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电话》教学设计

2014-04-23李紫纤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意味意图形式

李紫纤

教材分析:

相声是一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3课《打电话》是一篇相声形式的略读课文。作者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既能节省时间,又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春节联欢晚会”吗?你最喜欢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哪一类节目,为什么?

2.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种很受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你喜欢吗?说说你对相声都有哪些了解?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概括归纳:相声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艺术,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表演形式有一个人说的单口相声,两个人说的对口相声,三个人以上说的群口相声,语言表现以“说、学、逗、唱”为主。

4.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春节联欢晚会来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对相声的了解引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的内容上来,既揭示了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浏览课文,了解特点

1.边听相声《打电话》的录音,边浏览课文。

2.自读课文,读准读顺。思考:相声《打电话》说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互动。(1)同桌相互间交流,(2)指名回答。

4.教师归纳: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5.讨论:相声有什么艺术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归纳)

[设计意图]通过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到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三、再读课文,领悟特点

1.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相声中哪些片段最能让同学们发出阵阵开心的笑声?找一找,读一读。

(2)讨论: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找出他“打电话”时所说的话。(重点分析: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3)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名为啰唆,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他来说怎么样?

(4)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呢?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又会怎么样?

2.归纳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唆者说话啰啰唆唆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物起名叫啰唆,就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实际上姓氏上根本没有姓啰的,在这里以“啰唆”命名,既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让啰唆者名实相符,又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

3.同桌练习表演《打电话》。

4.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5.各小组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和学生评价)

6.畅所欲言: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7.小结: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在打电话的时候更是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设计意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把思考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感受人物语言的特点。通过表演《打电话》,体验相声的魅力,找出《打电话》这个相声的笑点,引发思索,对相声幽默、风趣的语言形式产生深刻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四、交流感悟,总结全文

1.说一说。你觉得相声的语言特点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演一演。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毛遂自荐地演一演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

3.评一评。在同学们的表演中谁最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4.总结全文。希望同学们能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明白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的道理,时时提醒自己要文明地与人交流,并在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突出要点,简洁明了,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

5.布置作业。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看或听一听相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相声表演。

[设计意图]根据相声的语言比较通俗易懂,讽刺意味比较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采用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能读出讽刺意味,能读出相声的“笑”的元素。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听、看、演、评,充分地体会相声的语言特点,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领悟相声这种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演形式的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特点的同时,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熏陶。

◇责任编辑:王天杰◇

猜你喜欢

意味意图形式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陆游诗写意图(国画)
制定法解释与立法意图的反事实检验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见微知著与文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