15.4%,70~79岁ADR发生率21.3%,80岁以上ADR发生率25.0%[1]。由于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加上老年人常伴发一些基础性疾病,不同程度地加重了器官功能的损害,从而导致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变化[2],使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减慢,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而诱发不良反应。根据老年人这一特点,临床用药应遵循“小剂量原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量应为成年人药量的3/4,80岁以上老年人用药量应为成年人药量的1/2,同时,用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基础性疾病、用药史、有关检查结果等,认真分析,选择合理的药物治疗。

3.2 药物的类型与ADR的关系

根据统计分析,引起ADR最多见的是抗菌类药物,共97例,占ADR总数的57.7%,主要是由β-内酰胺类抗菌药引起(83例,占抗菌类药物引发ADR的85.5%),其次是中药制剂,共42例,占ADR总数的25%。由于临床上抗菌类药物应用广泛,临床医师滥用抗菌药、盲目联合用药等现象还比较普遍;而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因品种多,抗菌谱广,抗感染效果好,我院临床医师多把这两类药作为抗感染的首选药物,因而使用量最大,引起ADR的发生例数最多。建议各医疗机构应加强对临床医师的培训,结合实例及用药新知识,针对性地学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普及和提高。

中药制剂成为ADR比较多发的原因,可能是本院为中医医院,使用中药防治疾病是传统。由于中药所含成分复杂,致敏原不明,目前的技术手段难以分离提纯有效成分,质量可控性差等,使ADR增加。另外,必须重视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超范围使用引发ADR的现象,如“香丹注射液”,其功能主治范围是治疗心绞痛、心肌梗死,我院骨科用于治疗骨折后红肿患者,共发生20例ADR,根据中医管理局颁发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要求: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范围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临床医师应严格遵守执行,以免给患者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3.3 给药途径与ADR的关系

本院168例ADR报告中,95.20%为静脉给药。在给药途径方面,临床医师多考虑静脉给药,认为药物直接进入血液,起效快,但没有考虑到输液的pH值、微粒、内毒素、浓度、配伍等引发ADR的重要因素[3]。静脉给药由于没有经过肝首过效应,故其药理作用起效快,引发ADR也较口服给药更为迅速而强烈[4],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引起ADR的预见性差,本院中药制剂引起的42例ADR全部是静脉给药引起。为此,合理选择给药途径,按照用药原则尽量减少静脉给药,是减少ADR发生的重要措施。

3.4 ADR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特点

由表4、表5所见:ADR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者有86例,占ADR的51.2%,ADR发生于用药后1h内者有115例,占ADR的68.5%,最早于用药后1 min,最迟于用药后8 d出现。涉及的器官损害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多见,占ADR的54.76%,主要表现为皮疹、皮肤瘙痒,其他依次为全身性损害、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及局部反应等。过敏性休克1例,由静脉滴注甲硝唑引起,于用药30 min时出现呼之不应,面色苍白,全身冷汗,随之呼吸心跳停止。处理:立即停用甲硝唑,给氧、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等,1 min后意识恢复,心跳、呼吸恢复。此例属于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以上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应用等密切相关,提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个体情况,权衡利弊,合理选用治疗药物,合理选择给药途径;在静脉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尤为用药后30 min内;全程监控用药经过,一旦发生ADR,能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同时加强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努力降低ADR发生率。

[1] 蹇在金.第二届全国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A].

[2] 崔燕宁.药物安全与药物警戒[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122.

[3] 赵婷,赵鸿昆,李林春,等.497例β-內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分析 中国药房[J].2013,24(10):931.

[4] 林茵,李国成,李剑芳.101例静脉滴注用药不良反应分析[J].今日药学,2012,22(3):179-181.

R97

B

1671-8194(2014)16-0111-02

展开全文▼
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药制剂抗菌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常用妇科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进展
10 种中药制剂中柴胡的定量测定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液-质联用法测定蒙药制剂中非法添加降糖类化学药品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286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