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

2014-04-18莫剑锋陆志星黄永辉尹国平许奇聪杨建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4年2期
关键词:试点县石漠化岩溶

莫剑锋,陆志星,黄永辉,尹国平,许奇聪,杨建华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 南宁 530028; 3.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 南宁 530022)

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成效及经验剖析

莫剑锋1,陆志星2,黄永辉3,尹国平2,许奇聪2,杨建华3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 南宁 530011;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广西 南宁 530028; 3.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西 南宁 530022)

对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概况、工程完成情况、治理成效及其主要做法进行探讨分析,为我国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提供借鉴。

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成效经验;广西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极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1-3]。我国以贵州、云南、广西3省(自治区)连片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为779.0万hm2,占全国石漠化土地总面积的64.9%,是我国石漠化土地核心区。广西石漠化主要发生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范围涉及10个地级市77个县(市、区),国土面积1792.3万hm2,其中岩溶面积833.4万hm2,占国土面积的46.5%。截至2011年底,全区石漠化土地192.6万hm2,占岩溶面积的23.1%,与2005年(第一次石漠化监测信息基准年)相比,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45.3万hm2,减少19.0%,是全国西南8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最多的省区[4]。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出现净减少,林草植被保护和人工造林种草对石漠化土地逆转发挥着首要作用。石漠化土地生态状况逐年好转,是基于良好的水热条件,加之多年来大力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结果。近年来,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倍受瞩目,石漠化成为退化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之一[5-8],学术界对此进行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石漠化的成因、影响因素、危害及防治对策和治理模式设计等方面[9-18],而对于体现部门联动、各负其责、整合资金、综合治理、流域推进的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小流域试点实践及示范,以期为岩溶地区开展大规模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典范和经验借鉴。

1 试点工程概况

1.1 工程试点情况

2008—2010年,广西有马山、柳江、平乐、田阳、田东、平果、凤山、环江、都安、大化、忻城、天等共12个县纳入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范围,主要开展以小流域为综合治理单元的试点工作。全区有77个石漠化监测县(市、区),广西的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率达15.6%,12个试点县涵盖了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从宏观尺度将广西岩溶地区划分为2个一级治理区,即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和峰林平原石漠化综合治理区[19-21]。全区12个试点县选取81个具典型代表性的小流域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小流域总面积273245.1 hm2,3 a试点计划治理岩溶土地面积181047.6 hm2,治理石漠化面积74807.83 hm2。试点工程包括林业措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业措施:草地建设(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围栏封育草地)、草食畜牧业建设(棚圈建设、饲料机械购置、青贮池建设、种畜购买)、培肥沃土、生态农业良种法推广、坡改梯;水利措施:排灌沟渠、引水渠、排涝渠、提水站、拦沙坝、拦山沟、山塘改造、小水池、饮水工程、田间生产道路、农田防护堤、河堤整治、灌溉管网建设等治理工程。

1.2 区域环境概况

试点工程区域位于广西盆地的西北及东北部,地处珠江水系腹地,涉及7个地级市,地处东经106°40′—111°02′、北纬22°51′—25°33′。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2 ℃,≥10 ℃年积温7290.2 ℃;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间达1621.4 h,年均无霜期331.8 d;降水集中于雨季,年均降水量1360.8 mm,年均暴雨日数5.1 d,最大降雨强度62.3 mm·h-1;干湿季明显,年均蒸发量1398.1 mm,干旱日数172.9 d,干旱指数1.03 。区域属于典型的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岩溶地貌,海拔80~1693 m。岩溶地区土壤类型主要以石灰土为主,有黑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4个亚类。区域典型地带性原生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3 试点前区域石漠化状况

据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成果[22],截至2007年底,试点工程区域国土面积3224630.0 hm2,岩溶面积2307037.5 hm2,占国土面积的71.5%;区域石漠化土地911708.8 hm2,占岩溶面积的39.5%;潜在石漠化土地529258.1 hm2,占岩溶面积的23.0%。在石漠化土地中,轻度石漠化面积57795.6 hm2,占6.3%;中度石漠化面积225186.4 hm2,占24.7%;重度石漠化面积508530.4 hm2,占55.8%;极重度石漠化面积120196.4 hm2,占13.2%。以中度、重度石漠化面积居多,占80.5%,石漠化治理任重道远。

