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风流风流扬剧
——大型扬剧《衣冠风流》述评
2014-04-20文昭
■文昭
衣冠风流风流扬剧
——大型扬剧《衣冠风流》述评
■文昭
近期,扬州市扬剧团创作演出的大型扬剧《衣冠风流》(以下简称《衣》剧),以其强大的阵容在上海华丽亮相,好评如潮。这支方兴未艾的专业团队得到业界的关注,扬州这个地方戏也因这支队伍的发达而在戏曲舞台上显得越发的鲜亮。《衣》剧是继《真假二十四小时》和《县长与老板》之后又一别开生面的力作,为扬剧打开更为广阔的舞台去展示自身的魅力。《衣》剧不同于《真假二十四小时》,在荒诞的故事背后隐藏着生活的真实,引人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它也不同于《县长与老板》酣畅淋漓的抨击腐败,令人亢奋激越。但是《衣》剧的厚重却不让人得到一目了然的满足,而是“掩卷”长思。伴随心中深层颤动,追索着、玩味着……。这是一部耐人品味的扬剧经典,戏曲的佳作。
谈到戏好,首先要品鉴一剧之本——戏文。其实“衣”剧也就是一部宫廷政变戏,戏剧舞台上屡见不鲜。但是作者刻意回避了宫廷政变的传统套路,在《衣》剧中我们看不到忠君臣子,奸佞逆贼;看不到策划于密室的阴风鬼火;看不到屠虐生命,刀光剑影的残酷。作者仅仅把桓温谋反叛逆大兵压进作为背景深深的压迫着全剧,在这情势下,展现人性的博弈,正义与无道的绞杀,从而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
细想来,剧中所有的戏剧动作都是“阳谋”,这也是迥别于传统宫廷政变戏的独特之处。比如谢安焚诏是当着皇帝的面烧的,谢安封诏是当着叛贼郗超的面封的,谢安哭灵也是当着桓温的面哭的,就连桓温谋反叛逆也是明火执仗。其实这些“阳谋”都是人物真实而无奈的选择,是人物的性格处境所决定的,也是作者刻意安排的,执意“阳谋”能够战胜阴谋。然而,在这一连串的“阳谋”之中,谢安最终凭借什么武器来阻止这场必然的篡位呢?谢安在剧中说“陛下若慑于其威,轻让社稷,则不异昭告四海,九五之尊,不以德居,而以力取”,“如此一来,凡精兵强将、封疆大吏,谁能不秉人之常情、生篡逆之心?兵不厌多,势不厌大,万般利欲,只嫌其少。满目周公摄政,遍地尧舜让国,臣恐天下,从此永无宁日”由此看来,谢安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君臣子,而是恪守以德治天下的文人谋士。他坚信只有以德治天下才有九五之尊,人心向善,他的武器就是以德治天下,以德服天下。我以为这为谢安的形象奠定了东晋文人求真求善风骨的基础。人物升华了,戏的品味也就提高了。
全剧四幕戏,焚诏、却旨、劝殇、亭会环环相扣,结构紧凑,层层推进,四幕戏扎扎实实,别无旁枝,充满了智慧的博弈,突显了谢安的胆略和智慧。焚诏中谢安敢于焚诏,是他看出了司马昱依然心存一线之念,保全皇位,另外他深信司马昱不会杀他,而是要用他,所以他才有如此的胆量焚诏,他的胆量是建立在智慧上的。再则,谢安与郗超对弈,充分表现谢安反败为胜的机智和以官大压位卑郗超的狡黠;再则,储太后要用毒鸩杀死谢安,谢安深知其保嗣的心理,泰然要储太后再次下诏,把活的谢安送给桓温,岂不更好,这招真叫人拍案叫绝,让劝殇这场戏顺理成章地演绎下去。谢安的智慧完成他人物形象光辉的又一面。
古朴的文风,经典的台本使该剧既具有观赏性又有可读性。譬如他的主题曲“浩浩洪流,穆穆和风”为全剧奠定了戏曲古朴儒雅的风格,剧中实可谓字字珠玑,工整对仗,剧中多次运用反诘排比,不仅上口而且推进戏剧的节奏与跌宕。尤其是谢安哭灵的那段词,显出谢安人物的真情实感,令人潸然泪下。剧本为演员提供了巨大的表演空间,这也是剧本的又一亮点,但同时也给演员的表演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政成完美地塑造了谢安这一角色,是《衣》剧成功的关键,也是征服观众的看点,剧本演员相得益彰,岂有不成功之理。李政成饰演谢安一角,他精准的把握了人物“稳”——遇事不惊,从善如流,风流倜傥的儒雅;“真”——赤诚之心,昭然可见,却又不是忠君臣子豪气冲天的“真”,而是追求人性至真的“真”;“善”——处事始终以善思之,以善待之,绝不以怨报怨,恪守以德报怨,天下太平。李政成牢牢把握“稳真善”这三个字的人物外部形象,从而生动的完成了东晋谋士谢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人物形象。
