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民族传统文化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014-04-23孙静静

2014年5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孙静静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民族传统文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民族传统文化给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形式,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来源。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正确的扬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中国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过程中,一方面,充分地把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方面是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同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所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和民族文化结合的可能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华民族传统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民族形式和文化资源。从产生背景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中国建设相结合的结果,必然与本土文化有契合点。人类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性,决定了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共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虽然产生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决定了它们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共性。从文化发展过程来看,文化是一个开放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内外因必须交换和互流。因此既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实际,即吸收外来新鲜的文化营养,也要吸收特色传统文化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广泛性。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并形成于欧洲,但是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变化发展过程的产物,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大人民群众仍然具有重大的吸引力,并且对人民的实践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被全世界的人民普遍运用,代表了全人类价值取向的主流。它吸收了世界各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通过不断地提炼与创新发展成为新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能被它吸收和利用。

二、民族传统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文化来源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给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形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来源,使其充满生机活力。

(一)传统治国之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提供了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发展围绕着民主政治、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展开,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早已经存在这些思想。如尧舜时代注重“文德治世”;孔子的“仁政”“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提出“仁则荣,不仁则辱”;老子提出“厚德载物,无为而治”思想;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以法治国”“以法为教”“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以及“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都体现出重视民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体系的确立借鉴了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传统民族文化价值理念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基础

“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内容博大精深,但归结起来,最具有启示意义的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仁”“义”“礼”“智”“信”五个要素。”[1]“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仁以爱人为核心,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义以尊贤为核心,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頭,帮人一把,即为义。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礼者,示人以曲也。”对他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信,即做人做事要诚信。这些传统价值理念作为古时的美德规范,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服务于当时的政治统治。而在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文化的前提下,“仁义礼智信”的传统文化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勇敢无私等传统民族文化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精神的内核和时代精神的代表。仁爱,礼让,诚信,无私奉献等融入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等。经过不断的提炼、升华,最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经济方面、社会和谐方面,民族传统文化蕴含的的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相契合

经济方面,古时认为“富藏于民”,普遍存在重农思想;同时认为变革是经济发展的一大动力,如《大学.礼记》中认为:“苟日新,日日新”、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都体现经济上变革的重要性。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适应全球化的变化,中国的经济必须适时做出调整。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都是围绕着富藏于民的思想开展变革。社会和谐方面,古时强调“以和为贵”“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思想,强调的正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创建的和谐社会正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

三、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传统文化中封建礼教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以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等为核心内容,是小农宗法等级社会的伦理文化,它所反映与代表的是农业社会的宗法等级制价值精神,维护的是宗法等级的社会伦理关系及其秩序。”[2]在此层面上,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批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像新文化运动时候那样,提倡文化全盘西化,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而是要以对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扬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一)认清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部分,对其进行批判首先,对封建礼教思想的批判。东汉诸儒师承董仲舒进一步阐发三纲五常之义。“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礼记》曰:五性(即五常)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这就是后世所谓三纲、五常、五伦六纪等封建礼教的基本内容,至此,成为完整的封建礼教思想体系。”[3]对于君对臣和官吏对民众的绝对压制权,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威,夫对妻、男对女、主人对奴婢的绝对领导权等等这些无理压制和盲目服从的封建礼教。在这个意义上,封建礼教是当今文明进步的巨大阻碍,必须对它们进行摒弃,在扬弃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其次,对等级观念的批判。“中国古代社会中的等级观念无非是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强调主体身份的差异性,这种主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亲等身份、官僚身份、良贱身份和民族身份。其基本线索有两条:一是强调王权的至高无上性,维护王权;二是强调亲权等级的不可逾越性,维护亲权。”[4]这种等级观念的存在,阻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设,必须对其进行批判和抛弃。

(二)汲取传统优秀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首先,借鉴传统“仁者爱人”的思想,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的民主发展。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视“仁者爱人”,我们党就应该坚持这个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要坚定立场,从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各项方针、政策,解决好立党为公和执政为民的问题。在治理国家方面,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力惩以权谋私、以权压民现象,保证民主政治;把民主、自由和人权作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系。

其次,借鉴传统“富藏于民”的思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打开了国门,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大潮中,对于转型期的中国,我们面臨着很多机遇和挑战,改革面临着更深层次的攻关难题。古代管子的“均地分力”思想启示我们经济的发展要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之间的关系,要使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借鉴“富藏于民”的思想,博采众家之长,擅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发挥人民群众是创造者和社会推动力的作用,推进经济体系的改革。改革要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需要,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再者,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形成灿烂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民族之根。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形成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紧扣我们的民族性和继承性,并结合实际,赋予它新的时代内核。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科学的、合理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来。在融合中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借鉴和创新的关系。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科学、更加丰富、更加完善,并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继承“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全方位促进现代化建设的每个环节的和谐发展,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国内外、中央和地方、个人和集体、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潘玉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研究[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高兆明. 民族道德文化:从传统到现代[J].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

[3]疗德清. 先秦秦汉之际礼制的演变与封建礼教思想的形成[EB/OL].http://www.cnki.net.1994-2013.

[4]赖早兴. 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与刑法的等级性[J].云南大学学报,2005(05).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