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产能过剩的几点思考

2014-04-17何湘宁

关键词: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河北

何湘宁

摘要:自2013年12月以来河北遭受严重雾霾天气的困扰,其中具有三高特性的钢铁产业的排放是重要因素。为实现经济转型,确保空气质量,中央要求河北压缩钢铁产能。本文分析了河北钢铁产能过剩的现状及深层次原因,从宏观调控、政治因素、经济形势等方面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钢铁产业 产能过剩 河北

1 背景分析

自2013年12月我国中东部出现严重雾霾以来 ,河北省气象台连续发布大雾和霾预警信号,并不断升级,河北遭遇到2013年最严重的雾霾。例如12月7日,石家庄市、邢台和保定三座城市AQI指数曾一度飙升至500,处于严重污染状态的城市还有唐山、邯郸、沧州、廊坊、衡水。此外,秦皇岛和张家口市为中度污染,承德市为轻度污染。

大气污染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国家对大气污染控制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作为雾霾天气的重要成因之一,钢铁产业的产能缩减势在必行。中央明确要求,河北省未来5年压减6000万吨钢铁产能,我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第一产钢大省,河北省要调节钢铁产能,抑制产能过剩。在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河北省根据中央的的决策部署对钢铁工业制定了相应的减压方案,即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到2017年实现压减产能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压减炼铁产能6672万吨,钢铁产能6726万吨,并实现超过其他省份既有产能的目标。为了确保减压方案的顺利实行,河北省现已将指标分解至各个区市和省直管县(市)。

钢铁产业是河北省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化解过剩产能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作为钢铁大省,河北省出台了《环境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明确了钢铁行业的整顿计划,即在未来几年,河北省在不增加一吨钢铁产量前提下,砍掉30%的产能。河北省是我国钢铁工业的重点产区,现在大规模地进行环保升级,控制钢铁产业发展,未来产量萎缩,也将影响全国钢铁产业。

目前来看,压减钢铁产能对河北省来说时间紧、任务重。虽然河北当前面对着钢铁市场的持续低迷和国家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双重压力,但受现有政策和市场导向的发展趋势影响,二者已渐趋一致,因此目前钢铁市场的下行和波动,恰恰是河北调整产业结构的最好机遇。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河北钢铁产业将迎来大刀阔斧的搬迁和重组。

2 河北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现状及原因分析

尽管政府工作报告一再提出压减钢铁产能,但河北省在提出压减产能的目标之后,全省的钢铁产能仍大幅增长,其中利益驱使是河北省钢铁产能一直居高不下的关键所在。

钢铁号称工业的粮食,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近几年来经济运行速度的逐步加快,各个产业对钢铁的需求量也呈现增长态势,如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包括钢铁业、装备制造业、汽车业等。

2009年6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提高了相关钢材品种的出口退税标准,政府试图通过税收补贴来提振国内市场的需求,以缓解相关产业的生产和经营困境。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财政部新增四万亿中央投资,地方政府也纷纷予以支持,积极投资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在政府双重投资的刺激下,钢铁行业重新出现“新产能”过剩的局面,2010年的钢铁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0.88%。

在此背景下,2009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钢铁产业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在政府的积极扶持下,钢铁工业仍然大幅增产,钢材价格一路飙升,钢铁项目也纷纷推出。地方政府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出于对经济、就业、财政等种种因素的考虑,未经国家审批就默许这些项目的开展,造成了钢铁产业项目激增,盲目扩大产能,而忽视了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

中国式产能过剩,究其根源,不在经济,而在政治。主要表现在:

其一,政府权力过大,是当前我国经济的最大短板。全能型政府这一职能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仍受这种智能模式的影响,对经济干预过多,管得过死。

其二,传统的官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存在问题。多年来,我国一直将GDP作为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指标。GDP不仅与政绩考核挂钩,还与官员晋升激励机制关系紧密,于是,GDP就自然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指标。

因此,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当前利益,而忽视资源环境成本和长远利益,把招商引资,或直接投资“大干快上”各种项目作为其制造政绩的手段。

3 对策建议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转型期,经济增长放缓,钢铁的需求也增速趋缓,同时钢铁产业的运行成本也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钢铁产业获利逐渐走弱,资源因素对企业的影响逐步降低,技术和创新因素的影响力逐步上升。对钢铁产业来说,其竞争优势不在于那些基本的生产要素,而在于那些高级生产要素,即人才及创新。但目前来看,我国钢铁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活力,直接影响了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产品开发,造成了我国钢铁工业的整体竞争力偏低,资源浪费严重,钢铁产业的发展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

钢铁工业的创新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技术创新,这是最核心的“硬创新”,也是中国钢铁产业最急于改善的,包括新产品研发创新和工艺技术的创新;此外高科技人才、研发投入、尖端的研究机构等高级要素成为开发新产品、设计新工艺的必要条件,是改善产品质量、形成产品竞争优势的主要力量,对提高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对此都应予以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提高研发资金的比例。企业与高校间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率。政府应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加大对企业生产流程关键性技术的支持力度。

二是营销模式创新,钢铁企业要从传统营销向电子商务转型。2008年国内钢价的最大波幅达到2550元/吨,2010年为960元/吨,2013年为690元/吨。钢价波幅不断收窄,使得贸易商赚取价差的盈利模式一去不复返,钢铁业传统的多级销售体系迅速崩溃,搞服务、建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成为新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减少销售层级、降低流通成本是必然趋势,而这正是电商的长项。贸易商和用户在网上交易,迅速扩大客流量,进而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例如宝钢发起的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成立半年来,交易量已突破百万吨。2012年上线的找钢网日均交易量据称达到5万吨,企业估值约2亿美元,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管理创新,这是最易忽视的“软创新”,包括组织创新和企业文化创新,例如宽松的文化氛围、健全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部门间的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机制等。

综上所述,治理钢铁产业产能过剩,必须标本兼治,有长期战略。除了通过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之外,必须要在市场机制的倒逼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需要加快结构调整来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从更深层次看,必须改变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消除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剩勇.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什么失灵——以1996年以来中国钢铁产业的宏观调控为例[J].学术界,2013(4).

[2]冯梅,陈鹏.中国钢铁产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分析与预警[J].中国软科学,2013(05).

[3]焦洁.产能过剩:钢铁产业之顽疾[J].环境经济,2009(12).

[4]刘响亮.我国钢铁产业现状分析及对策[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5).

[5]冯梅.钢铁产能过剩的特点、成因及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3(09).

[6]姜晓东.关于中国钢铁产能过剩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钢铁,2013(10).endprint

猜你喜欢

钢铁产业产能过剩河北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10.河北卷
中国钢铁产业发展与展望
孙婷婷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河北省钢铁产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关于钢铁产业化解过剩产能的几点思考 河北省人大财经委化解过剩产能
新时期下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思考——以钢铁产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