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民歌在舞剧中的作用——以说唱舞剧《解放》为例

2014-04-20郑璐洁浙江省丽水学院学生

电影评介 2014年6期
关键词:解放舞剧杏花

□文/郑璐洁,浙江省丽水学院学生

黄丽群,浙江省丽水学院副教授

舞剧《最后的解放》剧照

舞剧艺术具有丰富的题材画面和人物塑造的完整性,所以是舞蹈高度发展的产物。而说唱剧把戏曲、歌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了一起,舞台上时而是说书人引人入胜的嬉笑怒骂;时而是民歌手粗犷辽远的“原生态”演唱;时而是男女主人公饱含深情的缠绵舞蹈……做为舞剧中重要元素之一的音乐成分,在舞剧中的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地方的民歌由于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人民的语言的不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都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它往往反映了特定时代、特定地域人民的思想、情感、审美和艺术情趣。

一、《解放》中民歌与舞剧的关系

(一)民歌推动剧情的发展

《解放》与普通的舞剧不同,它采用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把“说书人”这一民间说唱艺术角色引入戏剧舞台,第一次将说、唱、舞融为一体,第一次把原汁原味的山西民歌引入戏剧情节,创造了“说唱剧”这样一种崭新的舞台艺术形式,笔者认为:“说唱剧”从其名和这部新作运用的表现手段、特征来看,它应该是主要运用说、唱来表现一定剧情的戏剧样式,并是通过舞台、布景、舞蹈和多媒体等其它形式推动了故事的剧情发展的一种综合艺术。

《解放》的总导演张继刚在创作这部剧的时候,他知道“解放”两个字对中国人民的含义,所以他们就用了这个概念,当人们看到山西说唱舞剧《解放》的时候会想到的可能会是革命史,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他们就套用了这个概念,所以就故意说解放。而整个剧的剧情讲述的却是女人小脚的解放,是人类精神的解放,人性的解放。它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过去的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小小和亮亮青梅竹马,从孩童时期一起玩到后来情窦初开的大胆表白。

亮亮为了讨生活走西口去了三年。等待中的小小长大了,懂事了,她意识到不裹脚是一件丢脸的事,所以决定自己开始裹脚……

等亮亮回来了,给小小带了一双大大的绣花鞋……

在整场的演出中,山西民歌起到了一个链条的作用,当脍炙人口的《看秧歌》、《哥哥妹妹不大大》、《女儿苦》、《想亲亲》、《樱桃好吃树难栽》、《桃花红,杏花白》等在舞台上响起的时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推动观众内心最真实最直白的第一感觉,而且这些民歌恰好把观众不能用言语来表达的感触唱出来,让观众感觉到一种来自作品、来自精神的共鸣,让观众更加深度地融合进了这个剧情,从而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旧时代的女人裹脚,并没有当做一种痛苦的状态,他们认为裹脚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不裹脚嫁不了人,现代人觉得裹脚对女性来说是一种扭曲,可是当时认为裹脚是一种美,并没有人会觉得这事一种痛苦的生活状态,而这种生活状态在中国已经有了1000多年的历史,是封建社会和男权社会的产物。

这是一部罕见的以女人裹脚作为贯穿主题的现代舞剧作品,它所反映的不仅是中国女性小脚的解放,更是历史的解放,生命的解放,灵魂的解放。

(二)山西民歌在说唱舞剧《解放》中的运用

1.《看秧歌》

这首民歌是本剧出现的第一首民歌。也就是剧中人们“看秧歌”时眼见了一个大脚女孩受不了人们的冷眼而上吊自尽,旧习“缠足”深入人心的定理:大脚的女人是嫁不出去的。这样的一首民歌,这样的一个情景把故事引入了正题。

“改编过后的民歌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韵味,器乐部分更像是对声乐部分的伴奏;在器乐部分中,管弦乐队更像是对民族乐器的伴奏。”[1]当民族乐器清清亮亮的旋律在每段的开头娓娓道来时,当我们的演员唱出他们自己家乡的声音时,山西民间音乐那浸人肺腑、撞击心灵、撼天动地的感染力便显扑面而来了。

2.《亮脚会》

“这个片段主要运用晋西北山歌发展而成,乐曲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男生清唱的形式演绎神池县民歌《割莜麦》的主题,自由、高亢;第二部分依然以此为素材,运用女生小合唱(加“弦乐拨奏”和“木管断奏”的轻快音型伴奏),节奏明快,与前一部分形成音乐情绪上的对比。”[2]

