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应用文的实用性突破教与学的矛盾

2014-04-23曹红

2014年5期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思路实践

曹红

摘要:《应用文写作》因其实用性强的特质在高职教育中受到重视,但教与学的矛盾始终是一个教学难题。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能具备帮助就业和今后职业良性发展的技能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满足学生需求,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处处彰显应用文的实用性,突破传统教学定势、发挥教学团队作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写作意识是突破教学瓶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思路;实践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实践性已被证明,成为发挥学生专业技能的一项重要辅助力量。从教育者的角度和工作实践来看,这门课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存在一个尴尬的事实:学生普遍反映虽然有用但内容枯燥、不愿学;教师普遍感到教得卖力但收效甚微、不爱教。究其原因,课程本身的实用性未能得到突出、教与学脱节是症结所在。应用文本来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如果教师能够帮助学生运用应用文去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自然会产生想学的愿望和学好的热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突破传统教学定势、发挥教学团队作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写作意识应当是可行性较强的解决办法。

从职业岗位的需求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出发,选取适当教学内容。应用文的种类,由于社会分工、各行各业的业务不同,形成各具特色的分支。按照应用文的使用功能划分,大致有两类:通用类和专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文种不断增加,旧的文种在不断淘汰,粗略统计也达上千种。目前应用文写作教材编写时所选取的文书种类趋于泛化,一般有30个左右文种,基本上都是公文、计划、总结、合同、市场调查报告等,鲜有专业性强的应用文写作教材。在有限的课时里,若不分专业、不论是否需要,一律按同样内容讲授,则每个文种只能蜻蜓点水般学习,无法达到令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较好的解决办法是: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按照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学生的日常需要来确定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文种进行教授,不局限于教材所包括的文种。

在确定了选取教学内容的基本原则之后,可将教学内容分为通识和专识两部分。通识部分不分专业,一律需要学习,比如求职信、申请书等;专识部分则要分专业讲授:财经专业侧重于学习经济类文书,例如合同、市场调查与预测报告、审计报告等;法律专业侧重于学习司法文书,例如起诉状、答辩状、判决书等;文秘专业侧重于学习行政公文和日常事务文书,例如行政公文、简报、会议记录等。某些专业需要重点学习的文书,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并非不需涉及,可作为一般性了解的内容加以讲授。学习这些文书的写作和应用既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补充,也是对其未来灵活就业所需能力的一种辅助。

除了选取与专业有关的文书之外,每种文书所选取的例文也应具有专业色彩。例如讲授毕业实习报告时,物流专业、物管专业、财会专业要分别选用与专业相对应的例文。由于与其专业知识有较为紧密的联系,针对性、目的性强,学生自觉意识到这些文书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相应增强。学生未来就业和日常生活需要什么就教什么,这也符合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指示:高职教育以“必需、够用”为原则。

从优化人力资源的实用主义原则出发,建立写作教学团队。若按照上述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和日常生活的需要选取恰当文种实施教学的话,一名教师起码要掌握30种左右的文书写作知识,涉及到多个专业。从目前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大多数出身于中文专业的现状来看,缺乏专业理论基础显然令其力不从心。常见的情况是教师用2∕3的课时讲授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等通用类文书,较少或几乎不讲授专业类文书。而且这种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由一名教师从头到尾负责的个体授课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变化形势,可以参照专业教学实施的专业教师加企业兼职教师的双教师授课制,由教授应用文写作的基础课教师与各個专业的专业课教师组成写作教学团队。遇到专业性极强的文种时,可由一名专业课教师和一名基础课教师共同完成该文种的授课任务。

