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模块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14-04-23朱海燕席燕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模块大学生课程

朱海燕,席燕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070)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一)创业教育内涵

创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创业是指“从零开始创建企业”[1];广义创业包括从一个有问题的企业开始创建出一个重焕生机的企业[2],这说明创业可以在现有的组织内部进行。[3]本文主要从狭义的层面来研究和理解创业现象,认为创业是“发现机会、获取资源创造新组织的过程”。同样,创业教育也有创业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分[4],在狭义的创业定义下,创业教育是指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开设课程、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甚至是资助资金、提供咨询等方式使学生具有开办企业的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拓展、深化与提高,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为目的,进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社会财富和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创业教育一般是在普通的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和就业、择业教育基础上进行的。

(二)创业教育特点

创业教育作为新兴的教育理念,有其独特性,大致区分为以下两类:

1.实践性与多层次性

任何一种教育的效果,最终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而创业教育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突出。创业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强调学生的创业实战能力,并且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等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必须融入到社会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提升,而创业教育的最终效果也需要接受创业比例、创业成功率等实践数字的衡量。进一步,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也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出了多层次的要求。具体而言,在开展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实践平台的构建以及第二课堂的展开培养学生创业实战能力的关键,也成为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多层次课程体系的建设成为创业教育的特征之一。

2.时代性与针对性

创业教育有着强烈的时代性,它的萌生与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一项重要的生产要素,它与技术一道扭转了传统依靠资源和劳动投入的生产方式成为生产和整个经济活动的核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下,人们只要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技术以及相关创业知识就有可能进行创业,创业教育由此应运而生。创业教育的时代性注定它的最终目标是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中小企业的创立,因此,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传统课堂教学是针对大学生创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而第二课堂等创业实践活动则是针对大学生创业实战能力的历练与提升。

二、创业教育的模块类型与体系构建

(一)创业教育的模块类型与内容

基于以上两大特征,创业教育要求创新原有课程体系,关注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变革,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和操作性,重新定位教育功能,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与创新能力。

创业意识模块:该模块要求学校创造出创业所需的氛围和舆论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创业潜质的学生,激发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警觉性和敏感性 (Klofsten et al.,2000)[5]、创业愿望与热情以及创业成就感和企业家精神。主要包括创业环境和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两部分内容。创业环境是指创业氛围、创业导向等软环境建设,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是包括创业兴趣、创业精神、创业决心和创业主动性在内的创业素质建设。

创业理论模块:进行系统化的创业管理或创业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教育,传授创业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主要是创业教育学科课程的开发,大都采用小班教学的方式,分为传统课程和实验课程,传统课程是指创业基础理论的准备,主要有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和学科渗透课程等。而实验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来自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来自社会问题、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参观企业、访问消费者等内容。

创业实践模块:实践模块又指“第二课堂”,它强调使学生从创业知识学习阶段,步入到模拟的实战阶段,使学生的创业热情、创业知识在模拟平台上得到试验和融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创业行动奠定必要的基础。创业实践模块的加入是创业教育的重大转变,由传统课堂向创业行动与实践转变,强调寻求外部资源的获取与支持[6]和区域网络的融入性,沟通锻炼、领导实践,以及“干中学” (Fiet,2001)[7]等内容。主要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与验证,分为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两块内容,模拟实验主要包括沙盘演练、创业计划竞赛,以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模拟创业环境为主要目的;而社会实践则涉及商业调查、创业项目孵化和消费市场调研等创业初期活动。

三大创业模块具有时间上继起性和逻辑上递进性的特点,创业意识模块是催化剂,激发学生创业热情;理论模块是基础,丰富和巩固学生创业知识;实践模块是链接器,链接创业理论和创业实际,链接大学生和外部经济环境。创业教育大致从三个步骤进行,首先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兴趣的熏陶和引导,进而进行创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最后创业技能的训练。

(二)创业教育的载体与体系构建

三大创业模块的有效运作离不开创业教育载体的培育,大致分为以下四类:一是软环境建设,软环境更多是属于创业意识的培养,是通过校园广告、校园广播、创业专题讲座或演讲以及印发或张贴各类创业文件和政策等方式,营造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二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培育学生创业能力为中心,传授创业所需的各类知识,包括经营管理基本知识、商业计划写作技能、发现市场需求、机会识别、评估创业价值、成本与风险技能与知识等。三是实践平台建设,是指有组织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沙盘演绎以及由此产生的较为成熟的创业项目,或者创业孵化器、创业厂房、设备和创业基金支持下的创业项目运营。四是创业支撑组织建设,是指类似创业俱乐部、未来企业家协会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信息分享平台、创业团队组建平台等。此外,还有相当校外组织是在政府在考虑地方经济特色的背景下有意识的鼓励设立的。

由此,依托四大载体,三大创业模块才能有效运作,继而“养成”大学生创业者的优良素质,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远大理想、豁达心态、合理知识结构、科学行动路线与实用性技巧相融合的创业团队或个体,在他们身上达到“哲理与心理”、“知识结构”、“践行能力”三位一体的理想结合。

