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如姬
2014-04-21李亦洁
■李亦洁
我心中的如姬
■李亦洁
编者按:京剧历史剧《如姬》作为我省舞台艺术“重点投入项目”,由江苏省文化厅与淮安市政府共同投资制作,省长荣京剧院与省演艺集团李亦洁京剧工作室联合排演。《如姬》取材于战国典故“窃符救赵”。该剧是孟广禄、李亦洁继《项羽》之后再度联袂。剧中主要角色如姬由江苏省京剧院戏剧梅花奖和文华奖获得者李亦洁担纲;梅派青衣与裘派花脸在此剧中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李亦洁在剧中通过细腻的表演,成功地塑造了奇女子如姬讲诚信、重承诺、不畏强权、维护正义的人物形象。本刊特发表李亦洁在梅兰芳大师故乡泰州演出期间,恰于梅大师诞辰双甲纪念日完成的一篇对饰演如姬这一角色的思考,以飨读者。
作为一个演员,如何能在舞台上不断地塑造一个又一个自己喜爱、观众认可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是我们的天职、我们的追求,更是我们的梦想。自圆满地完成了京剧《花蕊》的创作演出任务之后,我就开始了对新的目标,即下一个人物的苦苦寻觅……。
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朋友向我推荐了《如姬》,并认真地给我讲述了一遍“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当时我就被如姬的所作所为深深感染,特别是作为一个演员的直觉,我冥冥之中感觉到,这个故事不但有人、有事、有情、有义,更重要的是,她具备了难能可贵的创作空间和独一无二的行动指向,特别适合戏曲表演。就是她!我认定了,我喜欢她,敬仰她,我愿与她一见钟情。从此,我便进入了寻觅如姬人生轨迹、心路历程的探索之中。
有关如姬的故事,仅从史料考证,也只有“窃符救赵”中轻描淡写的只言片语。至于这个女人的来龙去脉,史学家并不关心,更未提及。难怪有人撰文感慨:“献计的侯生得到了世人的赞美夸颂,救赵的无忌得到了世人的膜拜歌颂,而窃符救赵关键的人物之一,绝美的红颜,却被后人忽略忘记,消失在茫茫史海中。一个凋落了千年的红颜,倘若有人得知她,可愿意跟我一样感慨一声:‘如姬,如姬,奈若何!’不知太史公司马迁闻此感慨,当作何感想?”也有人这样评论道:“如姬应该拥有着绝世容貌,然而更可贵的是她高洁的品行,仿佛静潭安然之下的清涌。这样的女子非常值得敬仰!史书上的如姬,只有短短的一幕出场,连结局也是杜撰的。她的出场,只为了协助一个圣人完成一项伟大的功业,而她之后的命运再没有人关心。可就在这乍现的瞬间,一个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女子跃然纸上”。
是的,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在那个战火纷飞,弱肉强食的无序年代,一介女流摒弃荣华,舍弃生死,窃符救赵,可钦可敬,可歌可泣。可惜尘封的历史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尊重。直到公元1942年,郭沫若的话剧剧本《虎符》问世,如姬——这个曾经创造或者说改变过历史的奇特女子,方渐渐褪去历史的尘埃,一步一步向我们走来。
如姬,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是战国时期著名女子。在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的过程中,如姬是关乎成败的关键人物之一。如姬虽为一介女流,然而为了国家大义、报答恩情,她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盗取兵符,帮助信陵君救援赵国,提高了魏国的威望,可谓巾帼英雄。
