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

2014-04-18崔艳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方法

崔艳梅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是了解和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同时掌握对象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应用能力。本文着重强调了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针对学生对高中英语文化意识认识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简单介绍了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文化意识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关键词: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44

一、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定义了英语教学中文化的含义: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跨文化教育,能增强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感和包容性,从而更好地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和沟通。现代语言学创始人索绪尔提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主要由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组成。人们对于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把语言看成语音、语法、词汇的总和,或者仅仅看作一种符号系统;另一种是认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认为语言的使用脱离不开社会环境。语言是在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中约定俗成的,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交际功能。

为了更深入研究高中生英语学习方面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笔者在高一年级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级进行了文化意识的问卷调查。(见表1)

本次调查发放有效问卷101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其中喜欢英语、文化意识强的学生归类为高分组,共有33人,对英语不感兴趣、缺乏文化意识的同学为低分组,共有13人,其余归类为一般情况,共有50人。结果表明: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对文化敏感性强,较多学生存在对文化意识认识不足,在语言输入或输出上有理解障碍,未能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文化意识淡薄,学习英语时更多的是机械、被动地学习一点语言知识,忽略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信心明显不足。这次调查表明了高中生英语学习文化意识上的差异影响英语学习成绩。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认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然而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中失误迭出,歧义误解频繁乃至造成更大的损失。比如说“早餐”。 由于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国与西方国家对早餐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同的,中国的早餐是指稀饭、包子、油条和豆浆等,西方国家的早餐是指麦片、吐司和牛奶等。再比如说“绅士”(a gentleman; the gentry)一词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绅士风度既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看齐上流社会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这种文化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味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代表着西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是男士所追求的一种社会风尚: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而在中国“绅士”指旧时地方上有势力,有名望的人,一般是地主,或退职官僚。因此,只有真正理解这些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

二、文化意识认识不足的原因

美国语言学家Sapir在《Language》一书中就指出:“语言有一个环境,它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传统和信念”,并说:“文化是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语言是思想的具体形式。”

为什么高中英语教学却只停留在语言形式的表层,而不能培养文化意识,挖掘其深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呢?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考试内容所起的决定作用。长期以来,无论是大考还是小考,涉及的基本都是对语言形式本身的考查,很少涉及语言背后所附带的文化内容,学生也就得不到应有的知识。

2. 高中的英语教学很少为学生提供真正与外国人进行交际的机会。如中国人见面常问“您去哪儿?”、“吃饭了么?”等极其平常的寒暄用语。而外国人见面常说“How are you?”“Its cold today.”等。

3. 高中英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项目不够丰富。首先是对英语国家中常见的习俗习惯解释不深。如:在中国,“你今年多大了?”“你一个月赚多少钱?”“你家里有几口人啊?”等问题在人们的对话中经常出现,这些问题可能表示对你很关心,出于好意。但是在美国,如果你问这些问题就意味着侵犯了别人的隐私,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虽然现在很多新编的高中英语教材蕴含了英语国家大量的社会习俗信息,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解释不够、解释不深,有的教师甚至根本不作解释。其次是对英语国家重要的历史典故介绍不够。如英国的殖民史、美国南北战争等有代表性的历史知识典故。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Jespersen曾说过:“学习他国文化是语言教学中最重要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让他们更有兴趣、更有目的地学习英语,笔者把文化意识的培养建立在科学使用教材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渗透相关文化信息,拓展文化学习空间。新编人教版教材收录了多种文化知识,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为课堂教学中文化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教学中笔者总是先考虑教材包含了什么文化知识,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哪些文化意识,让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贯穿于自己教学的每个环节。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1. 通过词汇学习渗透文化意识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对词汇内涵理解不够从而导致对英语现象的不理解,甚至误解。一些学生常以中国文化的思维加上英文的表达形式来套用所学的词语,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得体的表达。如:在人教社出版的课本里,第五模块的第四单元用了一个词“senior”年长的,高年级的。可以用“senior citizen”来描述老龄人士。中国学生喜欢称中年以上的人为“老人”为“old people”,是尊敬的表示,而在西方“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因为西方人忌讳“老”,所以美国的老人都不喜欢别人称其为“old people”,如果我们用“old people”来描述一个老者,这明显是“Chinglish”。笔者再讲解这两个词的区别时,就加入了英语国家中常见的习俗习惯。如:在中国有为老人让座以及给予老人特殊关怀的传统,但是在美国,如果你乘公交看到身边有六七十岁的老人时,不要轻易让座。因为对他们而言,你的让座意味着你认为他们已经很老了,不能自立了,反而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对英语单词的具体内涵认识不足也给阅读理解带来障碍。如:freeze这个词的基本含义是“冰冻、结冰”。一些学生做阅读理解时对警察说的“freeze! Come on, get up!”一句不理解。实际上在一个私人拥有枪支的美国社会中,美国人口语中的“Freeze”是人人皆知的日常用语(站住、不许动)。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许动,起来!”。

