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2014-04-18余广兰张宜昌李清华
余广兰,张宜昌,李清华
(1.福建省闽清县农业局土壤肥料技术站 3508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余广兰1,张宜昌1,李清华2
(1.福建省闽清县农业局土壤肥料技术站 350800;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根据冷浸田土壤及自然生态条件,结合槟榔芋、茭白种植习性,总结槟榔芋—茭白周年轮作及相应的栽培技术。
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冷浸田是指地表常年受冷泉水淹灌或终年积水,土体存在“冷、渍、烂、锈”等障碍特征的一类水田。该类型田块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间山垄低洼地,坡脚泉眼涌出处或山脚低地。据福建省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显示,全省冷浸田面积达9.11万hm2,占水稻土面积的8.52%。
由于冷浸田特殊的自然条件,水稻分蘖和灌浆均受影响,因而冷浸田成为福建省最主要的中低产田。槟榔芋、茭白都是耐阴喜渍的作物,冷浸田种植槟榔芋、茭白,既可利用冷浸田丰富的水资源,变水害为水利,又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此外槟榔芋、茭白都忌连作,连作易造成土壤营养元素失衡和土传病害的发生,因此在冷浸田中开展槟榔芋—茭白轮作,也是培肥地力、实现高产的具有可持续性的耕作模式。
1 槟榔芋栽培技术
1.1选地、整地
1.1.1适宜土壤 槟榔芋适宜在有机质含量高的砂壤土种植,除深脚烂泥田不宜栽种外,浅脚烂泥田、冷水田、锈水田及青泥田等均可栽种,但是在种植前需翻耕晒土和土壤改良。
1.1.2开沟排水 在田块四周开挖环沟,沟深30~40cm,沟宽30cm。对于冷水田,应在地下冷泉水溢出处,开挖导泉沟,排出冷泉水;对于锈水田,应在田块锈水渗出内侧,开挖截水沟,排出毒锈水。
1.1.3高畦栽培 畦宽1.2~1.3m(包沟)、垄高25~30cm。
1.1.4施足基肥 冷浸田土壤质地一般为粘壤土,由于土壤粘重,槟榔芋块根膨大受影响,因而增强土壤疏松性是冷浸田槟榔芋实现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建议每667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腐熟有机肥1000~1500kg,配施复合肥(18-5-22)20~30kg或用尿素8~12kg、硫酸钾9~13kg、过磷酸钙9~13kg,进行全层施肥。
1.2种芋选择
选择顶芽充实、芋身肥壮、外观圆滑、无病虫斑、无损坏的子芋,种芋单株重在50g左右,白头、露青和长柄球茎均不宜作种。
1.3种植期
选择在2月底到3月中旬种植,采用双行垄栽,株行距50cm×50cm。种植前晒种1~2h,以利萌发出齐苗。
1.4田间管理
1.4.1苗期管理 出苗前后应多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层,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生根;若发现缺苗,应及时补苗。若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当幼芽出苗时,应进行人工破膜,使幼芽露出土面,同时应防止高温灼伤。
1.4.2养分管理 槟榔芋生育期需肥量大,根系分布密但分布浅,因此应在生长阶段分期追肥。具体结合中耕培土,分别在6月上旬、7月中旬、9月上旬,追施复合肥(18-5-22)20~30kg或尿素8~12kg、硫酸钾9~13kg、过磷酸钙9~13kg。
1.4.3水分管理 槟榔芋喜湿忌干旱,前期维持土壤湿润即可,同时应防止积水,以免影响根系生长;中、后期(苗高70~80cm)生长旺盛及球茎形成发育时需充足水分供应,应及时灌溉,保持半畦沟水,有利于防止白蚂蚁侵害;采收前15d排干沟水。
1.4.4中耕培土 培土是实现槟榔芋优质高产种植的重要环节,培土可降低土壤粘性,促进不定根生长,增加母芋的发育肥大,控制子芋萌发。全生育期结合除草和松土,一般培土2~3次,并逐渐加厚,土层厚度达40~50cm,分别在5月、6月及7月各培土1次。
