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乳业的国际新视野

2014-04-21马敏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3期
关键词:奶源伊利乳业

马敏

进入2014年,中国乳业开始了新一轮的“深耕”。

先是国内乳业巨头们纷纷引进“外援”;随后,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实施后的首批乳粉生产许可证正式向乳企发放;至于筹备许久的乳业兼并重组细则虽仍未正式出台,但丝毫不影响行业内的并购“战火”。

3月23日,中荷两国政府签订协议将帮助中国奶粉产量提升到400亿公斤,伊利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签订协议共建中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更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将中国乳业带入到全球范围内行业整合的新阶段。

“伊利将通过与荷兰企业、大学合作,共建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与欧盟全面接轨”,中荷CEO圆桌会议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所介绍的“荷兰经验”,让人们看到中国乳业的国际视野,也让更多人开始从全球的眼光审视中国乳业。

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牛奶?

“世界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牛奶?”在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揭牌仪式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用这样一个设问,为自己的主题讲话开篇。

面对这样的设问,相信每个人都会给出一个或几个诸如“安全”、“新鲜”、“品质”之类的词语。其实,这正是世界乳业科研人员日夜不辍所思考和研究的最基础也最复杂的问题:正像巴斯德灭菌法的发明和推广解决了牛奶消毒问题;利乐包的发明解决了牛奶的长途储运问题;伊利舒化奶解决了亚洲人乳糖不耐受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我们从历史的后视镜中看到的景象,而未来的牛奶是什么样子,我们还不能轻易地做出判断。

因此,在潘刚看来,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乳制品是一个巨大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我们衷心希望,在举世公认的‘食品硅谷,在这个对人类健康的思考最活跃最高效的地方,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答案,更好方案。”

“食品硅谷”指荷兰的瓦赫宁根大学。伊利的欧洲研发中心正是与这所学校合作。据了解,该校周边聚集了大量国际顶级的食品科研院所,活跃着15000多名食品及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是全球食品及营养研究集群所在地。

据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多年与世界各地研究机构合作的基础上,伊利希望与欧洲的联系更紧密,也能够更加平台化。“我们不仅将与顶尖的研究机构展开合作,我们还将继续承揽世界级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力邀全球专家加盟我们的研究团队。”该负责人透露,研发中心将首先在奶牛养殖、乳品研发和食品安全三大重点领域发力,在这三个领域,欧洲研发中心将成为伊利的“智力引擎”。

中国乳企第一次在海外设立“智库”就选择在瓦赫宁根大学,这让瓦赫宁根大学董事长Aalt Dijkhuizen感到兴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乳品消费市场,供应着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饮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瓦赫宁根大学很乐意通过与伊利的合作推动全球乳业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与之前很多乳业的国际合作不同,该研发中心建立了一个全球化的自主创新平台,伊利同时享有食品硅谷的“金三角”产学研结合模式,而且这里的各项技术水平都将达到国际水准。

“通过提高研发投入,来提高产品品质,有利于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竞争力。”在业内人士看来,伊利在欧洲的研发中心将成为全球乳业的“智力引擎”,这里的科研成果也将助推世界各国人喝上优质的放心奶。

全球化:

从资源端到研发端

欧洲研发中心的设立不是伊利第一次试水海外。

2013年4月,伊利耗资11.03亿元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7月,伊利股份与美国最大的牛奶公司DFA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拟在战略采购、牧场服务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就未来乳品相关项目建立了战略性优先权关系;11月,伊利与意大利最大的乳品生产商斯嘉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容涉及奶源、生产技术等。

“在去年三次大规模的资源布局后,这次与瓦赫宁根大学的合作,说明伊利已经逐渐将‘全球织网的战略重心转向了全球研发。”在农业部资深乳业分析师陈渝看来,在中国乳业纷纷加快海外资源开拓的进程中,伊利此次将自己的全球战略从资源端转向研发端,树立了中国乳业布局全球产业链的新标杆。

一直以来,中国乳业在走出去的战略中,更多地将目光放在了奶源上。而在2013年年中,随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工信部、公安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等新政的出台,如何在行业整合的浪潮中傲视群雄,不仅需要奶源,还需要技术的创新。

“全球科技创新正在双向流动,好的产品、技术和服务,产自全球,也走向全球。”3月23日,在中荷经贸论坛上,潘刚的“反向创新”理念得到与会代表认同。同日,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签下了共建食品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的协议,这也是中国食品安全体系建设的一个突破。

从资源端到研发端,伊利的全球化不仅走在了行业的前列,也为国内乳业的发展带来了福音。

反哺国内市场

随着欧洲研发中心的建立,伊利的全球产业链合作已经囊括了从生产基地、企业到研究机构,从奶源、食品安全到技术研发等多个方面和环节。在潘刚看来,中国乳业的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但是现阶段中国乳品追求国际化,首先是要将符合世界水平,甚至是领先水平的产品奉献给中国人。

事实上,中国一直是全球乳业最重要的市场。来自AC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奶粉市场销售额为600亿元,继续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700亿元规模。

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与放开“单独二孩”后巨大的市场需求相比,中国的牛奶产量远远不够。而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可供奶牛养殖所用的土地越来越少。2013年中国牛奶总产量只有3500亿公斤,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如何学习国外的集约化奶牛养殖的先进经验,甚至用全球的资源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已是行业大势所趋。

但是,如何把“全球化”和“本土化”有效结合?成为摆在伊利等众多乳企面前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对此,伊利执行总裁张剑秋曾在国际乳业峰会上提出了“三大统一”的观点,即“科技全球化和研发本土化的统一,战略全球化和市场本土化的统一,全球化视野和本土化建设的统一”。

在张剑秋看来,中国乳企现阶段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通过全球资源采购来确保奶源上游的稳定和安全。而这需要强大的本土市场渠道的支撑。就伊利而言,在参考了国际上先进的牧场建设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将产业链延伸到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等多个领域和环节,投入巨资进行奶源基地建设和质量把关。如今,欧洲研发中心的成立,也是为了更好的“收集西方国家的顶尖技术和智慧,为中国的市场需求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新研究成果宣布不到一个月,伊利旗下独立运营的子品牌——托菲尔便宣布发布新品,其创新性的“舒适配方”概念,将打破当前婴幼儿奶粉市场僵局,或成为国内奶粉市场未来发展的拐点,引领行业新潮流。这也使得人们看到,中国乳业的国际化,在短短时间内已经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奶源伊利乳业
伊利的万科式恐惧
伊利升至全球乳业八强
“计算机先生”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奶源自有可控是乳业转型提质前提
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