2 工程完成情况

截至2011年底,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实际治理岩溶土地面积181047.6 hm2,占计划任务的100%;实际治理石漠化面积74813.73 hm2,占计划任务的100.01%。其中:实施封山育林68458.7 hm2,占计划任务的100%;实施人工造林2017.1 hm2,占计划任务的100.29%;实施人工种草1215.37 hm2,草地改良530.2 hm2,围栏封育草地413.4 hm2;购买种羊945只,建畜舍76589 m2,牲畜运动场33040 m2,青贮池12537.5 m3,购买切草机1361台;实施培肥沃土2223.4 hm2,生态农业良种法推广44.0 hm2,坡改梯368.96 hm2;建排灌沟渠92514 m,引水渠107518 m,排涝渠43789 m,提水站42座,拦沙坝15座,拦山沟700 m,山塘改造34座(1600 m3),小水池688座(9565 m3),饮水工程1处,田间生产道路138484 m,农田防护堤26409 m,河堤整治5159 m,灌溉管网6390 m,均占计划任务的100%。

3 治理成效

试点工程实施以来,广西各级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抓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建设,全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1)增加森林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岩溶地区,森林植被得到有效恢复,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了水土,涵养了水源,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重现青山绿水的喜人景象。据统计,试点完成造林面积2017.1 hm2,封山育林面积68458.7 hm2,按30%封育成林计算,试点小流域增加森林面积22554.7 hm2,治理小流域森林覆盖率提高8.2%以上。按森林增加蓄水量386.7 m3·hm-2·a-1计算,试点区域可增加水源涵养量872.2万m3·a-1。通过增加林草植被,以及坡改梯、建设拦沙坝、农田防护堤等拦、蓄、积、灌、排等工程措施,试点区域减少土壤流失量129.6万t·a-1。按森林吸收CO2700 kg·hm-2·a-1计算,试点区域可吸收CO21.58万t·a-1。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治理区域的石漠化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状况开始步入良性循环。

2)探索治理模式,树立治理典型。通过试点工作,广西实践并丰富了石漠化治理“十字经验”[23-24],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耕还林)、“管”(加强石山林木管护)、“沼”(建设沼气池)、“保”(石山砌墙保土)、“扶”(生态扶贫开发)、“移”(石山生态移民)、“圈”(圈养牲畜)、“用”(石山生物资源加工利用)、“补”(对石山灌木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同时树立一批综合治理示范点。如平果县坡造镇布敬河小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模式。平果县建立4条以任豆、竹子、剑麻为主的石山造林绿化示范带,形成“任豆+剑麻”、“任豆+畜牧业”生态经济治理模式。田阳县那满镇新楼村的“竹子+苏木”治理与产业相结合治理模式。忻城县“山上竹木花,山下蔗桑粮,家中猪牛羊,沼气水电进农家”的特色农业生态治理模式。田东县祥周镇民安村敢桑屯的“造、封、管、圈、沼”的综合治理模式。马山县的“山顶林、山腰竹、山脚果(药)、平地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治理模式。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古周村的“林下种草与饲养肉牛”的治理模式。天等县的“蓄、排、引、灌”综合治理峰丛洼地旱涝的治理模式。

3)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区域生态治理初见成效,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山区农民收入。昔日石山光秃裸露,今日面貌焕然一新,许多岩溶石山地区农村呈现“石山增绿、群众增收、村在林中、家在绿中”的喜人景观[25]。通过实施坡改梯、培肥沃土工程,改变局部地面形态和土壤结构,减少陡坡耕地,培肥土壤,提高耕地质量。通过实施排灌沟渠、排涝渠、拦沙坝、拦山沟、农田防护堤、河堤整治、灌溉管网建设等工程,保护农田,改善农田灌溉条件,为农业生产创造良好条件,保证粮食增产增收。据统计,通过水利水保设施建设,试点区域保护农田8110 hm2,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500 hm2。各地还将石漠化治理与村庄绿化美化和经济发展、农民致富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发展山羊、肉牛、竹子、苏木、核桃、板栗、柿子、山楂、金银花等当地特色产业。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试点小流域治理中发动群众科学种草,侧重发展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仅古周村2009年育肥出栏商品肉牛465头,产值139.5万元,利润达46.5万元;平果县通过种植任豆,发展畜牧业;凤山县积极发展核桃产业;忻城县利用试点工程发展金银花种植,都显现出良好的效益。

4 组织管理

在实施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广西始终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高度统一,创新项目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技术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实现“政府得绿、部门得绩、农民得利”的多赢目标。

