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3S的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探讨

2014-04-21覃乃伟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界址权属高程

覃乃伟

摘要: 本文叙述了3S技术在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中的必要性与意义;论述了3S技术的应用背景与先进技术;分析了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的精度要求;笔者给出了基于3S的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的总体框架图;详细探讨了项目实施的具体流程;在现阶段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关键词:3S,农村宅基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城乡接合部等基础测绘资料的覆盖范围与准确性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现有的农村宅基地资料的不规范、不完整以及传统的地籍管理模式已相对落后。所有这些都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重新测绘农村宅基地范围,做好土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

而近年来3S技术的迅速发展,采用高新技术手段提供的信息获取、处理与分析和利用手段,在农村宅基地权属登记发证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快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46号)文件精神,采用GPS-RTK、RS与GIS相结合的3S技术手段调查测绘农村宅基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农村宅基地权属登记发证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基于3S的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的方法与流程进行了探索分析,希望能对广大从事农村宅基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1 GPS、RS与GIS技术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来应用,统称为3S技术。

RS是当今空间信息获取和更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用RS技术获取信息有范围广、速度快、信息广的特点,且RS信息中有GIS所需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故RS与GIS相结合是必然的。又由于RS应用中地面采样、导向、定位是以全球定位系统作为有力工具的,RS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测绘、导航和其它动态定位及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中,全球定位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以GIS为核心的3S技术的集成,构成了对空间数据实时进行采集、更新、处理、分析及为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测绘等各种实际应用提供科学的决策咨询的强大技术体系[1]。

3S技术的结合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具体有以下三种结合方式:

(1) GIS与GPS的结合

利用GIS中的电子地图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实时差分定位技术,组成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电子导航系统,用于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测绘、交通、警车定位,车船自动驾驶等。

(2) GIS和RS的结合

对于各种GIS,RS是重要的信息源和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同时GIS可以提供RS图象处理所需的一些辅助数据,以提高RS图象的信息量和分辨率,从而提高RS图象处理和解译的精度。

(3) GPS、RS与GIS技术的整体结合

集GPS、RS与GIS技术的功能于一体,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GIS系统,是城镇地籍调查、农村宅基地测绘等空间信息适时采集、处理、更新及动态地理过程的现势性分析与提供决策辅助信息的有力手段。

2 作业精度

2.1 高程精度

(1)对于平坦房屋密集建筑区,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2)其它地区的高程精度以等高线插求点的高程中误差来衡量;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满足表1要求:

表1 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

地区分类 平地 丘陵地 山地 高山地

高程中误差(等高距) ≤1/3 ≤1/2 ≤2/3 ≤1

(3)地形特征点必须测注高程点,高程注记点间隔不大于15米。

(4)建筑区、道路中心适当测注高程点。

2.2 地籍界址点精度

界址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点位误差和间距超过50米的相邻界址点的间距误差不超过表2的规定;间距未超过50米的界址点的间距误差限差不超过下式①计算结果。

ΔD=±(mj+0.02mjD)--------------------------- ①

式中:mj----相应等级界址点的点位中误差(cm);

D----相邻界址点间的距离(cm);

ΔD----界址点坐标计算的边长与实量边长较差的限差(cm)。

表2界址点精度及适用范围

界址点类别 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的点位误差(cm) 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 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 适用范围

中误差 最大误差

一 ±5.0 ±10.0 ±10.0 ±10.0 点位明显且实地能准确测定的界址点

二 ±7.5 ±15.0 ±15.0 ±15.0 点位隐蔽或实地不能直接准确测定的界址点

3 总体结构图

基于3S的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的总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基于3S的农村宅基地项目建设的总体结构图

4 项目实施

4.1 权属调查

(1)、权属调查的任务

农村宅基地权属调查的任务是按照权利人申请,根据权源资料对宅基地范围、界线、界址、权属性质、用途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并经相邻各方认定,填写宅基地地籍调查表,为地籍测量打下基础,为发放证书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件和凭证[2]。

