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血抗栓丸治疗恢复期脑梗死49例临床观察
2014-04-23陈留柱
陈留柱
(内蒙古兴安盟蒙医医院,乌兰浩特 137400)
笔者近年来用清血抗栓丸治疗脑梗死49例,经过观察清血抗栓丸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有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入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男性28例,女性21例;年龄32~68岁,平均(54.1±9.1)岁;病程20d~6个月,平均(3.16±1.24)个月。对照组49例,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28~69岁,平均(56.4±9.0)岁;病程15d~6个月,平均(3.40±1.12)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西医诊断标准:①多数在静态下急性起病,动态起病者以心源性脑梗死多见,部分病例在发病前可有TIA发作。②病情多在几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状可进行性加重或波动。③临床表现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与部位,主要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④辅助检查有血液检查,脑CT、MRI、TCD、DSA、MRA等影像学检查。
蒙医诊断标准[1]:①多数病人激动、剧烈运动、劳累、饮酒等原因诱发。②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③偏瘫、麻木或感觉减退,舌强言謇,口眼歪斜,昏迷,意识丧失。④头痛头晕,吞咽困难,呕吐,瞳仁不均,呼吸深慢,鼾声,二便失禁。⑤发病急,发病前可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等前驱症状。⑥血压监测、神经系统检查、眼底检查、脑脊液检查、血常规、血糖、血脂等相关检查,脑CT、TCD、MRI、MRA等检查来辅助诊断。分类以气、血热、寒、黄水型四种分类。
两组病例入组标准:①诊断符合以上西医和蒙医诊断标准。②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史但无神经系统后遗症者。③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④门诊病人。⑤此次发病15d~6个月内。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5且≤30。⑦无全身严重并发症。⑧全部病例均做脑CT排除脑出血。⑨患者合作,知情同意。
治疗方法
治疗组:清血抗栓丸3g,早饭前、晚睡前口服,20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
对照组:珍宝丸3g,早饭前、晚睡前口服,20d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以上药物均为水丸。治疗期间不使用其他血管扩张剂及脑循环改善剂。
观察指标: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液流变学,并观察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2]: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生活可以自理,病残程度0级;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病残程度1~3级;好转:症状和体征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无效:指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8分或增加者。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9%,对照组总有效率81.6%,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无明显变化,对血压、血脂异常、血液流变学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治疗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脑梗死的治疗多采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改善脑缺血、防止血栓形成、保护神经细胞等综合治疗方法,且一致认为发病6h内为溶栓的时间窗,治疗效果好。本文病例均已失去最佳溶栓治疗时间,均为恢复期的病人,用蒙药清血抗栓丸和珍宝丸对照治疗。珍宝丸是治疗脑梗死的传统蒙药,具有清热安神,舒筋活络,除“协日乌苏”(蒙医术语,意为黄水)的功能,主治白脉病(蒙医学把神经系统称为白脉)、半身不遂、风湿、类风湿、肌筋萎缩、神经麻痹久治不愈等症。清血抗栓丸以麝香、牛黄、红花、珍珠、禹粮土、冰片、荜茇、丁香、决明子、当归等蒙药组成。功能清血热,祛风开窍,活血通脉,镇静安神。主治口眼歪斜,言辞不利,半身不遂,中风偏瘫,胸闷憋气,胸痛心悸,冠心病心绞痛。这两种药物主要成分和功能主治具有相同之处,经过临床观察,清血抗栓丸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现代药理研究,麝香对中枢神经系统呈双向性影响,小剂量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大剂量则可抑制[3],能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明显增强皮质电活动而有唤醒作用,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耐缺氧能力,并对脑缺氧性损伤有保护作用,能减轻脑水肿程度,对偏头痛及血管性头痛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麝香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等强心作用,可显著扩张冠状血管,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对治疗心绞痛有显著的疗效,明显减轻冠心病心绞痛引起的胸闷、气短等症状。牛黄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明显的抗惊厥作用[3],能稳定心律,使心搏异常正常化,显著增强心肌收缩力,具有强心作用,抑制心率减慢和缺血导致的心功能降低。牛黄可扩张血管及抗肾上腺素,调节血管张力,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对胶原所致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对纤维蛋白溶解具有活化作用。实验表明[3],红花可使因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大鼠或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可使反复短暂阻断冠状动脉血流造成的麻醉犬急性心肌缺血的程度明显减轻,范围缩小,心率减慢,并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区的边缘,缩小梗死范围及降低边缘区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从而改善缺血心肌氧的供求关系。红花油具有防止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作用。红花能影响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介质的代谢,减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水肿,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及病死率,对缺血缺氧梗死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使脑部侧支循环扩张,增加脑缺血区的血流量,对纤维蛋白血栓有明显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促进血栓的溶解,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发展。红花具有降血压、调节血脂、抗疲劳、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等作用。冰片具有减慢心率,改善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肌缺血的作用,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及去甲肾上腺素引起的大动脉痉挛,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具止痛、防腐、抗炎作用。珍珠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能减少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数目,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珍珠粉含有溶于水的天冬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有锌、铁、钙等多种微量元素,对维持心脏的正常兴奋性和搏动,保持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和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具有重要意义。蒙医学认为,禹粮土具有清热止痛,疗伤消肿功能[4],主治烧伤、烫伤、脉热、偏瘫、大小便失禁、白脉病。荜茇具有舒张冠状动脉,抑制冠状动脉收缩,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代谢,提高耐缺氧、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能延长缺血缺氧导致的细胞死亡时间。荜茇可松弛平滑肌,降低血压,降低胆固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明显的抗惊厥和镇静作用。丁香抗凝血,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对血栓形成有明显预防作用,同时具有抗缺氧、镇痛作用。决明子具有降血压,显著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当归能使心肌毛细血管开放增多,心肌血流量增加,减轻心肌缺血,减少冠脉闭塞时心肌梗死范围,降低心肌兴奋性,抗心律失常,调节血脂,降低血液黏滞性,抗血小板,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具有抗动脉硬化、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经过临床观察,清血抗栓丸具有改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所致症状体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这些临床疗效可能与以上所述的药理作用有关,有待相关的药理实验进行机制研究。本组病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疗效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脑梗死的较好药物。
[1]《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编委会.蒙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88-189.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王本祥.现代中药药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33,278,900.
[4]蒙医学编委会.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