1)加强组织领导,坚持高位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十一五”、“十二五”全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副主席为组长的自治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建立由发改委牵头,林业、农业、水利、畜牧、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通过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方式,组织、协调推进试点治理工作。各试点县成立由县政府统一领导、跨部门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发改局牵头负责,林业、农业、水利、畜牧、财政等部门配合,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具体负责指挥、协调、规划、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合作、各负其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试点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如忻城县把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办公室设有林业、农业、水利、宣传、督查和后勤共6个工作组,各负其责,协调推进项目建设。平果、环江、忻城等县政府还把试点工程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与有关部门及乡镇签订责任书,确保工程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2010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对石漠化综合治理提出具体要求。自治区党委书记、分管副书记,自治区分管副主席等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解决石漠化治理工作实际问题。2010年以来,自治区分管副书记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百色市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区建设问题。自治区林业厅党组将石漠化治理作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推进,并在2010年自治区林业厅机构改革“三定”方案中,在厅营林处加挂了“石漠化综合治理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管理。

2)加强组织协调,坚持部门联动。石漠化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自治区和各试点县形成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合力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工程建设的综合协调,年度投资计划的审查和综合平衡,会同有关部门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和审核批复年度实施方案;财政部门负责本级配套资金筹措,监督项目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林业部门负责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负责部门工程治理成效监测;农业部门负责培肥沃土、良种法推广、坡改梯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建设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畜牧部门负责人工种草、草地改良、草食畜牧业发展项目的技术指导、检查和监督。

3)加强项目整合,坚持投入推动。造成石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植被稀少、土壤侵蚀、水土严重流失。林业部门抓住林草植被恢复重建这一核心生态工程,通过整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快治理步伐。

5 具体经验

1)加强规划编制,坚持设计先动。根据国家的部署和要求,广西及时组织编制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印发。在国家明确广西12个县列入国家100个试点县任务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委托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编制完成12个试点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总体实施方案(2008—2010年),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后,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林业厅、农业厅、水利厅、水产畜牧兽医局等部门对试点县3 a总体实施方案进行批复。国家下达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年度投资计划后,各试点县又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年度初步设计,项目初步设计经自治区有关部门联合审查后,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对每个试点县年度初步设计进行批复。

2)加强机制创新,坚持改革推动。近年来,广西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许多地方根据群众的意愿,将大部分石山地确权到农户,极大地提高农民参与石漠化治理的积极性。同时,林业部门勇于创新,根据林改后山地经营权分散的特点,在石漠化治理项目计划任务分配方面进行有益探索,取得明显成效。①先将石漠化治理林业项目的条件要求和申报程序编印成资料,广泛向农民群众宣传,由群众自行申报。②由林业部门按不超过总任务量的原则,将农户申报面积排序,从大到小进行实地调查核实。③林业部门将调查设计符合条件的地块名称、面积、户主姓名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纳入项目实施范围进行造林作业设计。④组织农户进行造林施工或落实封山育林措施,按时完成任务,兑现有关补助政策。通过改革任务分配方式,较好地解决过去任务分配的随意性,增强公开、公平、公正性,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

3)加强技术创新,坚持科技促动。石山地区条件恶劣,植树造林、恢复植被比土山区难度大,需要更有力的科技支撑。近年来,广西科研单位和试点县进行有益的尝试,开展科学试验,在石漠化造林和生态恢复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新成果,选育出任豆、吊丝竹、苏木、肥牛树等表现良好的乡土树种,总结出任豆截干造林、吊丝竹箩筐带土育苗、地膜覆盖造林等实用技术,探索出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编印石漠化造林技术要点,在试点县全面推广。各试点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从本地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出发,扬长避短,大力发展任豆、香椿、核桃、吊丝竹等优良乡土树种,适当引进柚木、海南黄花梨等珍贵用材树种。坚持以封为主,封造结合,宜封则封,宜造则造,尽量选择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优的树种,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治理石漠化的积极性。