《衣》剧是唱功戏,这正中李政成的下怀,他得天独厚的唱功为人物塑造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唱功稍差,这出戏是唱不下来的。他华丽而委婉的唱腔正贴近风流倜傥谢安人物的性格。他那种“紧拉慢唱”的节奏正是他的处境,他人物的性格,他的使命所决定的所需要的音乐形象。他的“哭灵”,那种发自内心的深情,行腔的哀婉,行为的正义,征服着每一个观众。我以为李政成对扬剧最大的贡献就是突破了扬剧生腔演唱方式,他把通俗歌曲演唱的经验准确的应用的扬剧的唱腔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让现代观众所喜爱的生腔形象。他气息的控制和支撑,满足了他唱腔的华丽和委婉的需求,我以为他创新的唱腔是应该载入扬剧史册的。李政成成功地塑造谢安人物形象标志他更成熟,艺术造诣更深厚,他的戏剧生涯又走向一个新的高峰。葛瑞莲对储太后的形象塑造,尤其是在“劝殇”一场戏中,把人物的心理层次,复杂的纠结,血缘亲和君臣之别的无奈表现的淋漓尽致,也衬托了谢安人物形象的塑造。
《衣》剧的音乐创作基本是成功的,音乐形象满足了该剧古朴儒雅的风格,对扬剧曲牌的黏合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比如“哭灵”一段把扬剧的大开口和堆子大陆结合的非常平滑,满足了人物形象的需求,也满足观众赏乐的需求。
《衣》剧几乎看不到导演的技巧,而是把质朴的传统戏一桌二椅的表演样式呈现在舞台上。让演员充分的展示他们表演的功力,我以为这种白描的手段,是最不会损害《衣》剧的原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匠心独运和匠心不运殊途同归的结局。
当然这出戏依然有不满足的地方。
精湛古朴的文本,同时它也丧失了地方小戏的特色,尤其是扬剧的语言魅力。我以为《皮九辣子》是充分发挥了扬州地方语言特色的经典之作,扬州地方语言的谐趣在剧中展示了它的魅力。而《衣》剧由于题材和风格样式的局限,扬剧语言谐趣的魅力减弱了。但是作者一段如意的道白“天色昏沉沉,见鬼不见人,才送鬼投胎,又听鬼打门”却堪称经典,总算扬剧语言的魅力在戏中得到了点缀。我以为这是一个很难两全其美的戏曲创作的难题,但我以为扬剧丧失语言特色依然是我心中一丝缺憾,因为扬州语言的谐趣是独特的。
《衣》剧在表演上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人物的心理层次,人物戏曲动作的起承转合,均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我们很多的演员不注重语言形象的塑造,依然恪守传统戏的道白样式,我以为这是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损害,譬如司马昱,临终他的语言形象需要变形,桓温在接受谢安的劝说之后,他的悔过语言形象也是需要做调整的,其实语言形象塑造,应是演员的基本功,当然这是我们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一课,这就需要我们演员自我补充自我提高,让我们的语言形象更个性化。
我们扬剧团的乐队演奏稍有差强人意,乐队可以造势却不可以煽情,这是苦于我们乐队的每个声部缺乏具有领奏独奏能力的演奏员。其实我非常期盼演员的诉说演唱需要的那种宁静,而不是乐队的噪杂。因为这种噪杂恰恰破坏了戏剧的规定情景,不能把李政成委婉的唱腔如涓涓细流流入观众的心中,这岂不是遗憾。
我以为《衣》剧最使我不满足的是灯光设计。灯光是戏剧创造的一种语言,而不是简单的照明。无论是灯光营造戏曲的氛围还是戏剧节奏的推进,无论是角色心理独白灯光的突显,还是不同演区,不同表演内容灯光的切割,这都是灯光语言的参与戏剧创造的必须的手段,灯光的细节不容忽视。
我以为《衣》剧是扬剧史上又一里程碑。我过去始终狭隘地认为,扬剧作为地方小戏,难以驾驭宫廷大戏,在先天上远逊于京剧,在扬剧创作的历史上,我们看到的扬剧宫廷戏也是不多的。然而《衣》剧的出现,改变了我的观念,《衣》剧大气敦厚,语言精美,声腔华丽,无不在扬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令人欣慰。我想“衣”剧再经过精心的打磨,它是可以作为扬剧的传世之作,留给后人的。因为它展现了我们这代人对扬剧的理解、创新和努力,它把扬剧一个地方小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展示一个新的方向,这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期盼着《衣》剧的灿烂,《衣》剧呼唤我们这代扬剧人走向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