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人群使用他汀类药物情况调查分析
2014-04-18周颖包明丽江志军等
周颖 包明丽 江志军等
[摘要] 目的 了解高脂血症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其与《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简称《指南》)的差距。方法 收集2012年本院2000名体检者的相关资料,统计符合《指南》药物治疗标准的人数;统计符合《指南》药物治疗标准实际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人数和未治疗人数。 结果 2000名体检者中,649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占32.5%,实际服用他汀类药物96名,服用率为14.8%。极高危服用率为58.4%,高危服用率为28.8%,中危服用率为6.4%,低危服用率为5.4%。 结论 高脂血症人群他汀类药物使用率较低,与《指南》要求差距甚远,应重点关注。
[关键词] 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心血管疾病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3(a)-0144-03
从1990年起心血管疾病持续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显示[1],心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40.27%,到2030年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将比2000年增加3.7倍。每年有150万~ 200万新发脑卒中病例,脑卒中死亡率为(58~142)/10万,每年有300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因此控制心血管疾病蔓延成为我国21世纪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较高,常在首次发病时就有致死、致残的风险。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心脑血管病变恶化的全过程。所以,有效控制致病因素,将延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成临床心血管疾病[2],减少心脑血管事件,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群平均血脂水平在过去20~30年迅速上升[3],全国各类血脂异常者目前估计有1.6亿[4]。他汀类药物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主要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预防和治疗冠状动脉疾病及抗缺血性疾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12月本院40岁以上自愿参加研究的体检人员2000名。其中,男性1291名,年龄40~88岁;女性709名,年龄40~81岁。
1.2方法
对2000名体检者进行病史询问,包括是否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高血压、糖尿病、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周围血管病)以及心血管介入治疗史等。并完成相关检查,了解其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情况。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以下简称《指南》)[5]危险分层和起始治疗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极高危、高危、中危和低危,根据其危险分层和血脂指标,判断其是否应该进行药物治疗(表1)。
2 结果
根据《指南》判定标准,2000名体检者中,649名应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占32.5%,其中,男性453名,女性196名。实际服用他汀类药物96名,服用率14.8%。极高危77名,45名服用他汀类药物,32名未用,服用率为58.4%;高危73名,21名服用他汀类药物,52名未服用,服用率为28.8%;中危295名,19名服用他汀类药物,276未服用,服用率为6.4%;低危204名,11名服用他汀类药物,193名未服用,服用率为5.4%。
年龄<60岁,未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高血压、糖尿病,单纯肥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的高脂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服用率较低。调查结果显示553名调查对象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首要原因是知晓率低,其中28.1%的调查对象不知自己血脂高需要药物干预;22.9%的调查对象已知自己血脂增高但自觉无任何不适,也未服用他汀类药物;18.9%的高血压、糖尿病调查对象在就医时医师并无要求服用他汀类药物,而只单纯给予降压、降糖治疗;16.0%的调查对象服用他汀类药物,血脂正常后停药且未监测血脂水平;5.0%的调查对象服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或转氨酶升高停药;2.9%的调查对象认为西药有副作用而服用中药或保健品降脂。少部分调查对象为其他原因导致未服用他汀类药物。
3 讨论
近30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明显上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生活方式的剧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升高。血脂异常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6]。降脂治疗在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如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WOSCOPS)、空军/得克萨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防研究(AFCAPS/TexCAPS)、日本成人高胆固醇处理一级预防研究(MEGA)、央格鲁-斯堪的纳维亚人心脏事件试验(ASCOT)。戒烟、降血压和降胆固醇对于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作用[7]。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且无论这些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如何,并不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性。他汀类药物已被证实为目前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石,具有降低LDL-C以及调节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稳定斑块及防止血栓形成等降脂作用,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显示出显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成为当前预防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药物。他汀类药物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级及二级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8-9]。他汀类药物在降低心肌梗死发病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脑梗死的发病率。在合理监测的情况下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良好,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其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肝毒性和肌肉毒性,而实际发生肝衰竭和致死性横纹肌溶解的比例相当低,约每年每100万例处方出现1例上述不良反应,也就是说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是比较安全的。
目前国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实际干预率不足40%。近29%的极高危患者和36%的高危患者应给予干预而未行干预[10]。本文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他们总体知识水平较高,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在疾病预防中经济因素影响小;但平时运动相对较少,高脂饮食普遍,结果令人担优,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是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相对较低。
为提高药物使用率,临床应加强医师对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的认识,改变部分医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认识误区。加强医生对《指南》的知晓率,提高医生对《指南》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应加强高血压、冠心病未行血运重建者及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提供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必要信息,使患者认识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列举不遵医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提高患者规范调脂能力,制定合理、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提高达标率,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病死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R].北京.2009.
