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西部风沙区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应用模式探讨

2014-04-18杨扬王力刚

防护林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红松防护林樟子松

杨扬,王力刚

(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省森林与环境科学研究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5)

黑龙江西部风沙区是该省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的区域,是各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由于干旱少雨及瘠薄的土壤条件,使得生态建设的植物材料应该具备耐旱、耐寒、耐瘠薄土壤的特性。樟子松是该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在生态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不论荒山绿化、沙地治理、水土保持林营建、农防林营建以及公路铁路绿化、城乡园林绿化都有广泛的应用。红松是一种名贵的树种,经济利用价值大,但其对立地条件要求严格,且造林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是利用樟子松耐寒、耐旱、耐瘠薄和早期速生的生物学特性,扩大了红松造林的区域并提早结实、提前成材,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1 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概况

樟子松嫁接红松是以樟子松为砧木、红松作接穗,利用樟子松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泛,红松材质优良、果材兼用的特性,通过嫁接技术(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劈接法、舌接法、短枝接法)将二者的优良特性有机结合,使得在不适应红松生长的地区发展红松果林得以实现。该技术最早是牡丹江市林科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试验研究,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终获成功[1]。另外在辽宁、吉林等地也先后开展了此项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该项技术成果具有6大特点:

第一,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造林成活率可达85%~90%,嫁接后的林木生长速度可与樟子松相当。

第二,结果早,产量高。采用幼苗嫁接7~8年即可结实,在造林地高枝嫁接4~5年即可进入结实期,比红松实生林提前15~20年。如果采用高产无性系,进入丰产期后,一个结实期产种量可达1 065 kg·hm2。

第三,提前成林、成材。嫁接后的红松由于受砧木的诱导,表现出早期速生的特性,树高年均生长0.45m,比对照提高73%,胸径年均生长0.75~0.80cm,比对照提高94%。24年生时,材积生长量比红松实生林提高104%,并可提前30~40年进入工艺成熟期,而且材质与实生红松基本一致。

第四,适应范围广,对立地条件要求低。红松对立地条件要求高,需要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上方有一定庇荫的环境条件。嫁接后的红松,可在土壤瘠薄、干旱的荒山、石砾山地正常生长,而且可在樟子松、赤松、油松分布地区生长。

第五,投入少,产出高,经济效益显著。每hm2投入3 000~4 000元,一个生产周期,木材收入17.6万元·hm-2,种子收入22.7万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8.5。

第六,方法简便,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该项技术比较简便,一般人员经过短期的学习和培训即可掌握。

生产上主要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法,其嫁接技术要点如下:

以樟子松为砧木,红松当年新生枝为接穗,其中砧木选择有两种方法:一种选择樟子松4~5年生容器苗主枝当年生枝(2年实生苗装袋培育容器苗2~3年)为砧木,另一种选择树高0.8~1.5m的樟子松幼林为砧木,采用高枝嫁接法在樟子松幼林主枝或侧主枝当年生枝为砧木;接穗的选择:待要嫁接的砧木选择好后,在第二年春季从红松天然林优树(120~160年)或人工林优树(20~40年)树冠上部选择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新枝条,接穗与砧木的枝条直径相当,采用髓心形成层嫁接法进行嫁接,嫁接成活后第二年进行剪砧、解绑、修剪及相关的抚育管理。

2 主要应用模式

2.1 荒山绿化应用模式

樟子松在荒山绿化上应用较多,特别是土壤较差、石质立地的荒山尤其如此。目前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退耕还林工程,采用樟子松作为其主栽树种,樟子松的木材采伐周期一般为40年,近期内几无经济效益。国家对退耕农田补贴期是8年,过了补贴期,农民没有了额外的收入,对经营林子的积极性将会减弱,而生态公益林国家是限制采伐利用的。通过应用嫁接红松的樟子松则可在8年后通过收获红松松籽获得经济收入,从而促使农民持续保持良好经营林子的积极性。这一模式在龙江县部分乡镇2004年已经开始试验应用,其中鲁河乡繁荣西山、水塔山先后采用高枝嫁接、圃地嫁接、雨季栽植的方式从2004—2007年栽植樟子松嫁接红松466余hm2,目前已有部分开花结实,长势良好,最多的单株结60多个松塔,经济功能日益显现。

