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感 提升数学素养

2014-04-23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米尺茶苗心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问题呈现,在互动交流中孕育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例如:15÷0.25=?怎样算简便?

生1:15÷0.25=15÷0.5÷0.5=30÷0.5=60。

生2:15÷0.25=(10+5)÷0.25=10÷0.25+5÷0.25=40+20=60。

生3:我是这样想的:15÷0.25=(20-5)÷0.25=80-20=60。

生4:我这样做:(7.5+7.5)÷0.25=30+30=60。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谁能说说刚才4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5:他们都是把被除数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然后计算。

生6:老师,我还有一种不同的解法,15÷0.25=(15×4)÷(0.25×4)=60÷1=60。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呈现具有挑战性、思辨性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认真思考后踊跃发言,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对比,体会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己应该怎样做。生生、师生对话,在各抒己见中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增强感知,丰富认识,拓宽思维,随着对话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数感在孕育中破土而出。

二、任务驱动,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感受,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操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心智技能可以由某些操作技能逐步提升、转化而成。

三、背景支持,在估算教学中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

1.在估测中生成数感。如,教学“分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0厘米=1分米后,让学生比画出1分米,同桌互相比一比,闭上眼睛比一比,然后睁开眼睛用直尺比对;用手拃拃课桌短边大约几分米?(4分米)用米尺验证。拃拃课桌高大约几分米?(6分米)用米尺验证。这样先借助眼、手估量桌子的宽和高,再用米尺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1分米、4分米、6分米的长度模型。接着,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度猜猜是什么物体,如给出4分米,学生调出脑海中已有的经验储备——课桌的宽大约4分米,推想出教室里国旗的宽大约4分米,书柜宽大约4分米,流动红旗最长边大约4分米,手臂(小腿)长大约4分米等。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学生兴趣浓厚,在找中思考,在思考中记忆,在记忆中深化,建立起一些常见量的模型,今后遇到相似情境时,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数感的生成于无形中得以滋养。

2.在估算中发展数感。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教师可创设茶农栽茶树情境:每排挖18个坑,一共挖了12排。茶农想:我一共挖了多少个坑?如果一个坑种一棵茶树,买175棵茶苗够吗?

让学生尝试、交流、汇报18×12怎样估算后,生成3种估算方法:估大法:18×12≈240,20×12=240;估小法:18×12≈180,18×10=180;估大估小法:18×12≈200,20×10=200。在此基础上,巧妙借助茶苗坑位图,通过数形结合,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3种估算方法分别多(少)估了几个几,明确精确值的值域范围,在直观的数轴上进行三种估算值与精确值的大小比较。(如下图)

这样,学生一致认为3种答案都是对的,但估小法、估大估小法把坑位数往少里估,结果茶苗不够;估大法是把坑位数往多里估,茶苗更不够了。所以相比较,估小法更具说服力。

四、学以致用,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如教学“小数乘法计算”后,让学生把下列数据填入适当的括号里,描述陈老师买篮球的故事。

27.8 85.8 9 800 772.8

陈老师带了( )元钱到“我运动我快乐”健身超市买了( )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 )元,总共花了( )元,收银员应找回( )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中都极其重要,它是将数学与现实世界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探索一样,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靠某节或某单元的学习就能实现的,而是以学生从事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为支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积累、丰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徐新亮◇endprint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问题呈现,在互动交流中孕育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例如:15÷0.25=?怎样算简便?

生1:15÷0.25=15÷0.5÷0.5=30÷0.5=60。

生2:15÷0.25=(10+5)÷0.25=10÷0.25+5÷0.25=40+20=60。

生3:我是这样想的:15÷0.25=(20-5)÷0.25=80-20=60。

生4:我这样做:(7.5+7.5)÷0.25=30+30=60。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谁能说说刚才4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5:他们都是把被除数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然后计算。

生6:老师,我还有一种不同的解法,15÷0.25=(15×4)÷(0.25×4)=60÷1=60。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呈现具有挑战性、思辨性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认真思考后踊跃发言,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对比,体会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己应该怎样做。生生、师生对话,在各抒己见中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增强感知,丰富认识,拓宽思维,随着对话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数感在孕育中破土而出。

二、任务驱动,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感受,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操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心智技能可以由某些操作技能逐步提升、转化而成。

三、背景支持,在估算教学中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

1.在估测中生成数感。如,教学“分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0厘米=1分米后,让学生比画出1分米,同桌互相比一比,闭上眼睛比一比,然后睁开眼睛用直尺比对;用手拃拃课桌短边大约几分米?(4分米)用米尺验证。拃拃课桌高大约几分米?(6分米)用米尺验证。这样先借助眼、手估量桌子的宽和高,再用米尺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1分米、4分米、6分米的长度模型。接着,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度猜猜是什么物体,如给出4分米,学生调出脑海中已有的经验储备——课桌的宽大约4分米,推想出教室里国旗的宽大约4分米,书柜宽大约4分米,流动红旗最长边大约4分米,手臂(小腿)长大约4分米等。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学生兴趣浓厚,在找中思考,在思考中记忆,在记忆中深化,建立起一些常见量的模型,今后遇到相似情境时,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数感的生成于无形中得以滋养。

2.在估算中发展数感。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教师可创设茶农栽茶树情境:每排挖18个坑,一共挖了12排。茶农想:我一共挖了多少个坑?如果一个坑种一棵茶树,买175棵茶苗够吗?