京剧《如姬》里,作者把她设定为赵国人,在经历了长平之战后,随父逃亡到魏国,不幸父亲被奸人所害,自己却被侯赢救助并认为义父。不久,她被魏王看中纳入宫中宠为贵妃。她曾求魏王替她报杀父之仇未果,是信陵君挺身而出,斩得贼人首级,完成了她的心愿。为此,如姬对信陵君心存感激,并发下誓言:“如姬领受公子大恩,他日若有差遣,愿为公子死,无所辞。”正因为有了这些重要的前提,如姬在戏中所有的行为动因不言自明。有人认为,也许如姬是爱上了信陵君,所以不惜为他而死。我以为,这样的说法有点落俗也显牵强。以如姬的刚烈孝义、侠骨丹心,足以与那个时代的任何一位伟丈夫相媲美,如果一定要说对魏公子有感情,也应该是志趣相投,惺惺相惜。
在第一场,我主要通过唱念和表演,侧重体现人物端庄得体的外在形态与忧国忧民的内心情怀。第三场则是通过人物的积极行动,来揭示她得知信陵君落入魏王圈套之后的忧虑与焦急。第四场是全剧矛盾冲突的第一个高潮和看点所在,人物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完成了“设置歌舞酒宴,精心取悦大王”;“适时巧言规劝,试图说服大王”与“陷入两难绝境,冒死逆天窃符”的心路历程和行动轨迹。在导演的启发指导下,结合我自己对人物的理解与把握,这场戏里,我充分调动和发挥了自身唱念做舞的全部潜能,随着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发展变化,将不同的表演侧重镶嵌在不同的行动节点上。如:歌舞时的肢体妩媚,规劝时的唱念娇柔,窃符时的心率颤动等等,都很好地发挥并展现了戏曲艺术独特的魅力;我以自身所具有的表演技艺,将这些又相对准确地融入到了对人物的刻画塑造之中。从而,揭示出了如姬知恩图报、侠肝义胆的博大情怀,使人物真实可信,丰富饱满,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第五场给信陵君送虎符,是彼此情与情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在这场戏里,如姬已置生死于度外,她知道等待她的会是什么,但是,她还是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信陵君带她一起离开魏国的请求。她唯一希望的就是尽快解救赵国,保全众生,知恩图报,维护信陵君一世的声誉。所以,她没有流露丝毫儿女情长,反而凸显的是大丈夫胸怀。她那特立独行、爱憎分明的人物性格,在此彰显得淋漓尽致。
第六场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场次,也是决定人物最终命运的关键场次。在这一场中,如姬面对魏王向信陵君家族举起的屠刀,毅然挺身而出。她以敢作敢当、义薄云天的浩然正气,以自己年轻的生命和鲜血,阻止了一场失去人伦理智的手足戕害。在具体的表演处理中,根据导演的要求,我为人物设计了几个表演层次。首先,面对魏王对信陵君家族的屠杀,我用大段的唱和表演展现人物的惊恐不安,以及自己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最终决定挺身而出,挽救危难。其次,直面魏王,我强压悲愤,决心以自己的生命,去阻止那残酷的暴行。在这段表演中,我采用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表演方式,把人物此时此刻置生死于度外,挽狂澜于既倒的豪迈气概,一览无余地呈现了出来。最后一大段唱,既是如姬对自己人生的感慨,也是如姬临终前对魏王的真诚劝诫。面对死亡,我心释然。她以自己的鲜血,挽救了赵魏免遭战祸的蹂躏,诠释了知恩图报的诺言;她以自己的生命,换得了信陵君的英名,也给魏王留足了颜面。
今天,京剧的如姬终于诞生了,作为她的扮演者,我却丝毫没有一点能放下的感觉。一年多来,我为她寻寻觅觅,魂绕梦牵;一年多来,我与她朝夕相处,苦苦厮守。其孝义的情操,高洁的品行,无时不在感染着我,其伟大的壮举,浩瀚的胸怀,无时不在激励着我,唯恐自己能力有限,不得其心,不悟其神。尽管自己在创作中也付出了很大的劳动和艰辛,并且努力走进人物的内心,追觅人物的情思,展现人物的风骨,刻画人物的神魂,试图给戏曲舞台、给观众同时也给自己留下又一个美好而鲜活的人物形象。但这绝非一日之功,艺无止境,遗憾和瑕疵也就在所难免。我愿在大家的批评指导和帮助下,不断完善,继续努力!因为,如姬已永远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