词汇教学更多应是在文本中进行的,要品味文本语言就要挖掘语言中的潜台词;要抓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要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及思想。从文学角度来解读文本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英语课堂也应借鉴这种方法,让学生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恰当地使用词汇。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 Unit 2 Satisfaction Guaranteed 的一节小说阅读课为例,具体阐述笔者的词汇教学做法。

教材分析与词汇目标的设定。在一篇科幻小说中,讲述了女主人公和机器人之间的爱情故事。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也许不能完全同意作者的观点。此时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无法理解的地方提出质疑,并说明理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基于此笔者设定了一下词汇目标:通过已知词汇引出如下新的词汇:accompany, as a favor,feel sympathy for,absurd,feel satisfaction,为阅读部分扫除词汇障碍;通过词汇loyal,helpful,thoughtful引出如下相应的高级词汇faithful,capable,considerate.笔者将从网上收集到的关于青少年对机器猫性格特征的描述以及原因(见表2)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判断对机器猫的这些看法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要说明理由。

学生对表格中关于机器猫的描述基本持同意态度,只是对最后一项clumsy不同意。笔者呈现下列新词汇,并引导学生用新词汇来代替表格中的划线词汇。

go with: accompany

loyal: faithful

as a helper: as a favor

helpful: capable

thoughtful: considerate

feel pity for: feel sympathy for

ridiculous: absurd

feel great pleasure: feel satisfaction

【设计意图】借助文本,通过新旧词汇联结本节课需要掌握的新词汇,自然过渡,准确把握新词汇的内涵,并能恰当的以文本的形式输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做好词汇铺垫。

2.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渗透文化意识

将课本中所涉及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这样能够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笔者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材入手,其内容包括日常生活、社会、文化、历史等话题,笔者会不失时机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介绍,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下面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文化教学的总体要求:

如:以Unit 2 Book2为例,本单元的话题是“奥运会”——世界上最重要的体育盛会。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奥运会的起源、宗旨及比赛项目。同时介绍了一些古希腊神话传说和其中的一些著名人物。宗教和神话传说渊远流长,是人类最初的文学形态,而希腊神话是整个西方文明的摇篮。本单元的教学对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和英语语言发展也有帮助。笔者在Period 4 Reading and Listening 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问题:(见表3)这篇文章讲述了年轻人Hippomanias在希腊爱情女神的帮助下,赢得了比赛并与Atlanta公主结婚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向学生简单介绍希腊文化,希腊神话里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们认为上帝可以帮助受苦受难的人和善良的人,这种宗教信仰使人们相信并一代代传承下来一种信念:即使上帝并不总是帮助你,但是你一定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3. 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感受异国文化氛围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多媒体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笔者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还积极利用其他电教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光盘及网络等。根据所教授的内容,笔者收集、选择了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电影、录像、光盘。学生在观看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加深了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如:为了更好地理解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的讽刺与幽默,在教授Unit 3 Book 3 笔者在网络下载了原版电影。

【设计意图】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挖掘英语戏剧语言的独特魅力,更好地感受作家马克·吐温诙谐的笔调,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拜金主义者丑恶嘴脸的讽刺。

四、结束语

总之,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循序渐进、贯穿始终。现在越来越多的外语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跨文化教育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许多专家也正在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研究。新课标提出并强调了文化项目,涉及文化知识、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等内容。这些都对英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有新的认识和了解,极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不断把文化因素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从而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目的,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意识的跨文化交流者。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鲁子问.中小学跨文化教育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 朱晓东,李亦桃.跨文化教育视野中的外语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2006(5).

(作者单位: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311400)

猜你喜欢

文化意识英语教学方法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途径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语阅读教学
可能是方法不对
大学英语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