三、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三种模式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三种情景的引入:概念性框架的提出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通过三大模块的重组或者参数的修改,增加模块内容的多样性,把这些模块组合引入创业教育,以满足不同学校及大学生的需求,关键在于:如何把握高校的创业教育战略和将其战略转化成创业教育模块组合,已有研究从创意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或被动性 (student involvement in idea development)和商业创意潜力 (potential of business idea)两方面提出了高校创业教育的战略模型[6],为了更好的把握高校创业教育战略,本文也从学生的参与度和商业创意潜力两方面来规划创业教育情景 (见图2),从而进一步来分情景分析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情景1:学生参与程度低,比较缺少创业精神和意识。针对此类学生学校往往采用创意意识模块主导的创业教育方式,以全校公选课的形式开设《创业学》课程,鼓励、吸引有一定创业兴趣的学生参与,辅以创业讲座、创业故事的软环境建设,当然也有可能存在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创业支撑组织,如创业者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等。

情景2:学生创业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程度高,缺乏好的商业创意。针对此类学生,学校采用创业理论模块主导的创业教育方式,以系统、全面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业教育,尤其注重创意产生和机会发现等课程教育,改革教学方式,以案例方式或者实验模拟方式开展课堂教学[6],鼓励学生参与全:校性的或者全国性的“创业计划大赛”。情景2改革传统授课方式和课程体系,关注和创新创业课堂建设。

情景3:学生创业兴趣浓厚,主动参与程度高,有较为明确的商业创意。针对此类学生,学校采用创业实践模块主导的创业教育方式,积极争取校内外资源的整合,强调学生的创业能力,关注创业项目的实际实施和最终成功率。

情景4:学生创业兴趣浓厚,有较为明确的商业创意,但参与创业教育的意愿低。出现这种情景的原因是,身处较为浓厚的创业氛围中,或者是区域商业氛围浓厚,或者是本身处于家族企业环境中,学生已经开始创业行动,对创业教育本身不感兴趣,也不认为创业教育能够提升其创业成功率[7]。这类情景商业创意成熟,但由于该类学生并不属于创业教育的对象,因此不在本文研究范畴内。

图2 创业教育的实施情景

(二)基于模块组合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提出

对应以上三种情景,高校分别自主形成了“意识型”创业教育、“课程式”创业教育以及“综合式”创业教育三种比较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上述三种情景是以创业教育的对象即学生为区分,而不是以学校为区分,这说明在同一学校中,面对不同特征的学生,往往存在多种模式并存的情形,这也是一些学校提倡多层次创业教育的理论依据所在。详细说来,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公选课,面向情景1学生开展创业教育;面向工商管理类学生开设创业教育专业或者有浓厚创业兴趣的工科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第二专业(如浙江大学面向全校理工科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学习),基于创业过程全面、系统的设计创业教育课程,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开始创业实践尝试;结合系统创业课程,针对有一定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教育,将创意和创业团队完美结合,强调“双导师制”、“创业支撑政策”和“创业孵化”,这种创业模式的实施往往借助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区力量来完成。

表1 创业教育情景与模式

四、小结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创业教育体系可以从三个模块进行,首先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决心的培养,进而进行创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构建创业知识结构,最后进行创业技能的训练;与此同时三大模块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四大载体的支撑,分别是软环境、课程教育、实践平台和创业支撑组织。特别需要说明两点:第一,创业教育具有实践性和多层次的特征,创业教育体系既需要校内创业氛围、创业知识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校外创业组织、创业载体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扶持;第二,创业教育要培养的人才规格也是不确定的,可以培养真正的创业者,或者仅仅培养创业者必备的某些意识、精神和技能,或者是帮助贫困人口或失业者寻找谋生的手段,或者是培养创新人才。创业教育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多种选择,满足学生多种需求,几乎可以在任何学生群体进行创业教育的渗透。

由此,高校和地方政府需要依据创业教育的模块构成与载体特征进行创业教育的设计与实施。

高校层面:要明确创业教育是一种分层次教育,它可以培养真正的创业者,或者仅仅培养某些创新意识、精神和技能,或者是培养创新人才,甚至可以概括让大学生自我认知是否属于真正的创业者,能够承担创业重任。在培养方式上,创业教育需要形成的是立体化、多层次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分层次、分专业的结合地方经济开展创业教育。

政府层面:政府层面需要做的更多是营造创业的区域文化氛围、创业实践平台,尤其是社会实践平台。具体来说,主要有出台创业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和办公场所建设,以建设大学科技园以及创业孵化器等实践平台为抓手切实帮助大学生初创企业融入区域创新网络。

[1]Low MB,MacMillan IC.Entrepreneurship:Past research and future challenges[J].Journal of management,1988,14(2):139.

[2]张东升,刘健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0,(4):35-40.

[3]Amit R,Glosten L,Muller E.Challenges To theory Development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1993,30(5):815-834.

[4]林强,姜彦福,张健.创业理论及其架构分析[J].经济研究,2001,9(9):85-94.

[5]Klofsten M,Jones-Evans D.Compar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Europe – the Case of Sweden and Ireland[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0,14(4):299-309.

[6]Rasmussen EA,Sorheim R.Action-base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Technovation,2006,26(2):185-194.

[7]von Graevenitz G,Harhoff D,Weber R.The Effect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2011,76(1):90-112.

猜你喜欢

模块大学生课程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