4)加强建章立制,坚持管理推动。一是强化制度建设。自治区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实施细则》及项目验收办法,各试点县也相继制定本县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建立健全项目公示制、法人责任制、资金使用报帐制、项目合同制、招投标制、进度报告制、阶段督查制和竣工验收制等管理制度。各试点县利用村务公开栏张贴告示、墙报等多种方式,将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向项目区群众进行公示。二是加强施工管理。12个试点县均签订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委托北京政泰隆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开展项目监理。指定项目管理人员专人进行现场监督,督促施工队伍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进行施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进度。三是加强资金管理。试点县对资金采取“三审两签制”管理制度,即在预付或报账程序上都填写一张资金申请预拨报账审批表,表上列出业务部门、主管部门及监理部门对工程现场核实意见,然后由监理、发改、财政主管领导对预拨或结算资金审核签字后,再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和县长审批签字。四是加强档案管理。建立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专门档案,对工程建设相关文件、资金审批、设计方案、阶段性工作总结、验收资料、审计报告、技术资料等相关文件资料分门别类立卷归档。

*:参加和关心广西石漠化监测和治理工作的各界人士,对此付出艰辛的劳动表示敬意!

[1]刘拓,周光辉,但新球,等.中国岩溶石漠化:现状、成因与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7.

[2]王德炉,朱守谦,黄宝龙.石漠化的概念及其内涵[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8(6):87-90.

[3]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4]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漠化状况公报[R].北京:国家林业局,2012:6.

[5]王世杰.喀斯特石漠化——中国西南最严重的生态地质环境问题[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2):120-126.

[6]YUAN D X.Rock desertification in the subtropical karst of south China[J].Z.Geomorph.N.F.,1997,108:81-90.

[7]LI Y B,SHAO J A,YANG H,et al.The relations between land use and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a typical karst area,China[J].Environmental Geology,2008(10):1007-1015.

[8]WANG S J,LIU Q W,ZHANG D F.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geomorphology,landuse,impact and rehabilitation[J].Land Degradation Development,2004,15:115-121.

[9]曹建华,袁道先,童立强.中国西南岩溶生态系统特征与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J].草业科学,2008,25(9):40-50.

[10]苏维词,杨华,李晴,等.我国西南喀斯特山区土地石漠化成因及防治[J].土壤通报,2006,37(3):447-451.

[11]规划编写组,张菁.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J].草业科学,2008,25(9):93-102.

[12]粟维斌,朱桂田.桂西喀斯特石漠化区不同岩性土壤与植被调查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75-79.

[13]周命义.广东岩溶地区石漠化动态变化与原因分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6):97-100.

[14]尹国平.广西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J].广西林业,2008(6):19-21.

[15]和平,田波.德钦县石漠化治理成效分析[J].西部林业科学,2011,40(4):89-95.

[16]陈高贵.贵州织金县石漠化防治对策及效益分析[J].人民长江,2010,41(9):101-103.

[17]邹序安,龙正权.博落回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价值[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3):244-247.

[18]吴会平,曾昭军,夏本安,等.湖南石漠化综合治理途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1):20-23.

[1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R].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8:4.

[20]吴协保,孙继霖,林琼,等.我国西南岩溶石漠化土地生态建设分区治理思路与途径探讨[J].中国岩溶,2009,28(4):391-396.

[21]蔡会德,胡宝清,农胜奇,等.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7-62.

[22]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编写组.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2008—2015年)[R].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2009:6.

[23]蒋桂雄.广西治理石漠化的八字经验[J].中国林业,2007(2B):15-17.

[24]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编.广西林业年鉴:2010卷[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1:11.

[25]陈秋华.经济社会发展与广西林业改革管理创新[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Effect and Experience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MO Jian-feng1,LU Zhi-xing2,HUANG Yong-hui3,YIN Guo-ping2,XU Qi-cong2,YANG Jian-hua3

(1.ForestryInventoryandPlanningInstitute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11,Guangxi,China;2.ForestryDepartment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28,Guangxi,China;3.DevelopmentandReformCommission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Nanning530022,Guangxi,China)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a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ject overview,completion,effectiveness and main ways of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project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i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the author proposed an experienced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in karst areas of China.

rocky desertification;comprehensive treatment;experimental project;effect and experience;Guangxi

10.13428/j.cnki.fjlk.2014.02.044

2013-09-21;

2013-11-11

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广西专项(20091106)

莫剑锋(1979—),男(壮族),广西隆安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工程师,硕士,从事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工作。E-mail:camphone@aliyun.com。

S157.2

A

1002-7351(2014)02-0206-05

猜你喜欢

试点县石漠化岩溶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喀斯特石漠化变化特征及治理成效分析
某石灰岩矿区岩溶涌水治理处理方法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
32个“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公布
探讨岩溶区高速公路勘察技术方法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实施制约及推广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隧道勘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