让学生尝试、交流、汇报18×12怎样估算后,生成3种估算方法:估大法:18×12≈240,20×12=240;估小法:18×12≈180,18×10=180;估大估小法:18×12≈200,20×10=200。在此基础上,巧妙借助茶苗坑位图,通过数形结合,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3种估算方法分别多(少)估了几个几,明确精确值的值域范围,在直观的数轴上进行三种估算值与精确值的大小比较。(如下图)

这样,学生一致认为3种答案都是对的,但估小法、估大估小法把坑位数往少里估,结果茶苗不够;估大法是把坑位数往多里估,茶苗更不够了。所以相比较,估小法更具说服力。

四、学以致用,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如教学“小数乘法计算”后,让学生把下列数据填入适当的括号里,描述陈老师买篮球的故事。

27.8 85.8 9 800 772.8

陈老师带了( )元钱到“我运动我快乐”健身超市买了( )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 )元,总共花了( )元,收银员应找回( )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中都极其重要,它是将数学与现实世界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探索一样,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靠某节或某单元的学习就能实现的,而是以学生从事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为支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积累、丰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徐新亮◇endprint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和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一、问题呈现,在互动交流中孕育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例如:15÷0.25=?怎样算简便?

生1:15÷0.25=15÷0.5÷0.5=30÷0.5=60。

生2:15÷0.25=(10+5)÷0.25=10÷0.25+5÷0.25=40+20=60。

生3:我是这样想的:15÷0.25=(20-5)÷0.25=80-20=60。

生4:我这样做:(7.5+7.5)÷0.25=30+30=60。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谁能说说刚才4位同学的算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5:他们都是把被除数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然后计算。

生6:老师,我还有一种不同的解法,15÷0.25=(15×4)÷(0.25×4)=60÷1=60。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呈现具有挑战性、思辨性的问题,有效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认真思考后踊跃发言,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对比,体会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自己应该怎样做。生生、师生对话,在各抒己见中互相启发、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增强感知,丰富认识,拓宽思维,随着对话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数感在孕育中破土而出。

二、任务驱动,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感受,一种心智技能,如果说操作技能主要靠肌肉运动,表现于外部行动,那么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操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心智技能可以由某些操作技能逐步提升、转化而成。

三、背景支持,在估算教学中发展数感

新课标指出:“在具体情境中,能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简单的估算,理解估算的意义,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

1.在估测中生成数感。如,教学“分米”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0厘米=1分米后,让学生比画出1分米,同桌互相比一比,闭上眼睛比一比,然后睁开眼睛用直尺比对;用手拃拃课桌短边大约几分米?(4分米)用米尺验证。拃拃课桌高大约几分米?(6分米)用米尺验证。这样先借助眼、手估量桌子的宽和高,再用米尺进行验证,帮助学生在脑中建立1分米、4分米、6分米的长度模型。接着,让学生根据给出的长度猜猜是什么物体,如给出4分米,学生调出脑海中已有的经验储备——课桌的宽大约4分米,推想出教室里国旗的宽大约4分米,书柜宽大约4分米,流动红旗最长边大约4分米,手臂(小腿)长大约4分米等。这样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背景,学生兴趣浓厚,在找中思考,在思考中记忆,在记忆中深化,建立起一些常见量的模型,今后遇到相似情境时,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出现一个具体的参照物,数感的生成于无形中得以滋养。

2.在估算中发展数感。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教师可创设茶农栽茶树情境:每排挖18个坑,一共挖了12排。茶农想:我一共挖了多少个坑?如果一个坑种一棵茶树,买175棵茶苗够吗?

让学生尝试、交流、汇报18×12怎样估算后,生成3种估算方法:估大法:18×12≈240,20×12=240;估小法:18×12≈180,18×10=180;估大估小法:18×12≈200,20×10=200。在此基础上,巧妙借助茶苗坑位图,通过数形结合,用几何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3种估算方法分别多(少)估了几个几,明确精确值的值域范围,在直观的数轴上进行三种估算值与精确值的大小比较。(如下图)

这样,学生一致认为3种答案都是对的,但估小法、估大估小法把坑位数往少里估,结果茶苗不够;估大法是把坑位数往多里估,茶苗更不够了。所以相比较,估小法更具说服力。

四、学以致用,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具体表现在对日常生活中的数和运算有敏锐的洞察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解释和表示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数据特征和空间形式,捕捉一般问题中潜在的数学特征。

如教学“小数乘法计算”后,让学生把下列数据填入适当的括号里,描述陈老师买篮球的故事。

27.8 85.8 9 800 772.8

陈老师带了( )元钱到“我运动我快乐”健身超市买了( )个篮球,每个篮球的价格是( )元,总共花了( )元,收银员应找回( )元。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强化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在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学习中都极其重要,它是将数学与现实世界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在需要数感发挥作用的时候,它便会自然出现,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探索一样,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不是靠某节或某单元的学习就能实现的,而是以学生从事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为支撑,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验、积累、丰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徐新亮◇endprint

猜你喜欢

米尺茶苗心智
起始课要下得去的功夫
《发现大脑:谁开启了我们的心智之旅》书评
茶苗移栽需掌握好时间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任务驱动学习:用学具串联长度单位的复盘和预告
我的米尺我做主
我的米尺我做主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甘露珠宝 匠心智造,创新引领未来
神奇的米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