1.4.5病虫害防治 槟榔芋主要病害有芋疫病、芋软腐病。芋疫病用72%甲霜灵锰锌3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防治,软腐病可用72%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或77%氧氯化铜(可杀得)防治。槟榔芋主要虫害有斜纹夜蛾、蚜虫。斜纹夜蛾用2%甲维盐微乳剂,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
1.5适时采收
槟榔芋叶片发黄,根系枯萎,即可采收。一般在翌年1~2月采收,最迟可在翌年3月底到4月初采收。
2 茭白栽培技术
2.1选地整地
2.1.1适宜土壤 茭白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适宜在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粘重的壤土种植,因此冷浸田的各种类型土壤均可直接种植。
2.1.2开沟排水 排水措施同槟榔芋。
2.2育苗
在2月中旬进行,整地拉平,挖健壮的茭白苔管根,平铺或散在田面上,保持水层。
2.3移栽
一般于4月前移栽,从秧田或留种田连泥将母株丛挖出,顺着分蘖方向劈成若干小墩,每小墩要求带有苔管,每667m2栽种1600墩左右。移栽时,若茭苗植株过高,可于栽前割去叶尖3~5cm,留株高30cm左右。一般株行距50cm×80cm。栽植深度以根茎和分蘖基部入土、分蘖苗芽稍露水面为度,宜在阴天或傍晚时进行。
2.4田间管理
2.4.1水层管理 茭白为宿根水生草本作物,全生育时期都需要水分,但在不同时期对水层深度要求不同。移栽定植、活棵和分蘖前期,宜保持3~5cm浅水层,有利于促进茭白分蘖和根系生长;分蘖后期将水层逐渐加深,达到12~15cm,有利于控制茭白无效分蘖,促进孕茭;在孕茭期至采收前,根据主茎茭白生长情况灌好养胎水,以后逐渐加深到25cm,使整个茭白浸入水中,但以不超过“茭白眼”为度,否则会引起茎基部节间拔长、茭肉缩短。采收期间,宜保持5cm左右浅水层。
2.4.2适时追肥 茭白追肥宜早不宜迟,以促进前期有效分蘖,控制后期无效分蘖及促进孕茭。在分蘖期,即移栽后20d,每667m2施水稻专用肥(13-5-7)50kg或碳酸氢铵50kg、过磷酸钙25kg、氯化钾6 kg。高产的田块,距第1次施肥后20d左右再施1次,用量减半。
2.4.3病虫害防治 茭白的主要病害有胡麻斑病、茭白纹枯病和稻瘟病,稻瘟病用40%稻瘟净600倍液喷雾防治,茭白纹枯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防治,胡麻斑病用40%异稻瘟净600倍液喷雾防治;茭白主要虫害有蚜虫、二化螟,蚜虫用50%辛硫磷1500倍液或10%吡虫啉1500倍液喷雾防治,二化螟用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液防治。
2.5采收
适时采收是保证产量和质量的关键,要严格掌握成熟度,一般在9月上旬开始采收,到9月下旬结束。以心叶短缩变黄、3片外叶长齐、茭白显著肥大、叶鞘裂开、茭白露白1cm时采收为宜。采收过早,肉质茎尚未充分膨大,产量低;采收过迟,则茭肉变青,质量下降,且易形成灰茭。
(责任编辑:刘新永)
CultivationtechniquesofBinlangTaro-waterbamboorotationinwaterloggedsoil
YU Guang-lan, ZHANG Yi-chang, LI Qing-hua
(1.MinqingSoilandFertilizertechnologyStationofAgricultureBureau,FujianProvince350800;2.InstituteofSoilandFertilizer,Fujian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
According to waterlogged soil and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combined with Binlang taro-water bamboo growing habits, summarized anniversary rotation and correspond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Binlang taro-water bamboo.
Waterlogged soil; Binlang taro; water bamboo; rot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2014-05-20
余广兰,男,1957年生,高级农艺师。
公益性(农业)行业专项(2010030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