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战青年军官队员训练伤病调查与分析
2014-04-18赵东胜郑国威刘源
赵东胜,郑国威,刘源
(特种作战学院a.军事体育理论教研室;b.格斗教研室;c.研究生队,广东广州 510500)
特战青年军官队员训练伤病调查与分析
赵东胜a,郑国威b,刘源c
(特种作战学院a.军事体育理论教研室;b.格斗教研室;c.研究生队,广东广州 510500)
通过对70余名联训队员在集训不同阶段进行6次训练伤调查和临床诊断筛查,结果显示:训练强度与训练内容间存在密切相关,训练强度大、科目难度大的阶段,训练伤多发;不同训练内容、不同训练技术的动作结构特异性导致训练伤的发生部位和特点不同。
训练伤;调查;分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参加第一期全军特种作战青年军官联合培训的70余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自制训练伤病调查表,统计受伤人员姓名、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和受伤原因。还运用了临床检查法,对调查对象自述的伤痛部位进行检查、初步确诊病因、病程。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结果
联合培训包括基础训练、反恐技战术训练、海上课目训练、跳伞训练和综合演练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共进行了3次伤病调查;第二、三、四阶段各进行1次调查;最后一阶段综合演练历时较短,且距第四阶段伞训后调查间隔较近,因此没有专门进行伤病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训练伤例数统计
2.2 分析与讨论
2.2.1 单次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次伤病调查主要是训练初期进行摸底,掌握队员的身体状况,为训练实施提供依据。通过检查发现,多数训练伤为软组织损伤,伤情较轻,少数伤者训练时存在疼痛及肢体活动异常等现象,并未影响训练。
第二次调查结果分析,训练伤主要集中发生在负重长跑、格斗和攀登训练时,其中因负重导致颈肩部不适、疼痛、活动受限者共6例,有9例为负重长跑时发生膝、踝、足、腰伤。因格斗训练导致双髋关节外侧痛者4例,另有3例为足部挫伤,2例为腕、肘部挫伤。因攀登训练导致肩、肘伤者4例,另有1例为攀登时坠下腰急性扭伤。
第三次调查分析发现,格斗训练引起的手腕部受伤多发,多为“砍砖”时掌指关节挫伤和对抗时肩、肘关节扭挫伤;攀登训练中肩、肘伤较多;髌尖痛者增多。
第四次调查中伤病例数明显下降,这与队员在此阶段主要以反恐技术训练为主,大强度体能训练内容较少有关。伤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寒冷,训练前准备活动不够造成,另外陈旧伤在低温环境下恢复较慢,也易复发。
第五次调查结果显示,共有6例为海训期间新增伤病。新增病例以膝关节酸痛不适为主,经查体为髌骨劳损,与在沙滩上训练,阻力增大及海边潮湿环境有关。
第6次调查结果显示,共有12例新发生损伤,都为与跳伞相关的急性损伤,其中6人为着陆时踝关节扭伤,1人为着陆时腓骨骨折,1人为空中伞绳缠绕致膝关节韧带拉伤。此外有1人因肩伤影响吊环训练,1人膝关节积液,1人叠伞时长期跪姿致双膝劳损。值得注意的是,有85%的队员自述离机动作训练和叠伞训练中,腰、膝负荷较大,出现腰、膝劳损疼痛症状。
2.2.2 整体调查情况分析
1)训练伤的时间变化特征
随着训练内容的增多和训练强度的增大,训练伤例数也有增长的趋势,而且新伤出现比例也相应增多,当训练强度降低时,训练伤的新增和复发也相应下降。基础训练阶段的训练内容包括武装越野、攀登、越障、格斗、极限体能等特战基本技能、体能训练,时间长、内容多,对身体能力的要求高,这是第二、第三次调查伤病率较高的原因。
2)训练伤的部位变化特征
训练伤的发病部位与训练内容密切相关。第二次调查期间,训练主要以负重长跑、格斗和攀登等内容为主。其中因负重 (扛圆木、背囊、扛子弹箱、挂枪等)导致颈肩部不适、疼痛、活动受限,长距离跑时发生的膝、踝、足、腰伤为多见;因格斗训练中侧踹练习时,使髋关节外展的肌群,如臀中肌、臀大肌上部、阔筋膜张肌和梨状肌等负荷过大,导致髋关节外侧出现疼痛者增多,此外格斗对抗训练时,腕、足部的击打伤也多有发生;因攀登训练导致的肩、肘伤明显增多。
第三次调查期间,格斗训练增加了“砍砖”练习,导致掌指关节挫伤多发;长距离跑及负重行军,使膝关节负荷增大,髌尖痛者增多。
海训期间新增病例以膝关节伤多见,这与训练多在沙滩上进行有关。由于沙地阻力大,训练中下肢负荷明显增大,是膝关节受伤的重要影响因素。
伞训期间受伤特征与跳伞各技术环节的训练密切相关,损伤主要集中在下肢,尤以踝关节为多,这与着陆缓冲的技术动作有关。此外,吊环训练引起的肩伤,叠伞训练引起的腰、膝劳损,都与训练内容的技术要求密切相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联合培训的不同阶段,训练伤的发生率、受伤部位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体能训练比重大的阶段,损伤发生率高;技能训练比重大的阶段,损伤发生率相对低些,但具有显著的技术要求相关性和环境影响相关性。
3.2 联合培训的不同阶段,训练伤的发生与科目设置、训练目标及考核要求密切相关,为达到伤病预防的目的,应做到“五位一体”,即培训方案的规划者、训练计划的制定者、组织训练的实施者、管理队员的领导者、训练过程的监控者,都应掌握受训队员的特点、训练科目的特点、训练周期的特点,在各类科目开训之前就应了解到训练伤的可能发生因素,做到防患于未然。
3.3 在不同训练阶段,应根据主要训练内容,做好训练伤的预防和干预措施,对易伤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负重训练、格斗训练、伞降训练前,应加强躯干、膝、踝等部位的专项练习,提高躯干的稳定性和局部环节肌肉力量。
3.4 做好准备活动是提高训练效果、预防训练损伤的重要保证。除一般性准备活动外,训练前一定要根据训练科目的能量代谢特点、专项技术的动作结构特点和人体运动的动力学特征等进行专项性准备活动。
[1]邢思杰,赵东胜.部队体能训练伤病防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军事教育,2008,20(4):77-78.
[2]王兴泰,王健,王能才,等.某部2002年度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0):116-117.
Analysis of Training Injuries
ZHAO Dong-shenga,ZHENG Guo-weib,LIU Yuanc
(Special Operations Academy,a.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Military Sport Theory;b.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Combat;c.The Postgraduate Department,Guangzhou 510500,China)
Through 6 surveys and clinical screenings of training injuries which happened on 78 trainees in different phases,the authors fi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raining intensity and contents.As the training intensity and difficulty increases,there would be more possibility of injuries.The specificity of different training contents and techniques could result in injuries in different body parts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injuries;survey;analysis
G804.53
A
1671-1300(2014)02-0050-02
2014-03-15
赵东胜 (1972-),男,山西朔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运动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