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文学创作中的自我意识探讨
2014-04-17刘顺
刘顺
摘 要:郭沫若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足以代表一个时代的诗人与历史剧作家,他的文学创作中处处彰显着自我意识,结合他的作品《女神》对其中的自我意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郭沫若;文学创作;自我意识
《女神》是郭沫若出版于1921年8月的第一本诗集,其中的代表作有《凤凰涅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天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这一诗集有着崭新的形式与内容,开一代诗风,堪称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在这本诗集中塑造了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彰显着自我意识的觉醒。狂飙突进的无私时期需要诗人用高昂热情的浪漫主义来表现,于是郭沫若抓住这一点运用了“偏于主观”的艺术想象力进行创造,个人的郁结、民族的郁结都在作品中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喷发出来,于是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成为《女神》最主要的艺术追求。
《女神》的抒情主人公首先是“开辟鸿荒的大我”——“五四”时期觉醒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祖国得到新生,中华民族得到觉醒,其中的《凤凰涅槃》正是宣告着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涅槃,“死灰中更生”的历史过程,郭沫若以“凤凰”来象征祖国,也可以说是象征抒情主人公,或者是两者合一。全诗描写了凤凰死而复生的全过程,有写凤凰自焚的悲壮,还有写凤凰更生的光明世界,处处荡漾着“五四”的青春气息,蕴含着大胆的否定、愤怒的控诉、热烈的歌唱。在《炉中煤》中,用“心爱的人儿”“年青的女郎”来象征祖国,将新生的中华民族形象进行了艺术创造与表现。
这是一个具有彻底的破坏和大胆创新精神的自我形象。这个自我是崇拜自己,热烈追求精神自由与解放的自我,在《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梅花树下的醉歌》《天狗》中处处宣扬着自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人的尊严得到尊重,人的创造力得到承认,这无疑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解放。他在《女神》中所显示的人的精神自由状态是令人向往的、真实的、自然的,这对于压抑的中国人是破天荒的。
这是一个目光不局限的自我形象。在《女神》中抒情主人公的目光不只是局限于中国一隅,而是将眼光放远到世界与人类。在《晨安》中,“我”不仅向“我年轻的祖国”“我浩浩荡荡的南方扬子江”问候,还向恒河、印度洋、红海、尼罗河致意,这在文学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这样开阔的胸襟和眼光都是郭沫若创造自我意识的展现。
总之,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摩罗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中对于自我意识的表现非常突出,是他的“诗是人格创造的表现”的最好诠释,也突显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07.
[2]刘玉峰.郭沫若《女神》中的“西方形象”[J].语文建设,2013(02).
编辑 谢尾合