3.《桃花红,杏花白》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也是整部剧的一大亮点,因为这首歌,使《解放》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更加深刻一些,因为这首歌,使整个剧目一次次地被推向高潮,因为这首歌,观众的情绪也被一次次地带动并深深感动着。这首歌的主旋律在整部剧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小小缠足》中,悠扬的旋律带有一点凄凉而无奈的情感,正是表达了小小缠足时的害怕和无助,舞台上姥姥手上红色的布条显得格外的刺耳,而姥姥转过头不忍去看的那一个小动作在《桃花红,杏花白》的背景音乐下刺痛着我们的心。

第二次出现这个旋律是在《小小再缠足》这个片段,为了生活,亮亮被迫走西口讨生活,小小夜想梦想,在一次梦中,小小梦见亮亮对小脚的依恋和喜爱,心里不是滋味,小小渐渐长大,封建思想的束缚使她认为自己的脚是丑的,是给亮亮丢脸的,她害怕亮亮回来会嫌弃,于是,她开始自己裹脚。此时熟悉的旋律回荡在整个舞台上空,与第一次不同的是,这次的更加让人心疼,令人心酸,她手上拿着一样鲜艳的红布条往自己脚上缠,姥姥在一旁泣不成声。

而第三次出现的时候是在最后的主题《解放》,三年后,当亮亮抱着一双大大的绣花鞋回来时,看到的却是因裹脚而残废的小小。亮亮背起了小小,在《桃花红、杏花白》的歌声中,一步步走向远方……从音乐声中我们可以听到亮亮内心的心疼与悲痛,在他们的舞蹈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被缠足的少女虽然被摧残了双脚,也要为爱,为自由,为解放起舞的风采!

歌曲没有加入任何的唱腔修饰,越剧的结尾片段的曲调是上扬的,还故意拖长了最后的尾音,直白地唱出了人物内心强烈的情感表达。“《桃花红,杏花白》是山西左权民歌‘开花调’的代表曲目之一,歌词是典型的‘开花调’格式,每段上句都以花起兴,这里有‘桃花’、‘杏花’、‘榆树花’、‘锅儿花’等。下句分别写了对恋人的专一、幽怨和思念。衬词‘呀啊个呀呀呆’是‘开花调’特有的衬词,大都用于歌曲的结尾,产生一种俏丽、姣美的艺术效果。”[3]

当大家都觉得故事到此结束的时候,一群女孩子伴随着响彻云霄的锣鼓声,解下了脚上象征“裹脚布”的红绸带在舞台上起舞,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尽情忘我地旋转,仿佛在释放自己的灵魂,在漫天的霞光里,一双双天足像骄傲的海浪般展示在舞台上,每个观众都感受到了一种全身心的解放——不仅是民族的解放,也是心灵的解放,全剧至此步入了最为壮丽辉煌的高潮。

舞剧《最后的解放》剧照

二、民歌在舞剧中的作用

根据以上我们对剧目及当中民歌作品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民歌在中国舞剧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舞剧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不仅仅是单一的风格,而是要追求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

在我国,已经越来越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舞剧也随着大流受到人民的追捧和喜爱,而民歌在舞剧中最擅长的也是解释、表达舞台上无法直观表达出来的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它不仅有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内心、表达思想感情、渲染气氛等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文化、风土人情和社会生活。

(一)民歌加强舞剧的情感色彩

民歌从舞剧情景出发,并与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剧情密切配合。视听结合推动了整个剧目的发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1.渲染气氛

音乐是舞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部成功的舞剧作品需要有优秀的音乐来渲染。当我们看到说唱舞剧《解放》中《小小裹脚》、《小小再裹脚》和《解放》三个主题的时候,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桃花红,杏花白》就在舞台上响起,不管是旋律还是人声歌唱,虽然每次的处理都不一样,但是每一次,都能紧紧抓住观众的心,而那首歌的情绪正好渲染到了在场的观众,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当时的氛围,每个人都感到了裹脚时代女性的悲伤、痛苦和害怕,更能感受到当时“不裹脚,嫁不出去”的无奈,最后扯下裹脚的红布条解放的时候,这首歌带给你不可替代的震撼,所以观众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力得到了一种巨大的释放和解放,最后像海浪一样持续不断的桃花满天飞,表现了一种决不罢休的倔强劲。当然,舞剧根据不同的民族而选用不同地方的民族歌曲,又可以达到突出民族风格的效果。《解放》就是一部典型的例子,十几首经张千一精心再创造的脍炙人口的山西民歌,在保持了民歌原有的野性和力度的同时,又在旋律配器上做了全新铺排,它们就像在我们面前一个个流过去的鲜活生命,让人特别有生命的质感。