2.2 农田防护林应用模式

以松改杨的农田防护林更新优化,减轻了农防林胁地的负效应,增强了防护功能的季相稳定性,并延长了防护周期[3,4]。但农防林直接的经济功能依然较弱,通过在采用樟子松更新优化的林带上高枝嫁接红松或直接采用圃地嫁接红松的樟子松嫁接苗更新优化农防林,在实现了上述目标后,又可显著地提升其经济功能,因此这一应用模式在营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中将发挥更为显著地作用。这一模式在甘南县以松改杨较为典型的地区已经开始试验应用。

2.3 沙地治理应用模式

在风沙草原区,采用樟子松为主栽树种的草牧场防护林以及沙地治理应用中,采用嫁接红松的樟子松,在达到护牧功能及防沙治沙等生态功能的同时,又可在近期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4 城乡园林及庭院绿化应用模式

在城乡园林及庭院采用嫁接红松的樟子松作为绿化树种,其景观效果非常明显,莎莎的松涛声及象征着丰硕成果的红松松塔,给人一种清爽、温馨、收获的感觉。这一模式在甘南兴十四镇已经试验应用,效果良好。将来在城市园林绿化、公路及铁路沿线绿化采用这一模式将明显改善其景观绿化效果。特别是公园绿化、小区绿化、街道绿化将获得广泛应用。

2.5 水土保持林应用模式

樟子松由于较为发达的根系使其在水土保持林营造上获得一定应用,如在龙江县龙兴镇侵蚀沟的治理上,应用樟子松与灌木柳、中国沙棘等树种搭配营造水土保持林,效果十分显著。如果在樟子松上嫁接红松,将会明显提升水土保持林的经济功能,特别是侵蚀沟处土壤养分条件较为优越,对提高松籽的产量及质量十分有利。这一模式在黑龙江省广大的低山丘陵区将获得广泛应用,其前景看好。

3 小结及问题探讨

樟子松是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区主要造林树种,因其经济效益主要是木材,且其生长周期较长。在应用上主要是其生态功能,为了提升其经济功能,将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在该区应用,可在短期内取得较为显著地经济效益,其中在荒山绿化、农防林、庭院绿化上已经开始应用,效果显著,其他方面的应用将随着这一技术的进一步推广而得到广泛应用。

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异砧嫁接的红松近期主要经济功能是松籽效益,结实量除了优良种穗,立地条件也较为重要。特别是在我省西部风沙区,立地条件差异较大,多数情况立地质量较差,选择栽植地时要避开春季主害风方向的背风坡。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沙地等应采取植穴客土方法,并施用基肥。选择山坡下方或坡的中腹营造红松果林,坡上方和山顶周围,可栽植防护林,保护坡下的红松果林。最为理想的是在坡下方和平坦的农田里,采取林粮间作的方法营造红松果林。嫁接红松采取大株行距5m×5m或6m×6m,对农业收成影响不大。十几年后,红松种子产值会超过农作物的产值。另外红松生态经济林要集约经营管理,提高松籽产量,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

[1]于占勇,王学明.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及其推广前景[J].现代化农业,2005,316(11):17-18

[2]徐树堂,宋晓东,尤国春,等.章古台沙地樟子松嫁接红松技术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2007,78(3):3-4,133

[3]王立刚,阎敦良,赵亚芝,等.农田防护林持续稳定性的研究[J].防护林科技,1999,40(3):3-5,50

[4]王立刚,何俊龙,于福义,等.农田林网树种选择与合理配置[J].林业科技,2002,27(1):21-22

猜你喜欢

红松防护林樟子松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选择红松宝就是选择财富
云南防护林工程建设任重道远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