过去有人也提出这一想法,但更多的教师质疑其可行性,认为这牵扯到跨系、跨学科的问题,操作难度太大。其实,团结协作是最节约人力成本的,还可以优化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首先由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划提出该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需掌握的专业文书种类,然后与基础课教学团队分别用两周时间共同备课,制定教学方案,设计实践教学情境,选取教学案例和习作材料,确定教学过程中的分工,并最终形成文字资料。一旦将上述内容确定下来,各教学团队可采取联合教学的方式,将专业教学与应用文写作教学融合起来。比如法律专业的经济合同法部分涉及到合同文本的写作,该教学团队可指派两位教师从法律规程、法律要素和文本格式、写作要求的角度共同开展教学活动。不但使课程内容得到了互补和延续,而且还促进了学科建设。只有强化教学过程的专业性、协作性,才能强化学生的职业特征。

从培养学生能写会用这一基本能力出发,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色,应用文的工具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应用文写作》课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往在教授应用文写作时,教师往往从语文学的角度,讲字词、讲结构、讲格式,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教学。应用文写作教材也是按照固定模式编写,先是定义、特点,然后是分类、写作方法,最后是写作要求、列举范文。从篇幅来看,写作方法的文字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内容。其实,写作和应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从当今社会的实际需要来看,只有做到了既能规范地写作应用文,又能正确地应用应用文,才能使应用文成为办理好公私事务、沟通关系的工具。

教师不能唯教材论,在应用文书的定义、特点、分类上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应从培养学生能写会用的基本能力出发,加强实践性教学。例如,通知、请示、报告和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文书,在大部分教材中被划分到行政公文和事务文书两章中;多数教师也只是就事论事,向学生讲解每种文书的写法,但却极少提及需要在何时因何事向何人用到这些文书。这恰恰成为学生在今后实践中运用这些文书时遇到的最大障碍。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在高职教育中常被提及的教学方法。教师不必非要设置与职业环境相似的情境,可就地取材,从校园生活中选取与学生关系密切的事情设置情境。比如,教师可设置“各系学生会将于年底举办迎新晚会”之类的实践性情境,启发学生站在学生会的角度,思考完成该项任务要和哪些部门打交道、所需文书有哪些?这些文书递交的程序是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然会联系到上述文书,接下来就会分工着手起草这些文书。在教授过程中,学生会主动要求教师教授这类文书的写法和用法。这种突破以往教学定势的做法,可以拉近应用文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距离,较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忽视职业能力培养的弊端,使应用文不再是学了再用,而是变成有用才学、学以致用。

从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目标出发,优化课堂结构。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课堂结构往往是“讲授——例文——练习”的单一模式。即使有互动,多数情况下也是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走,其思维处于被动的、受支配的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维的交际能力。应用文书种类繁多,若教师把教会学生写作某几种文书当做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把自己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位置,那只能算是授人以鱼,学生一旦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在运用应用文书处理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时还是个“跛子”。

《应用文写作》开设的终极目标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写作方法、思维方法和应用方法等等,只有授人以渔才能帮助学生在校园中就具备了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的素质。

对此,《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教学应向教师、学生双主体转变,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材料的提供者、作业的辅导者,学生是课堂的实践者、材料的运用者、写作的执笔者;同时应设计复合型课堂结构,既有“讲授——例文——练习”模式,又有“练习——评讲——修改”模式;既有独立写作(申请书),也有合作完成(经济合同);既有书面表达(写作),又有口头表述(发言);既有教师引导,也有学生讨论。总之,要让课堂模式实用化、多样化,既充分引导学生的写作意识,使他们能够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和读者阅读、理解的认知规律去思考问题,完成写作;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和口头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总之,《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教师应始终围绕其实用性和工具性的本质,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写作意识为目标,将应用文的写作、应用与专业学习、职业岗位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之在学生的在校生活和未来职场生活中充分发挥工具作用。(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城.改变教学定势,提高学习兴趣——高职院校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J] .读与写杂志.2008年(3)

[2]张彤.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应用文教学改革策略[J] .辽宁高职学报. 2008年(3)

猜你喜欢

应用文写作思路实践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词多造
换个思路巧填数
论“内外兼修”模式下高职应用文写作第二课堂学习平台的构建
浅谈高职应用文写作课堂效率的提升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