(2)、调查的方法

农村宅基地权属调查分为两部分。一是现状农村宅基地使用情况调查,调查每户使用的范围、位置、门牌、结构四至、用途等,进行实地勘丈,绘制草图,四邻在草图上签名摁指印。不管其使用的合法性,主要是摸清每户宅基地使用情况,为以后的土地管理提供依据。二是针对农村宅基地土地使用者的申请,对土地使用者、土地座落、宗地位置、土地权属来源、权属界线、界址、门牌号、四至、用途等情况进行核定,出具审核意见,是否可以受理、其享受的面积等等。技术部门根据地籍测量成果绘制宗地图、出具面积表和地籍调查表,以农村居民点或村为单位把地籍调查表领回,让每户村民在本宗签字摁指印,村委盖章确认。权属调查成果经土地使用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凭据。

调查单元:以每一宗宅基地为调查单元。宗地即被权属界址线封闭的地块,对人居住的建筑物范围进行调查,包含村民附属的建筑物占地。

4.2 地籍测量

(1).内容

农村宅基地地籍测量包括地籍控制测量和地籍碎部测量。农村宅基地地籍控制测量为地籍图图根点控制测量,建议根据不同区域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图根控制点,本文基于广西区域采用地形图测绘时布设的图根控制点[3]。

(2).任务

(1)测定农村宅基地土地权属界线、界址点坐标和其他地籍要素的平面位置。

(2)绘制农村宅基地地籍图、宗地图。

(3)农村宅基地宗地面积量算与统计。

(3). 地籍碎部测量

农村宅基地地籍碎部测量是地籍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农村宅基地权属调查和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以后进行。

农村宅基地地籍碎部测量主要内容:测定宅基地界址点位置;制作基本地籍图;求宗地面积;制作宗地图。

1)、地籍图施测方法:

全站仪测绘法:在控制测量的基础上,采用全站仪在实地测量各种地籍要素的数据,同时配绘草图。作业流程为:① 数据采集:利用全站仪获取有关的地籍要素信息数据(在设测站施测前,应注意检核控制点的精度,全站仪检测的后视点相对于GPS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超过2㎝,存储在相应的记录介质上或直接转输给数据处理设备的过程,如果内部点无法观测的点,应在解析法测定的点控制下根据几何关系进行常规丈量法;② 数据处理:采集得到的数据,经过通信接口及通讯软件传输给计算机,然后经过预处理软件处理(本工作采用南方数据传输软件与南方cass2008成图系统),将数据转化为DWG格式,最后计算出各宗地的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等;③ 成果输出:经过数据处理之后,输出地籍测量所需要的各项成果。如果采集的界址点为地物特征点,其精度已按照地籍测量精度要求施测,可直接使用,不重新施测。

2)、农村宅基地地籍图绘制

Ⅰ、根据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采用计算机辅助成图。

Ⅱ、农村宅基地地籍图的内容

① 自然村居民地范围轮廓线、居民地名称、居民所在的乡镇、村名称、居民地所在农村地籍图的图号。

② 居民地内公共设施、道路、球场、水塘、晒谷场和地类界等。

③ 宗地权属界线和宗地号,房屋建筑结构和层数,宗地权利人名称,利用类别和宗地面积。

5 结束语

3S技术的应用为农村宅基地测绘提供了新的数据采集手段。灵活性强、精度高的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多时相、多源的RS数据,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处理能力已经在城市地籍调查与农村宅基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3S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农村宅基地权属登记发证工作中,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3S技术相结合的测绘技术手段,将会变得日益重要。

参考文献

[1] 罗名海.3S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地理空间信息.2004,8,Vo1.2No.4

[2] 章合运,吕颖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模式的构建[J].农村经济,2008.

[3] 刘东亮. 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研究——以山东省高唐县为个案研究[D ]. 内蒙古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界址权属高程
看,测量工作在接力
8848.86米
房屋被法院查封后能否办理抵押权变更登记
基于ArcGIS的宗地图自动化制图研究
基于二次曲面函数的高程拟合研究
基于MATLAB的GPS高程拟合程序设计
我国职务发明专利转化的权属困境与创新
全球经济视野下农民土地权属探究
不动产登记细则施行
城镇地籍调查中地籍测绘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