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约因素对策研究
2014-04-17权丽胡春丽邱珉
权丽+胡春丽+邱珉
摘要:阐述了河南省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必要性,深入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四大制约性因素:观念、产业结构、能源技术、能源管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约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4102
1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必要性研究
1.1环境压力要求河南省必须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
河南省的能源消费主要是以煤炭为主,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废弃物会污染土壤、水体和大气。煤炭燃烧以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很多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毒性很大,长期吸入可能会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能改变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浓度,造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自我国步入工业化以来,CO2排放量就长期居于全球前列,预计到2020年,CO2排放量将会是2000年的2.5倍。长此以往,势必会严重扰乱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因此,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环节,势在必行。
1.2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河南省能源消耗总量不断递增。从1990年的520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12年的23647万吨标准煤,平均每年增幅到7%左右。从这个角度上看,扭转能源消费总量过度增长是转方式调结构最实际的行动。通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把GDP增长“逼”到转方式调结构道路上。一方面迫使各级政府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益。
1.3碳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对能源总量进行控制
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降低碳排放强度已成为国际趋势,尽管河南省人均碳排放量较低,但是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基本呈下降趋势,河南省却呈上升趋势,如果不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河南省未来的节能减排压力将会很大。
从碳排放总量上看,2012年河南省碳排放量为1619224万吨,是1990年的4.3倍。2002年以前,碳排放量年均增速相对比较稳定。2003年以后,河南省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能源消费的需求不断升高,从2003年的7610.02万吨增长至16192.24万吨,几乎每年都要增长1000万吨。从人均碳排放量来看,从1990年的0.44吨增长到2012年的1.54吨,增长了两倍多,严重高于全国平均增幅0.57吨/人。
2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制约性因素分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的快速扩展,2000年以来,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年均递增7%。照这样的增长速度推算,截止2020年,河南省对能源的需求将远远超过能源资源的承载极限,对河南省资源、环境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不利。因此,必须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制约着这一政策的实施。
2.1传统观念使能源总量控制难以实现
2.1.1传统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速
(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关系。
理论与实证研究都表明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衡量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依赖关系的指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说明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度越高。
从图中可以看出1990年至200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一直小于1,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突然增至1.59,2004年继续上升至1.71。随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又开始回落,2012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下降致0.22。这与近几年来国家范围内普遍开展的节能措施与高耗能产业比重的压低是密不可分的。但整体来看,河南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大,虽有波动,但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整体程度却并未下降。因此,若对能源消费总量进行控制会给河南省经济增长速度带来很大的影响。
(2)各级政府以GDP增速为主的绩效观。
改革开放以后,不仅是河南,全国各个省份GDP增长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并相互攀比,将GDP增速高低看作是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河南省GDP总值从1990年的934.65亿元增至2012年29599.31亿元,年均增长12%。能源消费量也由1990年的5206万吨标准煤增至23647万吨标准煤,增长了四倍还多。在“十五”、“十一五”规划期间,实际经济增长速度均比规划值高,最终导致能源消费总量也不断攀升。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五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但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考虑国家对于经济增长目标的规定,仍旧将GDP的增长速度定在一个较高的指标上。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河南,各级地方政府更加关心如何拉动GDP增长,而很少考虑超额的能源需求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环境压力。乃至全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出现巨大的上升趋势。
2.1.2高耗能生活方式导致的不合理的能源消费观
河南省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然而时至今日,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建立起合理的能源消费观念,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小到日常生活,大到工业生产,各个领域直接和间接地浪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例如,日常生活中各种家用电器的无节制运转,各个城市彻夜的灯火通明等等。2012年河南省全社会用电量为479.52亿千瓦时,年均增幅已经连续两年超过了10%,而目前全社会用电量占据每年能源消费总量的主体,这无疑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这一政策的推行形成了制约。
2.2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河南省经济发展基本上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工业日益成为主导。但正在从低度加工组装向高度加工组装的阶段过渡,传统的采掘、食品加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主导产业,技术要求较高的精密机械、精密化工、汽车、机床等工业发展较快,比重加大,正逐步成为主导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而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都属于高耗能产业,降低能源消费显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endprint