2.连贯作用

舞剧中的音乐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舞剧的导演和创作者们把那些容易脱节的章节或情景用不同的手段连接起来,而舞剧当中的音乐作品就像一条锦带一样,贯穿着舞剧中的每个章节,把一些分散的、凌乱的部分串连在一起。因为一部舞剧作品是有时间限制的,如果把短暂的情景过渡作详细交代会占很多篇幅,而歌曲是不占空间的,所以用音乐把每个情景串联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3.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歌曲可以表达人们用语言无法表达的情感,民歌则是一个民族的代表,代表了这个民族的精髓,所以民歌除了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出现外,也在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比如在舞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悲伤、兴奋、恐惧、愤怒等各种情绪,歌曲都可以细腻地表达出来。舞剧中的情感是坦率直接倾诉出来的,歌曲所表现的情感使我们从理性的表现手段中解放出来,它虽然看不见,但是它确真实存在,它渗入我们的内心,让我们能够直接触碰到人物的心理,看到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并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4.深化主题

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它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民歌作为舞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为深化主题而存在的,每部舞剧作品中基本都有“主题曲”来概括剧目主题思想的做法,起到了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例如《解放》中用主题曲《桃花红,杏花白》来表达舞剧的主要思想:以“亮脚会”无数女子比小脚时的兴奋来表现中国千年文化的无知和裹小脚时的痛苦,由“裹脚”到解放的艰难历程,深刻揭示出一个思想解放的大主题,揭示了中国女性身负沉重历史文化枷锁麻木无知的存在,裹住的是小脚,束缚的是心灵,放开的是天足,解放的是精神。

正如剧中说书人说的那样:“裹脚,早就废除了,还说它干啥?可保不准哪位的心里还裹着一对儿小脚呢。”如今,我们的女性小脚已经解放了很多年,但仍然有很多道德思想和观念与我们这样一个现代化国家格格不入,我们的思想并没有完全解放以让灵魂获得一种追求崇高的自由,说唱舞剧《解放》有效地引领了观众的欣赏情感,升华了舞剧的主题。

(二)民歌增强了舞剧中的地域民族特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民族音乐如何与国际接轨,民族音乐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交流、融合的过程,是世界认识中国文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过程。”[4]民歌则起到了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扬至全世界的作用,说唱舞剧《解放》中所运用的就是山西民歌。山西民歌曲调优美,传唱性强,感情真挚,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山西民歌的歌词极其形象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解放》中出现了让人耳熟能详的山西民歌如《想亲亲》、《走西口》、《看秧歌》、《樱桃好吃树难栽》、《东山上点灯西山上明》等,音乐声一响起,就让观众感受到了非常浓郁的、地道的山西风味,使得舞剧更有民族性。若想要把那种最本真的来自黄土高坡百姓生活和生命深处的情感毫无忌惮地展现出来,歌唱演员并不需要太多的修饰,恰恰只需要最原始、最纯真的唱腔,就能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心灵感应,也为歌曲增添了艺术感染力。因此,民歌在舞剧中具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通过舞剧可以将民族地区蕴藏着的优秀文化传统传播到世界各地,以崭新的民族风貌展示出别具一格的民族音乐。

(三)舞剧中的民歌让人们认识舞剧

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通过舞台的魅力,民歌便很快流传开来,人们在听着这些脍炙人口的民歌,向往着歌声的发源地,和舞台上的演员们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切身感受舞剧中所表达的情感。在民歌声中,仿佛也能感受到它所代表的这个民族的灵魂和精髓,从而激发了人们的兴趣,让更多的观众愿意走进演播厅去观赏演出。

结语

通过对民歌在舞剧中的作用的探讨,希望能有更多民歌出现在舞剧作品中,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音乐就能通过舞剧走向社会,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传统的音乐文化,让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1]王硕.简评张千一大型说唱剧《解放》的音乐创作[J].中国音乐,2011(2):183.

[2]王安潮.《解放》音乐解析[J].人民音乐,2010:31.

[3]余惠承.同源三态桃花红——关于《桃花红,杏花白》传唱与传承的分析及思考[J].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0(4):168-169.

[4]李晓芳,张千一.我为《解放》而来[N].山西日报,2009-03-26(2).

猜你喜欢

解放舞剧杏花
百科全书舞剧
又见门前杏花开
舞剧《瑞鹤图》剧照
杏花
舞剧《红高梁》——一种对于生命的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