[2] Li S,Chen W,Srinivasan SR,et al. Childhoo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otid vascular changes in adulthood: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J].JAMA,2003,290(17):2271-2276.
[3] 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4-79.
[4]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6] 张述,琼余松,潘莉.学习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合理应用降脂药物[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34):39-41.
[7] 胡大一,王家宏.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4.
[8] 陈碧珊,苏丽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7):545-546.
[9] 张莹,王安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1,10(10):799-801.
[10] 李觉,布艾加尔·哈斯木,胡大一,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血脂异常及他汀类药物干预状况的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58-2360.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魏玉坡)
目前国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实际干预率不足40%。近29%的极高危患者和36%的高危患者应给予干预而未行干预[10]。本文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他们总体知识水平较高,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在疾病预防中经济因素影响小;但平时运动相对较少,高脂饮食普遍,结果令人担优,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是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相对较低。
为提高药物使用率,临床应加强医师对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的认识,改变部分医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认识误区。加强医生对《指南》的知晓率,提高医生对《指南》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应加强高血压、冠心病未行血运重建者及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提供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必要信息,使患者认识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列举不遵医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提高患者规范调脂能力,制定合理、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提高达标率,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病死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R].北京.2009.
[2] Li S,Chen W,Srinivasan SR,et al. Childhoo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otid vascular changes in adulthood: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J].JAMA,2003,290(17):2271-2276.
[3] 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4-79.
[4]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6] 张述,琼余松,潘莉.学习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合理应用降脂药物[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34):39-41.
[7] 胡大一,王家宏.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4.
[8] 陈碧珊,苏丽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7):545-546.
[9] 张莹,王安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1,10(10):799-801.
[10] 李觉,布艾加尔·哈斯木,胡大一,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血脂异常及他汀类药物干预状况的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58-2360.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魏玉坡)
目前国内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达标率较低,在致残、致死的心血管疾病中,75%以上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他汀类药物实际干预率不足40%。近29%的极高危患者和36%的高危患者应给予干预而未行干预[10]。本文调查对象为城镇居民,他们总体知识水平较高,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在疾病预防中经济因素影响小;但平时运动相对较少,高脂饮食普遍,结果令人担优,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主要是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而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患者他汀类药物使用率相对较低。
为提高药物使用率,临床应加强医师对他汀类药物作用机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意义的认识,改变部分医师对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认识误区。加强医生对《指南》的知晓率,提高医生对《指南》科学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应加强高血压、冠心病未行血运重建者及糖尿病、脑卒中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的重要性的宣传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知识;提供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必要信息,使患者认识坚持服药的必要性,列举不遵医行为导致严重后果的病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提高患者规范调脂能力,制定合理、有效、安全的防治策略,提高达标率,降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病死率,改善人群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R].北京.2009.
[2] Li S,Chen W,Srinivasan SR,et al. Childhoo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carotid vascular changes in adulthood: the Bogalusa Heart Study [J].JAMA,2003,290(17):2271-2276.
[3] 武阳丰,周北凡,李莹,等.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4-79.
[4] 赵文华,张坚,由悦,等.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流行特点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5,39(5):306-310.
[5]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3.
[6] 张述,琼余松,潘莉.学习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合理应用降脂药物[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 34):39-41.
[7] 胡大一,王家宏.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4.
[8] 陈碧珊,苏丽华.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5,16(7):545-546.
[9] 张莹,王安才.他汀类药物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11,10(10):799-801.
[10] 李觉,布艾加尔·哈斯木,胡大一,等.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住院患者血脂异常及他汀类药物干预状况的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58-2360.
(收稿日期:2013-12-23 本文编辑:魏玉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