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总量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最大。而工业化的发展又需要重工业作为支撑,中期重工业的发展注定要走“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的产业模式,只要河南省工业化中期阶段未完成,能源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自1995年以来,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就不断攀升,基本从45%增长至57%,而能源消费却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0%还要多。2012年,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为23647.13万吨标准煤,第二产业能源消费总量为17385.73万吨标准煤,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3.5%。这种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实施起到了阻碍作用。
2.3能源技术水平落后
能源技术进步能提高能源效率。然而,我国的能源技术虽然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只能达到11.1%,这意味着从能源从开采变成终端有用能的过程中,大约有90%的能源都浪费掉了。技术方面的制约,是进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瓶颈和硬伤。
2.4能源总量控制中的管理问题
2.4.1能源价格管理体系混乱
我国学者杭雷鸣和屠梅的研究表明能源相对价格的上升会对降低总能源强度、石油强度、电力强度和煤炭强度具有积极的贡献。一方面,能源价格的变动可以调节能源需求量,能源价格上升,企业成本增加,利润减少;这样企业在使用能源的时候,会尽量的寻找可替代资源,从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当能源价格上升,企业会通过改变能源消费品种结构,寻找替代能源。从长期来看,提高能源价格能够有效的激励企业对先进能源技术的引进和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政府试图管制能源价格,使市场无法灵敏地反映国内外能源价格的变动。这种能源价格机制只会成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绊脚石。
2.4.2各地区能源消费指标争夺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要求河南省18个地市共同努力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费总量,各地市为了地方经济增长可能在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上斤斤计较。并且,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各有不同,对能源的需求也有很大的差异,任何消费水平的设定与分解都可能会出现诸如分配不公等问题。从而造成有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能源消费配额的影响,有些地区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配额而造成能源得到没有充分利用,发挥自身价值。
3实现河南省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对策
3.1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协调各地市经济发展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一方面,要保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减少能源消费和碳排放,这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件涉及长远利益的非做不可的大事。因此,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更新观念,注重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注生态环境,淡化GDP增长目标,考虑地区发展阶段和水平、各地区节能责任、节能潜力、节能能力和难度,统筹兼顾,统一协调各地市经济的发展。
3.2优化产业结构,限制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河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工业比重上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这一点无法改变。但是,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在生产效率和速度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能源若是能够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也能提高总体能源效率。因此,河南省更应该考虑在第二产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鼓励高技术、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
我们可以借助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用法律或是税收的方法来约束、引导这种产业转型或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企业联合重组,淘汰第二产业内部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政府也要重新审视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优惠政策。
3.3健全市场准入机制,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
让市场自发调节能源价格,是解决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根本途径之一。政府可以进行能源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垄断的局面,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能源领域,建立完善、有效的监管制度,弱化行政干预,鼓励民营企业投资能源产业。实现开放有序、公平竞争、健康发展的能源管理新体制。
建立合理的价格结构和能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税收政策、环保折价、价格管制等措施,形成各种能源产品之间的合理的比价关系。建立完善的以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方法为辅的能源价格宏观调控体系,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
3.4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落后了10%,而主要产品的单位能耗却比国外水平高40%。如果能在一些领域的技术开发方面成为世界领先,如清洁煤技术和碳收集与捕获技术(CCS),并能够大范围推广,在相同产出下节约能源投入或者扩大产出,无疑有利于节能事业的发展。
要想促进生产技术的进步,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选择科技先导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方式,依靠技术创新提高产能。同时也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助推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开发新能源,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突破技术瓶颈,并对有所成就的企业或个人给与适度奖励。
参考文献
[1]白姝伟.河南省低碳经济发展路径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吴国华等.论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1,(5):1012.
[3]郑和平.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节能研究上[J].科技创业,2010,(10):5.
[4]杭雷鸣,屠梅曾.能源价格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以国内制造业为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